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教学工作总结万里晴空,蝶舞蜂萱。
紧张而又充实、繁忙而又有序的一学期又与我们挥手道别。
本学期,虽受疫情影响但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常规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以“宁夏教育云平台”为依托、以信息能力提升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强抓疫情期间常规管理,提升线上教学质量2020年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受疫情影响我们被迫延迟开学,病毒阻碍了我们的到校教学之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的线上教学之心。
1、严格落实上级安排,精心制定授课计划。
2月初,我校接到教育局信息管理中心的通知,承担了全市六年级语、数、英三科“在线空中课堂”的直播教学任务。
接到通知后校领导召开紧急视频会议,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挑选名师、骨干组成授课团队和信息技术保障团队,合理布置授课任务,成立网上备课组,并邀请教研室教研员任菊莲老师和李林杰老师全程指导教学。
自2月17日开播至5月26日结束,共有34名教师和2名信息管理员承担在线直播课程172节,受到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的好评2、加强线上教学管理,定期开展在线教学测查。
一是坚持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时督促,确保正常的线上教学秩序。
在网课学习期间,要求每位教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线上辅导计划,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内容,及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保障学生的网络畅通,使学生能利用手机、平板和电脑按时听宁夏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直播教学和我市的“在线直播课堂”教学,全校2043名学生,每天坚持在线上课的有2041名学生。
此外,语数英教师还利用“腾讯视频会议”软件和“钉钉直播”软件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及时补漏了学生的空缺,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有效发挥教务处的调控管理作用。
认真组织疫情期间和复课后教学质量测查的命题、测试、分析等各项工作,严肃了考风考纪,做到查漏补缺,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网课学习的两个多月中,学校统一安排了两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堂教学质量测查”,各任课教师也进行了多次单元测查,采取每个小区派一名家长代表取卷、送卷,教师视频监考的形式对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进行了检测,学校对两次测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质量检测分析,校领导对质量下滑的班级任课教师进行了电话回访,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下滑原因对教师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任课教师针对成绩低下的15名学生进行了上门家访。
复课一周后,学校又进行了全校性的教学质量测查,经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各班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积谷防饥,未雨绸缪,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复课开学后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依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疫情防控复课后的重点工作及时调整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衔接计划。
二是鼓励教师按学校要求和格式使用电子备课,鼓励青年教师使用手备教案,开学第一节课就对教师备课进行了检查指导,对出现的问题立即进行了整改,确保疫情防控复课后的备课能很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是“三表”及时上墙。
四是根据错时错峰上学的现状,保证了高年级有近一小时的午读时间,中低年级有近半小时的午读时间,有效填补了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造成的阅读空白。
4、信息化教学常抓不懈。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依托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的现实需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学助手”和“云校家”成为教师教学的必需工具。
疫情防控初期,教师能够借助“教学助手”软件每天为学生推送预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利用“云校家”平台为学生批阅作业。
开学复课后,大部分教师能及时更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内容,发起活动,调用资源,积极参与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第24届信息化交流活动和教育厅组织的2020年“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
本学期,我校徐媛老师的微课《认识分米和毫米》、丁海燕主任的案例《学而不倦以育己,春风化雨以育人》、周建华老师的案例《网络学习空间让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董洁老师的案例《借助平台,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等作品被教育局推荐上报教育厅参加全国的比赛;丁海燕主任等十多名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案例、徐帅等十多名教师的教学助手课例、俞娟等近十名教师的在线互动课例已经上传至全区2020年“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平台;7月8日,吴忠市朝阳小学领导班子一行10人到我校参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工作。
二、加强疫情防控阶段培训,提升在线教研高度。
1、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训形式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反思相结合,为了使教师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形式,紧跟信息化教学步伐,3月和4月学校先后组织了学校的“本土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梁学琴老师承担了试卷排版培训;李翔老师承担了微课制作培训;周建华老师承担了案例撰写培训;金丽芹老师承担了剪辑师和狸窝转换器软件应用培训,为了强化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及时给老师布置练习任务:每人完成一份试卷编制排版;制作一个微课;撰写一篇案例;用剪辑师剪辑一段视频并用转换器进行大小压缩、格式转换。
