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河南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5张PPT)
河南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5张PPT)
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人民解放
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点25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纲要求: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 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
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
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概况: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在东北地区,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进行作战,采取
封闭国民党军队、各个击破(攻占锦州、“关门打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在美国的
支持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赢
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
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
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时间:1945年8~10月
地点:重庆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解读 三则材料是蒋介石在1945年重 庆谈判前发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的部分内 容。从这三封电报上我们不难看出,蒋介 石发的电报的语气越来越急切,他认为毛 泽东是不敢亲自去重庆谈判的。因此,蒋 介石故作姿态,想把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共 方面。最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 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和平建 国的“双十协定”,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 真内战的阴谋。
狗”)的作战方针,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
放了东北全境。[2013年7题]
三大战役示意图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华东地区(以徐州为
中心),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中原
解放军、华东解放军,采取全力作战、以少胜多的作战方针,共
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点24 转战陕北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考纲要求: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 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周年链接:2016年是全面内战爆发70周年!
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
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转战陕北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对比归纳】
事件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
背景
日本侵略加剧,中华 民族危机加剧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
重庆谈判 1945年8~10月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民众渴望和 平 毛泽东、周恩来等 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的阴谋。
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
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概况:敌我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 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 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毛泽东率领党中 央和人民解放军 总部转战陕北
பைடு நூலகம்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果: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 产党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是国民 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展现了争取 和平的诚意,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末页
意义:保存了军队力量,极大地鼓舞了陕北军民及全国其他解
放区的信心,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挺进大别山
背景:为了改变战局,中共中央决定把战略进攻 矛头指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大别山地区。
时间:1947年夏
刘邓大军胜利 到达大别山
概况: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
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达成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考点梳理
考点23 重庆谈判
考纲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材料链接】
材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 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 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 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材料二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 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 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 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 诺为感。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1 年代尺 2 知识导图 3 考点梳理 4 综合拓展 5 备战演练
考点23 重庆谈判
考点24 转战陕北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考点25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年代尺
知识导图
[2014年7题]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林彪、
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
军,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术以及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共歼灭、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北平的守军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
接受和平改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012年5题]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材料三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 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 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 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