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
西溪湿地是浙江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 km,南北宽约4.1 km,总面积为10.08 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
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
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
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后,水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核心区(如秋雪庵、深潭口景区)的水体质量可达到地表水质量III~IV类标准,但周边的河流(如:严家港、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水体质量仍处在劣于V类地表水体。
西溪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5种养分在土壤中的平均值分别为2.55%、0.14%、0.09%、116.17 mg/kg和21.53 mg/kg。
其总体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土壤表层七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铜36.8 mg/kg、锌91.5
mg/kg、铅39.2 mg/kg、镉0.23 mg/kg、汞0.19 mg/kg、砷6.3 mg/kg和铬64.9 mg/kg。
多数重金属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7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u>Pb>Cd>Zn>Cr>Hg> As。
西溪湿地土壤采样点中仅有一个样点无污染,多数样点为轻污染和中污染。
西溪湿地底泥表层中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为0.21%和0.09%。
底泥表层七种重金属Cu、Zn、Pb、Cd、Hg、As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3、121.3、45.8、0.367、0.223、7.9和67.5 mg/kg。
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d>Cu>Pb>Zn>Hg>Cr>As,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结果有所不同。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植物105种(包括变种),隶属绿藻门26属46种、蓝藻门12属23种、硅藻门10属22种、金藻门2属2种、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
绿藻门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的43%,位于各门之首。
常见藻类大多数是一些β-多污带和α-中污带的指标种类,这标志着西溪湿地有机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动物135种,其中原生动物27属41种、轮虫30属63种、枝角类17属22种、桡足类7属9种。
在西溪湿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中,轮虫的种类数居各类群之首,占47%;其次为原生动物,占30%;枝角类占16%,而桡足类只占7%。
西溪湿地水域记录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26科339属476种(变种),其中蕨类植物门7科8属9种、裸子植物门5科9属12种、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纲92科255属371种、单子叶植物纲22科68属82种。
在476种植物中,乔木植物76种,灌木74种(半灌木3种),木质藤本17种,草本植物307(水生草本21,蕨类9)种,草质藤本34种;栽培植物139种;有喜旱莲子草、紫茉莉、美洲商陆、臭荠、北美独行菜、野老鹳草、斑地锦、细叶芹、野胡萝卜、阿拉伯婆婆纳、婆婆纳、钻形紫菀、小蓬草、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睫毛牛膝菊、鬼针草、狼把草、红花野牵牛(三裂叶薯)、凤眼莲和北美车前等21种外来入侵种。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476种植物中, 有5种为引种的国家保护植物:银杏、杜仲、鹅掌楸、西府海棠、水杉,有3种(野大豆、野乔麦、野菱)为本地野生保护植物。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以人工及半人工植物群落为主,同时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
自然植被可划分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
人工半人工植被类型分为木本植被与草本植被两个植被型,木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草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已鉴定的昆虫标本有477种,分属于15目、133科、417属;土壤无脊动物分别隶属于4门9纲22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鱼类45种,隶属6目14科35属,其中10种鱼类为人工养殖品种;有两栖类1目4科10种;有爬行类3目8科15种;有鸟类15目41科126种,其中湿地水鸟28种,占22.2%;有兽类5目7科14种;
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种。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