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Na2CO3 21.2g 0.2 mol
第三章第三节
10 . 55%
21×103 t
第三章复习题
1.B 2.C 3. D 4.D 5. A 6. C
7.略
8.一开始时浓烧碱溶液吸收 CO2,使罐内气压降低,易拉罐变瘪;过一会,铝和烧碱溶液反应,
生成氢气,使罐内气压变大,变瘪的易拉罐又鼓起来。
-
2-
2-
-
2OH +CO 2=CO3 +H2O CO3 +H2O+CO 2=2HCO 3
-
-
2Al+2OH +2H 2O=2AlO 2 +3H2
9.CaCO3= 高温 =CaO+CO 2 CaO+H 2O=Ca(OH) 2 Na2CO3+Ca(OH) 2=CaCO3 +2NaOH
10.取样 于两支小试管中。用一洁净的铁丝蘸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
3.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逐渐消失
4.D 5. B 6. B 7.C 8. D 9. D 10.2Fe3++Cu=2Fe2++Cu2+ 转移 2e-
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Fe2++2OH -=Fe(OH) 2
4Fe(OH) 2+O2+2H 2O=4Fe(OH) 3 转移 4e-
:
:
=1 : 1 : 6
62
56
60
化学式为: Na 2O·CaO·6SiO2 (2)纯碱: 72 t 石灰石: 81 t 石英: 246 t
12.略
第四章第二节 (P87 课后习题 )
2.
滴入硝酸银溶液
滴在蓝色石蕊试 纸上
滴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褪色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Cl 2+H 2O=HCl+HClO ,Cl -+Ag +=AgCl↓ 盐酸使石蕊变红,次氯酸漂白 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 A 4. 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 1L ) (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 1)5% 8.
( 2) 0.28mol/L
铁粉 过滤
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 CO2、SiO2 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 CO 2 常温下为气体,而 SiO 2 为非常坚硬的 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
被 C 还原等。
13% 11.7% 75.3%
11.(1) n( Na2O):n(CaO):n( SiO2) =
9.1.42 g,操作步骤略。
Fe、Cu
稀硫酸 过滤
FeSO4 溶液
FeSO4 溶液
蒸发 结晶
取样 ,
第二章第一节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
5. 分散系 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100 nm
主要特征 不稳定,不均一
举例 泥浆水
溶液
<1 nm
稳定,均一
饱和 NaCl 溶液
胶体
1~100 nm
观察火焰颜色,若出现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K +;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先出
现白色沉淀,继而沉淀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Al 3+;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和几
滴稀盐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SO42-。
11. 53% 1: 1
第四章第一节 (P80 课后习题 )
1.( 1)⑧⑩
5.玻璃、 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 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 2SiO 3+H 2O 反应发生, 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 SiO 2 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 2SiO 3+H 2O、Na 2CO3+SiO 2 高温 Na2SiO 3+CO2↑( 注:其实水玻璃是指 Na2SiO 3
7. D
2+
-
(2) CuCl 2=Cu +2Cl
(4)
Ba(NO
3)
2=Ba
2++2NO
3
(2) 2Al+3Hg 2+=3Hg+2Al 3+
(4) 不反应。
10.( 1)可溶铜盐 + 强碱 =可溶盐 +Cu(OH) 2
(2)强酸 +强碱 =可溶盐 +H2O
(3) 强酸 +CaCO 3= 可溶钙盐 大量制备和使用,最好在通风橱里进行实验。
11.( 1 )这样可以尽快逃离氯气扩散区。
( 2)吸收
Cl
2 : Cl 2+2OH
-
=
Cl
-
+ClO
-
+H
2O
,减轻其污染。
12.( 1)Cl2+2Br- = Br 2+2Cl -
Cl 2+2I - = I 2 + 2Cl - (2)Br 2+2I - = I 2+2Br-
较稳定,均一
豆浆
6 . 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
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
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阴阳离子
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第一章第二节 1.D 2. B 3. B 4.B 5.65 mg/dL ~110mg/dL ( 1mmol=10 -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 . 14mL 8.n(Ca):n(Mg) :n(Cu) :n(Fe)=224 :140: 35: 2 9.1) 0.2mol 2) Cu2+:0.2mol Cl- :0.4mol 10.40 (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N2、
9.( 1) 2SO2+O 2
2SO3 (2)Cl 2+2NaOH=NaCl+NaClO+H 2O (3)3NO 2+H 2O=2HNO 3+NO
10.( 1)1280 kg= 1.28 t
溶于水
反应。
3.Na2SiO 3 + H 2SO4 + H 2O = H 4SiO4↓ +Na2SO 4 H 4SiO4 = H 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 H 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
4.B ( 注: SiO2+4HF = SiF 4↑ +2H2O;NaOH 与 SiO2 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 D 。)
( 2)还原剂 P 氧化剂 O2 转移电子 20e-
( 3)KClO 3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转移电子
( 4)还原剂 H2 氧化剂 WO 3 转移电子
-
6e
12e-
10.略
第二章复习题
1.( 1)A 组 CO2 ; B 组 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 C 组 O2 ; D 组 酸或强电解质等 ( 2) 2Cu+O 2+H 2O+CO2=Cu2(OH) 2CO 3 转移 4e-
( 2)④⑤⑥⑦⑨
( 3 )①②③④
2.
材料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玻璃
透明、 坚硬、 熔点高、 不溶 稳定。其实能与 HF、 NaOH 溶液反应。
陶瓷
于水 不透明、 坚硬、 熔点高、 不 稳定。跟玻璃一样,与 HF 、NaOH 溶液
1.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Cl 2+H 2O=HCl+HClO ,生成的 HClO 不稳定,易分解产 生新生态的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以氧化有机色素(漂白)及把细菌、病毒杀死。
(4) 强酸 + 可溶盐 = 可溶盐 +H 2O+CO 2
(5) 可溶铜盐 +Fe=可溶铁盐 +Cu
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
流。
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
1.电子 氧化还原
失去
氧化 还原
2. O2 KClO 3 KMnO 4 HNO 3 H2O2 Fe3+等
3.氧化 S+O2=点燃 =SO2 还原
得到 还原 氧化 H 2 C CO 金属单质等
4.C 5.D 6.C 7.C B 8.B C 9.( 1)还原剂 H2 氧化剂 O2 转移电子 4e-
沉入煤油底部,煤油将空气隔绝,使金属钠不和空气接触。
4Na+O2=2Na2O( 白色固体 ) 2Na+2H 2O=2Na++2OH -+H 2
2Na+O2=加热 =Na 2O2(淡黄色固体)
2.B 3. B 4.D 5. D 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