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 分)(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3) ,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5)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6)ft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7)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8) ,,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9)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体现作者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生命的由衷喜爱的一句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新闻特写以形象化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鲜明地再现典型的新闻场景。
B.《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它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鲁迅和老舍都是现代作家,代表作分别为《骆驼祥子》和《朝花夕拾》。
D.“四书五经”是我国重要典籍,《论语》《孟子》《礼记》是儒家经典。
3.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6 分)众所周知,在工业上往往能够制定标准的就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而我国的高铁领域就成为了标准的制定国之一。
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就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是真正的“中国造”动车。
短短几年来,中国铁路人【甲】( )(A.孜孜以求B.孤注一掷),成功解决了适应多种环境、多种气候下高铁安全运行问题。
中国高铁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乙】( )(A.建立B.树立)了新的标gān ①( )(A.竿B.杆),中国高铁愈发成为一张崭.②( )(A.zhǎn B.zǎn)新、响亮的“中国名片”。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2 分)①处②处(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 分)甲乙(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2 分)原句:而我国的高铁领域就成为了标准的制定国之一。
修改句: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 题。
(5 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首联“欲问边”交待诗人出行的原因,“居延”点明诗人出行的起始地点。
B.颔联中诗人自喻为“蓬草”,这是古诗中的常见用法,指代出门远行的人。
C.颈联描写生动,勾画边陲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浩大,而且气象雄浑。
D.尾联叙述途中遇到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各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16 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1)清流.见底流:(2)四时.俱备时:(3)念.无与为乐者念:(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实是欲界之仙都。
(2 分)(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 分)9.甲文怎样描绘“山川之美”?乙文如何得出“闲人如吾两人”的感慨?请简要分析。
(5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 题。
(22 分)拴在琴凳上的十年(1)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
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 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
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
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2)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
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
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3)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 岁的生日礼物。
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4)“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5)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
——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6)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7)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
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8)“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
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
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
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9)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妈妈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我俩就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人力三轮车到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
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10)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
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
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11)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
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 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 块以内。
”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12)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
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
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13)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
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14)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
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15)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
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
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
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16)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17)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
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18)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
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19)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20)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细致地刻画一对为了女儿的“兴趣”而辛苦奔波、不容反抗、严厉苛刻的父亲和母亲形象。
B.第(8)自然段着重描写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烘托“我”学琴的艰辛。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辛苦煎熬的过程。
D.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11.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我”在学琴这件事上的心理变化过程。
(3 分)5 岁时,“我”得到生日礼物后开始学琴,“我”怯弱;往返银川学琴的十年,“我”感到;考完业余十级后,“我”终于偏离了妈妈的规划,“我”;后来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我”。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 分)遇到沙尘暴的时候,我俩就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人力三轮车到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
(1)赏析画线句子。
(3 分)(2)赏析加点词语。
(3 分)13.第(19)段说“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我”有哪些收获?请简要概括。
(4 分)14.文章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6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 题。
(12 分)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 年11 月23 日上午8 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 飞机552 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