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案例讨论要点解答】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
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
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
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
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
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要点解答: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
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
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
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
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但是,这并不等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习题要点解答】1.如何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答: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属性,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是地理学的灵魂、根本的观点和传统的思想与方法。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最大的特点也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国际间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国际贸易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其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价格结构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国际贸易所依托的区位优势、口岸、通道、腹地深受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域内和域际所形成的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地域系统,使国际贸易展现出不同的时空结构。
区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研究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运输条件、贸易活动的区域特点及其国际贸易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因此把区域观点和相关理论落实到国际贸易主要地域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经贸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必须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研究有别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区域为依托和出发点的,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研究。
首先,国际贸易地理学的边缘科学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诸条件进行综合,即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进行综合;其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再次,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历史性或发展性,要求对商品交换地域分布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地理学是边远学科?(见教材第10页本章小结)3.国际贸易地理学阐述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变化。
(2)分析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门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研究国际贸易地理问题可以采取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有哪些?答:一是地图法,即用地图表示研究对象并作出分析,从地图上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相关地理事物;二是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即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有关地理事物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获得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三是对比法,也称比较法,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确定它们相同相异之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及差异性,并认识这些共性或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以揭示事物本质。
进行国际贸易地理问题研究也可运用经济分析中的其他一些方法,例如:统计图表法、归纳法、演绎法、抽象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习题要点解答】1.阐述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对一个国家外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沿海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岛国)与内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经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经贸发展状况形成明显的差异。
沿海国家和地区一般发展较快,往往率先成为经贸发达地区;而内陆国家和地区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位处欧洲的内陆国家之所以会比较发达,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较早,现代化铁路、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等交通方便以及经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较好紧密相关。
其他广大内陆国家之所以较贫困,经贸活动不够发达,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复杂原因,而距离海洋较远,没有方便的出海口这一重要地理环境因素,也是严重影响它们经贸发展的带根本性的共同原因。
海运是当今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联系的主要手段,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2.为什么说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答:战后,由于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从而促进了西亚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加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而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变得十分优越。
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供养补给、维修保养,使其成为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
新加坡政府及时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迅速发展了以炼油、修造船、电子等为主的加工工业和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经过仅仅经过二十多年就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正像前总理李光耀指出的那样,新加坡处于主要交通中心,是北半球与南半球、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十字路口,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举例说明地形条件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例如,内陆地区运河的开凿可以满足交通运输和航运上的需要,对于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往往有着积极的贡献。
我国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曾对南北物资的交流起过积极的作用,目前仍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
前苏联通过白海、波罗的海、里海、亚速海和黑海的水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五海通航”,美国和加拿大将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沟通后的内陆水道网,以及西欧莱因、马斯、谢尔德、塞纳等水系通过总长达12000多公里运河组成的国际内河航道网均对国际间经贸往来的影响举足轻重。
4.举例说明灾害性天气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灾害性天气常常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对于生产活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等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
例如,一些外贸船只往往因风暴袭击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握气象资料,贸然远航,船舶很可能会被风浪浸没,造成惨重的损失。
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
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5.伊斯兰教有哪些习俗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答:例如,伊斯兰教徒禁止饮酒及一切含有酒精的食品,因此与酒有关的商品就属于禁止贸易的商品;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及一切形状怪异的动物(如蛇、龙虾等)、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和内脏,允许食用的牛、羊等动物也需由阿訇宰杀,其他异教徒宰杀的是禁止食用的。
因此,出口到伊斯兰教国家的动物产品,应严格遵循有关规定;伊斯兰教徒只崇拜真主“安拉”,其他具有“偶像”意义、供人崇拜、可以取代真主地位的物品,都禁止使用或输入;伊斯兰教徒在斋月期间,白天禁食、禁水、禁止一切娱乐,因此斋月期间不宜进行商务交往活动。
如在此期间访问伊斯兰国家也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避免公开的娱乐和铺张的饮食。
6.举例说明不同国家的居民对花卉、颜色、商标等的不同爱好以及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略)7.转基因技术是“创造性毁灭力量”吗?为什么?答:是。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一场革命。
尽管市场上仍然是天然食品占据统治地位,但转基因食品在农场与超市的出现已越来越普遍,逐步改善与代替了许多传统的天然食品。
转基因技术在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这对于一些面临食品严重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1998年以来,我国从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进口的大豆、油菜籽等主要作物及其初级加工品的数量持续大幅上升。
我国目前从美国、阿根廷等国大量进口廉价的转基因大豆用来加工大豆油,几乎完全取代了我国传统的国产原料大豆油。
8.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略)9.我国的对外政策怎样直接影响外经贸活动?答:我国的对外政策直接影响经贸活动。
1950—1960年,我国在政治上倾向于前苏联,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对外经贸活动很少,对外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
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利用外资,努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使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外贸易也出现了蓬勃开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使我国很快成为世界新兴市场,随之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极迅速地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