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课件

三年级“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课件

你从中想到什么?
人的诺言应该是沉甸甸的信誓,不能像放在手心瞬间就化的雪花。
名言:
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已。
——《袁氏世范》宋·袁甫
找找、说说: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诚信缺失现象?
校园生活中:
如抄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少写 或漏写作业、不按时交作业、随意打听和传 播他人隐私、说谎话等。
是既失信于人,也失信于己。(5)诚信一旦失去,就不会轻易
地回来了。
一旦承诺,努力兑现;
4.怎样做到守信呢? 没把握兑现,就不轻许诺言;
要防止不情愿的许诺。
小知识—“一诺千金”的由来?
西汉初期,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讲信用。 只要他答应了的事,无论多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去做到。当时就流 行一句谚语“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 千金”的由来。
社会生活中: 如短斤缺两、制假售假、价格不公、欠
债不还、 偷税漏税、事业敲诈等。
议一议: 这样做算不算诚信?
1.面对身患癌症的病人,医生和家人称没太大的问题。
2.妈妈问你身体可好时,原本生病的你说“一切都好”。
3.当朋友问你:他新买的书包是否漂亮时,虽然你觉得一般,但你 说书包很有个性。
4.同学打破了实验器材,你答应帮他隐瞒。老师问你时却装作不知 道。
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 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 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 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 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 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本节小结
诚实 是可 贵的 品质
真实无妄 表里如一 信守诺言
我宣誓:
言必行,行必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 以诚信换取诚信, 以诚信收获成功。 我诚信,我光荣; 我诚信,我成功。
•谢 谢
哈!”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非常生气,从此不再相信他
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
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农夫们听
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都不理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
死了。
说说:《狼来了》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诚实内涵之一——真实无妄
什么是真实无妄?
指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掩盖事实真相,不给他 人传达虚假信息,更不以空话、大话、假话蒙骗他人,始 终能够真诚待人接物。
真实无妄在人际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真实无妄的人终将赢得众人的尊重与信赖。
成语故事 瓜代有期
春秋时期,齐襄公派大将连城和管至富去葵丘戍边。当 时正值西瓜成熟期,二将便问齐王:他们何时才能回到都城。 齐王说:等到明年瓜熟之时就派人接替他们。可是,到了第 二年瓜熟之际,大王却没有派人去接替他们。于是连、管二 将就派人捎着西瓜回到齐国都城见齐王,问他为何还不派人 去葵丘替换二将。此时,齐王大发雷霆,说:派不派人是我 的事,任何人无权过问。连、管二将一气之下就带兵回到国 都杀死了齐襄公,另立新国王。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 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 只有坐以待毙。
模范事迹
2016年2月29日,一位男士激动万分地来到开封市第 二十五中学寻找名叫陈思明和张烁的两位同学。原来这位 尚先生昨晚在路上遗失钱包,内有七千余元现金及支票、 银行卡、身份证、医院缴费通知单等贵重物品。焦急万分 之时,接到红洋楼派出所交巡警警官的电话,原来是二十 五中1611班陈思明和张烁两位同学拾金不昧,捡到钱包后 立即交给附近巡警寻找失主。
一个诚实的人,不仅不欺骗他人,还要不欺骗自己,要做到忠 实于自己的内心,言行一致,“诚者无私”。我们要努力做一个诚 实的人。
再看一看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 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 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这根木 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 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 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 立即赏了他50两黄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 最终统一了中国。
“瓜代有期”这个成语故事对我的启示?
待人不真诚,欺骗他人,终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不利于个人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诚待人,真实 无妄,不欺骗他人。
辩一辩: 下面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王刚向张勇借了一本书。本来答应第二天归还,可是第二天当张勇向他拿书 时,他却说还没看完。又过了几天,张勇再问他,他还是说没有看完。 ◎高飞与肖刚约定星期天上午8时在校门口见面,一起去看美术展览。星期天 早晨下起了雨,高飞以为下雨了,肖刚不会去,他自己也就没去,但肖刚却准 时到了校门口。 ◎小红不管别人对她提出什么要求,不管自己能否做到,总是满口答应。她说 不管能否兑现,对有困难的人都应该满腔热情。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开诚公布 ◎修辞立诚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言必信,行必果 ◎光明磊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诚实是什么?
诚实是人的一种道德修养,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 履行的一种道德义务。其主要内涵就是做人应当做到真实无妄、 表里如一、信守诺言。
以上做法都不对。
在平时生活中,始终要做到真诚待人接物,不给人传达虚 假信息,更不以空话、大话、假话蒙骗他人,为人要厚道,朴 实,要做到真实无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说说: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 怎样践行“真实无妄”的?
◎平时测试,当你发现老师给你多打了分数时,你 会? ◎当同桌问你问题时(是你会的问题),你会? ◎好友打坏教师玻璃,要你对班主任保密时,你会? ◎在学校,你因冲动先动手打了同学而被班主任批 评时,你会? ……
诚实守信,从我做起
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
•Hale Waihona Puke 《不善长跑的士兵得了第一名》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 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 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 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
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 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 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 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 也没有跑过。
1.“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道德原则。
因为,这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而隐瞒某些事实真相, 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2.诚信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并不意味着要 公开自己的全部秘密或说出全部真话。
因为,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们要尊重他人隐私。
3.诚信并不意味着哥们义气。
因为,我们应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当朋友犯错时,要敢于指 正;当自己犯错时,要敢于认错,并勇于承担责任。否则会害己、 害人、害社会,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不负责的表现。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 “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 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 船了。
•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 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 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想一想:曾子为何要杀猪?
曾子的行为是诚实守信的表现。一个诚实的人应该是一个信 守诺言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诚实无论对于他人还是自己, 都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如果不诚实,不兑现承诺,就会既失 信于人,也失信于己,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的表现。
问题:1.诚实与守信的关系? 2.什么是信守诺言?
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 信是诚实的现实表现。
通过以上情景,你应该怎样判断 是“真诚信”还是“假诚信”?
一个人是否诚信并不仅是看你说了些什么,而更要看你为什么 要这样说和你这样说到底是为了什么。真诚善良的心比任何漂亮的 话语都显得更加诚信。
通过以上环节,你又会怎样认识诚信呢?
做到诚信并不容易,也不简单,需 要勇气与智慧。
这些并不是不诚信的表现?
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呀!”。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
镰刀往山上跑,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农夫们气喘
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
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山去帮他打狼,可还
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
即守信。就是对别人许下的承诺一定要争取兑现,没有把握兑 现,就不要轻许诺言。
3.为何要信守诺言?
(1)一个诚实的人应该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2)诚实无论对
于他人还是自己,都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3)一个诚实的
人,就应该是一个负责人的人;一个负责人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一
个诚实的人。(4)一旦做出承诺,就应努力地去实现,否则就
同学们,看了以上两故事后,有何感受?
如何检验
一个人是 否诚信呢?
名言
想用谎言欺骗人,实际是欺骗自身; 说一次谎话的人,再说真话也不信。
——【藏族】萨班·贡噶坚赞 《萨迦格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