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何去何从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在提升员工能力、减少重复劳动、避免组织失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IT技术的发展,都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技术、内容、人等因素有直接的影响。
目前,IT技术从PC时代、互联网时代发展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知识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变化。
一、IT技术向移动化,并向云平台化发展
移动化:2015年天猫双11移动端销售额占比达68.7%,第一次超过PC端(2014年天猫双11移动端占比42.6%),2016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81.9%,这是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
云平台化:传统软件企业纷纷推出云平台化的产品(例如:金蝶ERP云),更有云平台创业企业屡获资本青睐(根据IT桔子数据统计,2016上半年云平台行业发生48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34亿元,有11家企业融资超过1亿)。
云平台在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比本地部署有明显的优势。
二、知识内容富媒体化,盈利模式创新化
随着带宽和流量费用降低,富媒体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欢,例如:公众号图文添加音频、攀登读书会的语音和视频等。
同时,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变现价值,促进知识贡献者持续的投入与创新,目前内容变现的模式包括:
(1)开展商品销售,例如罗辑思维60秒知识快餐免费,通过卖书变现;
(2)内容直接付费订阅,例如吴晓波频道“每天听到吴晓波”的音频需要付费订阅;
(3)线下体验付费,例如音乐线上免费,通过线下演唱会变现;
(4)广告植入,例如晓松奇谈主要靠广告植入变现;
(5)直接打赏,如果感觉文章写的好可以直接打赏。
三、信息泛滥化,需要过滤和选择
用户面临众多的信息推送,因为时间有限,只能进行选择性阅读。
而且技术和环境变化越来越快,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企业知识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在系统的搭建、内容的筛选及管理机制建立上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一、在系统搭建方面,进行移动化和云平台化部署
首先,要规划知识管理相关系统定位,尽量借助大流量平台搭建系统,且考虑移动化的支持,一般企业先建设知识库,再搭建知识社区(包括博客、问答、百科等)。
其次,尽量借助云平台成熟的产品部署,兼顾信息安全。
最后,要注意系统的用户体验设计,追求并恪守以下原则:界面简单美观、减少用户操作步骤、在线提示使用户不用培训即可上手等。
二、在内容运营方面,实现内容采集、编辑与价值变现
在内容采集方面,通过计划、考核、约稿等多种途径:
(1)根据业务需要和部门定位,制定知识采集计划并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2)知识贡献与年度考核、晋升挂钩;
(3)根据市场热点、业务重点等由编辑直接约稿,当同事收到约稿请求时一般会有被关注的惊喜,成功率较高。
在内容编辑方面,可以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组合进行内容展现。
文字需要通俗化,方便阅读;图片可以直观或结构化表达;音频适合带有个人情感的表达;视频适合有动作演示的表达。
对于产生的知识要进行价值变现,提高知识贡献者积极性和成就感,企业内部的知识价值变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文章直接送达客户,让客户了解我们的能力,从而带来订单;
(2)通过知识共享,使公司部门之间更加了解彼此的能力,促进跨组织之间的问题求助、合作及业务协同;
(3)知识应用可以直接带来收益。
例如:西门子公司内部有一个合理化建议系统,流程包括提交、审核、评估、发布。
评估环节会考虑该建议可能产生的效益,并按比例对提交人进行奖励。
三、在管理机制方面,开展定制化推荐与实践社区运营
对于知识内容要进行过滤,因为面临着海量信息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成
本越来越高,需要组织做好筛选,同时要进行用户标签化管理,可以根据标签定向的向用户推荐知识或问题。
最后,可实现智能化推荐,根据用户的标签和阅读历史可以自动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类似今日头条的模式),这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应用场景。
在快速增长的知识面前,依靠个人和文档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的创造与共享需求,面对已知领域需要通过对话挖掘隐性知识,面对未知领域需要团队共创新知识。
实践社区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同样的问题或者对同一个话题的热情,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互相影响,加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