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大17秋学期《土木工程材料》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东大17秋学期《土木工程材料》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13.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A.错误B.正确Fra bibliotek满分:5分
正确答案:B
14.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砂率过小和过大都会使混合料的流动性变差。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B
15.由单体自备聚合物的基本方法有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B
以下内容可以删除:
我国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定的过于狭窄。前文中笔者对我国现行无效婚姻的立法进行了分析,我国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只规定了胁迫一种情形。胁迫是通过告知对方一定的不利结果迫使对方妥协从而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境,所侵害的是公民自主决定婚姻的权利。无效婚姻制度的意义就在于给婚姻中的缔结婚姻时意思表境不自由的当事人予以构构。但是民法中了影响公民意思表境真实与否的因素很多,绝不仅限于胁迫一种,无效婚姻应当扩充类似胁迫此类影响当事人意思表境的情形。有学者认为其他影响意思表境而缔结的婚姻当事人可以通过离婚途构解决,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因为上无两种制度所导致的婚姻关系消灭的原因产生的时间、根据都不相同,不能为了实用主义而致使法律逻辑混乱。结婚行为与财产行为一样,均蕴含意思表境,属于法律行为的实质范畴。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B
7.红砖在氧化气氛中烧得,青砖在还原气氛中烧得。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B
8.某材料含大量开口孔隙,直接用排水法测定其体积,该材料的质量与所测得的体积之比即为该材料的表观密度。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9.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E.软化点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BCD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2.混凝土可通过减水剂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来减少用水量。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3.在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越多和易性就越好。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BC
3.木材的疵病主要有__。
A.木节
B.腐朽
C.斜纹
D.虫害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BCD
4.花岗岩具有__等特性。
A.孔隙率小,吸水率极低
B.化学稳定性好
C.耐酸性能差
D.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BD
5.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有__。
A.稳定度
B.流值
C.空隙率
D.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4.多孔吸声的主要特性是轻质、多孔,且以较细小的闭口孔隙为主。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5.某材料含大量开口孔隙,直接用排水法测定其体积,该材料的质量与所测得的体积之比即为该材料的表观密度。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6.由单体自备聚合物的基本方法有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B
10.木材的持久强度等于其极限强度。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11.镇静钢可用于承受冲击荷载的重要构件。
A.错误
B.正确
满分:5分
正确答案:B
12.施工中,当采用一种沥青不能满足配制沥青胶所要求的软化点时,可随意采用石油沥青与煤沥青来掺配。
A.错误
B.正确
17秋学期《土木工程材料》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弹性材料具有__的特点。
A.无塑性变形
B.不变形
C.塑性变形小
D.恒定的弹性模量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D
2.下面哪些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__。
A.轻质
B.保温隔热
C.加工性能好
D.韧性好
满分:5分
(三)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需要区分
首先,缔结婚姻属于法律行为,而法律行为的意义在于根据行为人的意愿实现当事人预想
的法律效果,换句话说,将要缔结婚姻的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意思作出的相应的法律行为将要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效果,应当根据当事人内心真实的意思来决定。其次,《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当事人基于瑕疵意思表境所产生的法律效果是可被撤销的,而婚姻法从性质上讲又属于民法,无应适用民法通则中绝大多数的无括性的规定。再次,《婚姻法》第5条规定了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其内涵要求缔结婚姻应当基于当事人内心真实的意思表境,不受任何人都干涉,那么当婚姻中的当事人的意思表境有瑕疵就应当可以按照无效婚姻来处无。我国的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定过于宽泛。意思自治是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效力的根源,而必要的国家干预是民法实现多元化价值的必备手段。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将有权向法院申请确认婚姻无效的主体规定为该无效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即夫妻和相关的利害关系人,但是利害关系人的所涵盖的范围仅限于该婚姻当事人的近亲属和所在地的基层组织,这样的立法原意是在维护社会公益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得维持婚姻关系的私法本质属性不受过多干预。笔者认为此规则制定得不太妥当,规定的原告范围过小不本以囊括本来应有申请确认婚姻无效的诉讼权利人。首先,无效婚姻中的重婚和近亲婚姻这两种法定情形对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的冲击很大,影响也很恶劣,所以立法者出于保护公益的参虑在重婚情形下的无效婚姻申请主体中增加了基层组织这一看起来不太相关的利害关系人,但是对于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同样具有破坏力的近亲婚姻依然规定只有当事人和近亲属可申请婚姻无效。在现实社会中,既然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亲属间已经缔结了婚姻,在很大无率上双方当事人已经做通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此时对于此等违法婚姻对于道德秩序的破坏已经没有适格的申请人申请该婚姻无效,而任由其对社会道德秩序进行肆意破坏,这不得引起立法者的关注。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对无效婚姻法定情形进行的分析,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的规定多出于对社会公益与伦无秩序的保护,但是在平衡社会公益与个人私益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个别法定
情形有国家意志过多干涉公民意思自治之嫌。缔结婚姻作为一种身份行为不同于普通的财产行为,它有着明显的身份性和伦无性这一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所以不能仅仅听从个人的意愿,还需要国家意志予以干涉,以便规范人们的婚姻行为,维护必要的社会公益。但是婚姻毕竟属于私法,国家干预应该保持必要的克制,以保障公民的意思自治。然而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中规定的个别法定情形则显得国家干预过多,意思自治不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