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研记录一周时间:周四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会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会议过程:一、总结上学期工作情况。
二、学习合作学习新理念,讨论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
三、讨论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1.立足于学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社会、家庭、学校的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
4.主动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四、讨论在计划中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第二周时间:周四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谈谈使用合作学习后有什么体会?会议过程:李霞:学生在课堂上,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意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
我认为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共同的目标,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再者,就是老师的评价、鼓励不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动力,如果教师在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加上一些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语言,让他们感觉这个任务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且每人都能从中获利的话,我想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了。
孙永芳:开学两周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放不开,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2、小组长还需要多培养,抓不住重点3、共同锁定合作目标4、发展学生自主能力5、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李焱: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交流,给学生时间。
另外就是李霞说的要合作的任务要适于学生合作,学生愿意合作才行。
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预设好问题,既要使课堂容量大,又要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
畅晓娜:小组合作学习贵在坚持指导。
刚刚成立的小组不会合作,需要合理分工,教师要深入小组指导每个角色该怎样做。
步入学习正轨的小组,教师仍需指导,指导其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了一定的学习效率之后,就要指导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第三周时间:周四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教师会议内容:评畅晓娜《自然之道》一课评课过程:李霞:畅老师在授课时,能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张丽娜: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晰。
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主线——“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在理解蠢事的基础上理清了本文的线索——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
然后紧紧地抓住这条线索展开教学。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只是被动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因而合作学习的精神体现得不是很好,有待老师和学生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孙永芳:本节课畅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抓住重点字词填表格非常新颖,有创造性。
以读促悟,以悟促学。
不足之处,多半学生不敢发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效果不明显。
毛芬:联系上下文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
畅老师由于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如果在课文结束时,能引领学生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就更好了。
李焱:畅晓娜教师的课堂上词语的训练可谓一大亮点,在初读课文时检查预习情况读词语,在自学感悟阶段让学生根据意思填词语,在展示点拨时又让学生说感悟时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把词语意思讲具体,用词语造句。
这种教学方法很值得借鉴。
第四周时间:周四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者: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评李霞老师的《蝙蝠和雷达》一课。
评议过程:李焱:李霞老师的这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两点:1是让学生通过读文后来集体完成表格,这个问题设计的难易适度,学生学习兴趣浓,完成的也很好。
2是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常常好几个同学争着抢着来说。
不足的地方也是这第二点,在我的课堂上也有这样的情景出现,往往是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胆子大点先站起来抢了风头,这样想表现想回答问题的胆子相对小点的同学,因为动作慢点就总也回答不上这是常有的事。
我们要想办法让所有的同学都有说的机会才好,对吧。
孙永芳:我认为李老师这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1、明确读文方向,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李老师就在读书的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我认为,这不仅使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2、李老师在课堂上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归纳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3、课堂上学生之间互相指出对方有错的地方,这一点说明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
毛芬:李老师的这堂课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学生们都能认真听讲,并指出同学出错的地方,给其纠正错误,让同学可以牢记。
可是在课堂上还有些学生不能大胆的站起来回答问题,这点是我们都要注意的。
畅晓娜:我认为李老师这节课有三个亮点:1、能够面向大多数学生,自己制作表格,让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在小组合作中突破重点。
2、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
3、板书上采用简单的示意图突破难点。
陈鑫:我觉得李霞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课,原因:学生合作学习恰到好处,既避免了老师的满堂灌现象,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真正让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
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美中不足的是,我觉得课堂评价不是很到位,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有一个健全的的评价机制。
第五周时间:周四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评毛芬老师的《尊严》一课。
评议过程:张丽娜:毛老师的这节课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读课文提出问题,其他组帮助解决这一环节设计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也检测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课堂上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小星星”的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发言、创新的积极性。
如果能在课结束时对学生的评价做一总结,就完美无缺了。
这只是我的一些看法,相信毛芬老师以后会越来越优秀。
孙永芳:星期四听了毛老师的《尊严》一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积极踊跃的提问题,课堂气氛浓厚。
2、在读课文时采用分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
3、开放式说话设计较多。
在学生理解尊严的含义后,让学生进行有关尊严的格言,这既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尊严含义的一次检验。
李焱:“尊严”一词本来应是较抽象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用言语是不太好说明白的。
但毛老师执教的《尊严》这节课,在理解“尊严”这个教学重点时,有两个细节处理的非常巧妙。
教学起始毛老师是通过师生合作读,让学生把对“尊严”的理解融在读书中,这是一处。
另一处便是教学最末,毛老师设计的拓展延伸一环节,毛老师所选短文意思浅显易懂,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尊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李霞:毛芬老师在教学《尊严》一课时,能从学生的主体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踊跃讨论发言,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毛老师又适时地进行点拨,使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我觉得这堂课教学较成功。
第六周教研时间:周四教研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谈谈“诵读”的体会会议过程:李霞:诵读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吧,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收获或心得。
李炎:诵读活动开展两周了,但大多学生朗诵时还是慢不下来,因此我们指导学生时还是要让学生慢点,再慢点。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带上感情,才能走进文本。
孙永芳:晨诵活动开展了将近三周,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1、诵读速度快慢掌握的不好。
2、文中的轻读部分和重读部分学生掌握的不好。
3、学生不能带着感情读文。
张丽娜:学生在诵读中学会了停顿,学会了读时简单的气流运用,较成功。
毛芬:通过诵读教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读的有感情了,我觉得晨诵教学效果体现出来了。
畅晓娜:我班有一位学生读的很好,在诵读中我让她带着大家诵读,由于是同龄人,学生学得快,感情表现的充分。
第七周教研时间:周四教研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评李华教师的《杨氏之子》一课会议过程:李霞: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古文,因此在教学中李华老师先教授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方法后学习古文,这点很值得我学习。
李炎:李华老师在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古文的方法,好。
孙永芳:李华老师在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进行诵读教学,晨诵的效果得到了体现。
张丽娜:李老师在教学中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赞扬杨氏之子的聪慧入手教学,很好。
毛芬:李老师在教学能联系实际解释古文中的难点,教学难点能得到突破。
畅晓娜:李华老师的声音很甜美,学生在课堂中能得到美的享受,学习效率高。
第八周教研时间:周四教研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评张丽娜老师的《猫》一课会议过程:李霞:张老师的这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备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
毛芬:听了张老师执教的《猫》,受益非浅。
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注重朗读的指导二、注重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三、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李琰:张老师的《猫》讲的生动具体,能充分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效果不错。
孙永芳:张老师讲的《猫》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读助讲,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能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第九周教研时间:周四教研地点:四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会议内容:评晓娜老师的《花的勇气》一课。
会议过程:李霞:晓娜老师在授课时能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并抓住主线进行教学,这课讲的较成功。
孙永芳:畅晓娜老师这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两点:1、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谆谆善导,鼓励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读的很好,有节奏、有感情,说明畅老师的诵读搞的很好。
畅晓娜:在上《花的勇气》一课我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
同时我还运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作为本课研讨问题,使学生读、思、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体验情感,突破重点。
本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课前导读,明确阅读要求,自主学习,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李焱:晓娜老师的课正如自己所说,能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力求在引导中让学生走进文本。
如果能再放开点,让学生合作学习达到这一目标,这样是不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