既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也为后期参加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第24届信息化交流活动和自治区教育厅开展的“互联网+教育”大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骨干教师引领,促使青年教师成长。
(1)继续强化“青蓝”计划。
给骨干教师压担子,给青年教师指路子,继续开展师徒结对,传帮互带活动。
开学初又为29名骨干教师指定了徒弟,提出了新的要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骨干、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借助“名师工作室”的有力条件,让青年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疫情防控期间,舒俊杰等青年教师在教研室夏晓敏老师的指导下,每天完成一篇“空中课堂”的故事、感悟、心得、反思、简报、美篇等,使青年教师在“名师工作室”中加强学习、得到锻炼、经历打磨。
使他们把在磨炼中得到的理念认知转化为行动实践,学以致用,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是以“空中课堂”为发展平台,给青年教师机会,不仅参与校内听课、议课,还把她们推出去“登台亮相”。
疫情防控期间,舒俊杰、朱丽媛、徐春红、郭佳、王静五位教师每人承担了一节“空中课堂”在线直播任务,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的训练。
重视青年教师三字一画、信息手段、阅读积累和普通话等基本技能培养,不仅让他们在课堂上练、课余练,疫情期间还让他们居家练,疫情复课后,要求青年教师每天写一块小黑板在门厅外展示,一系列措施加大了青年教师的锻炼空间,提升了培养效果,青年教师的三笔字距刚到校时有了很大改观,人人能熟练使用信息手段和进行网络空间建设应用。
四是开展校内青年教师“教材分析”活动,为了使教师在疫情复课开学前能够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系统理解教材内容,精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3月22日,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教材分析活动,重点以45岁以下为主,使青年教师做到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活动评价标准,虚心向师傅请教,请师傅指导改进,活动中认真做好记录,学他人之长,思已之短。
五是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课题研究已进入第二阶段,由名师工作室庄萍老师带领全体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他们承担课题实验工作。
另外,成立了信息技术研修组,给每位青年教师分配具体的研修任务,并通过课程社区的分享交流,使得他们的教科研能力有了快速提升。
(2)以“空中课堂”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带动作用。
学校安排六年级所有任课教师和部分骨干、部分青年教师探索参与“空中课堂”在线直播教学任务,先让六年级教师研究、实践、反思、总结,再由其他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上课。
本学期,承担“空中课堂”在线直播任务的有:段涛承担13节;王少芳、周永萍承担11节;刘秀华、马学凤、史宏萍承担9节;朱琳、蒋萍、陈玉华、董颖分别承担8节;孙桂英承担7节;席丽娟承担6节;王岳虹、陈玉霞、龙静、包艳茹、郦泓、乔月红、包志明承担5节;俞娟承担4节;王少华、徐帅承担了3节;董洁承担了2节;乔吉林、丁少琴、周建华、朱丽媛、徐春红、郭佳、舒俊杰、王静、叶娟、鲁绚承担了1节;李翔和冶小燕承担了所有课程的录制、剪辑和上传任务。
3、以竞赛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继续坚持竞赛和学习相结合,为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法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作为教师学习是我们的终身任务,而校内教学研究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基地,3月25日,学校组织开展了“微课”制作比赛,经过学校评审小组打分考核,庄萍、刘晓丽、舒俊杰、叶娟、闫红梅、席占银分别获一等奖。
5月18日至5月21日,开展了“说课”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妥学思、李海燕、潘晓溪、朱丽媛、舒俊杰、徐媛、朱国栋、朱梦雨、徐春红、丁丽萍分别获一等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开了好局,带了好头。
三、抢抓“互联网+教育”机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
使得每一位教师在观念、技术、手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充分体现了《2.0行动计划》中,信息化要“促进教育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文、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思想。
人人通的深入广泛应用为教师开展信息化辅助教学支持和帮助,有力的推进了教育技术信息化进程,在2019年全区“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机构空间获青铜峡市空间大赛优秀奖;《劳动最美丽第二届劳动技能大赛》实践活动获自治区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教育案例评比一等奖;王静被中国教师研修网评为“全区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优秀学员”;庄萍撰写的论文《人人通平台支持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教育世界发表;周建华撰写的论文《借力教学助手充实数学课堂》在宁夏教育第五期发表;在青铜峡市教育局组织的“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中,朱丽媛、蒋萍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案例获一等奖;陈玉霞、王少华、庄萍、舒俊杰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案例获二等奖;董颖、柳菲菲、吴海燕、俞娟、董洁、席丽娟的教学案例获三等奖,周建华、徐帅、王少芳的教学助手课例获一等奖;马学凤、段涛教学助手课例获二等奖;龙静、席丽娟的教学助手课例获三等奖;李丽的在线互动课例获一等奖,杨霞、董颖、段涛的优秀教师网络空间获一等奖,徐帅、李海燕的优秀教师网络空间获三等奖;朱琳、妥学思指导的学生空间获一等奖;王岳虹、杨霞指导的学生空间获二等奖;柳菲菲的微课获三等奖;李丽的课件获优秀课件二等奖。
在教育局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爱我的祖国”第七届学生合唱节中潘晓溪和黄丽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爱我的祖国”第七届学生朗读比赛中潘晓溪获优秀辅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