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向文中人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单元评价
评价目标:
1、熟练掌握36个二类字、会写会默33个一类字并组词。会背诵《司马光》。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36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3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背诵《司马光》。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评价实施:纸笔测验、小组合作评价表、班级优化大师加分(组内加分、个人加分)、教师奖励印章
评价工具: 纸笔测验、小组合作评价表、班级优化大师、教师奖励印章
学习进程
课时主题
课时分配活动设计实施方式 Nhomakorabea学习资源
课文
24.《司马光》
2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美好品质”这个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逐步提高。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下学期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书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美好品质
单元地位
本单元位于教材中的第八单元。本单元围绕“美好品质”的人文主题和“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的语文要素两条主线来组织。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雾蒙蒙、轮流、持久、郊外”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运用。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价值观。
4、学以致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学习方法。
5、学会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帮助并使用礼貌用语。
6、学会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评价任务:教师口头提问、小组间互相检查、当堂作业、分层作业;
评价时间:当堂学习之后、一周学习结束之后、单元学习结束之后三个层次。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通过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意思。
3、通过感情朗读体悟司马光的冷静机智。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设计
25.《掌声》
2课时
本课学习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识“默”等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随文识字“掌声、文静”等17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