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7T09:25:20.0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陈佰春普海峰
[导读] 摘要:在土木工程行业中,施工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组织设计、现场有序施工、事故处理等内容有效管理和控制,包括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土木工程行业中,施工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组织设计、现场有序施工、事故处理等内容有效管理和控制,包括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
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下的施工管理直接影响着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工期、建筑质量、项目成本以及人身安全,并且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海外建筑企业也纷纷入驻国内,更加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传统的施工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发展需求,只有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解决当前施工过程中的不足,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理念;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1现代背景下施工管理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建筑产业同其他社会产业有着较大的区别,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大、工作时间长、资金周转时间长、技术人员多、成本费用高等特点。
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在工程前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中期做好疏通调配工作,在后期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上更需要格外重视。
因此,完善的监管制度成为实行施工管理的重要保障。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压缩工期,降低成本,忽视了项目工程的实际流程,从而引发了各种问题,如材料的短缺,设备性能的落后,工程质量的不达标,安全防范不到位。
这样不仅给企业决策者带来不小的麻烦,对现场施工人员也隐藏着很大的隐患。
并且在缺乏完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很多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都形同虚设,比如人工勘测、检查等,都具有主观随意性,所得到的数据也缺乏科学性,没有参考价值。
1.2 材料、设备等缺乏有效管理
道路施工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材料、设备的投入和使用需要依靠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方案来进行。
部分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缺乏对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制度,无法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运作性能,对施工进度有着不小的影响。
施工所用的原材料需要经过选购、验收、进场、使用等过程,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可靠的质检知识,导致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对设备的操作规范掌握不到位,使得施工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另外,不完善的材料、设备管理会出现暗箱操作、关系采购等违反法律规范的问题,扰乱了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秩序。
1.3 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项目的施工流程。
管理人员培养制度的缺陷使部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没有具备充足的管理知识和对施工具体规范、要求的掌握能力,造成职权滥用,责权不分等问题。
施工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进程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推动施工流程有序开展的基础。
一旦施工管理人员不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分工,或对技术和其他施工人员没有做到奖罚分明,就会大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劳动效率,引发各种施工事故等。
2现代化理念下的施工管理措施
当前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已渐渐脱离传统的管理模式,但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繁杂,工作效率始终得不到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品牌效应,决策者必须转变固有思维,平衡工作重心,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2.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还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对于道路施工管理而言,由于管理工作是针对现场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对施工现场容易出现的人身安全事故、机械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都要进行提前预知和防范,因此管理人员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施工前期阶段,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编制,并合理划分问题的严重性,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达到减少问题危害程度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
施工中期阶段,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基于前期制定的管理措施下,确保各个流程的规范性和协调性,加强各部分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体效率的提升。
另外,施工管理队伍也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发生问题时先要根据预先方案及时解决,不推卸责任,减少不利影响。
管理人员的团队建设也非常重要,高效、有责任心的施工团队能帮助施工设计、施工程序、施工方案正常运行。
2.2完善施工质量体系
在工程设计和方案的设计监督上,要严格执行企业标准,狠抓问题,让管理方案同实际工程结合起来,同时做到与社会、自然环境等协调一致,符合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确保道路结构安全可靠。
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完善施工质量体系,严格把控质量关,不管是材料、设备的检验,还是工序的制定、修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或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停工并着手处理。
如果修补后的质量仍然无法达到质量要求,则需要重新施工。
施工企业要将质量管理作为基础,以现代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质量达标为最终目标,将道路项目的施工管理标准化、具体化、系统化。
2.3优化土木施工现场资源配置
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动态性及施工工序与施工作业相互交叉的特点,施工管理部门优化施工现场资源配置的工作同样具有一定难度,首先要做的就是由施工项目部门做好组织设计交底工作,再由管理部门明确施工要求、方法及操作标准,施工人员则应严格按照相应要求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为优化资源配置,应将施工现场环境、施工设备、人力资源等因素加以分析,将各种因素与合同要求相结合,利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优化施工现场资源的配置,考虑到土木工程施工各工序较为繁琐的特点,工序间的交叉衔接也需要加以关注,而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应按照具体施工计划来配置各种设备,所依据的原则是尽可能避免机械闲置,不断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整体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
2.4加大土木工程施工监管力度
要加大对土木工程施工监管力度,则需要监理工程师与项目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去考察施工具体环境,着重关注施工主要部位和重
点工序,加强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监督管理,同时需要与班组人员建立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在施工问题或隐患暴露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对施工材料的整改、对关键工序的改进、对施工进度的把控等。
班组人员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应加强自检和互相检测,避免各种安全隐患,当有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出现时应报告给施工工长,再由高水平技术人员来解决,若是有违章作业情况,则应及时制止并追究相关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对于较严重的违规行为应严厉处罚并公示,督促所有施工人员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作业,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3结论
总之,现代化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规范施工现场,还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不管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应当立足解决现有的管理矛盾,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创新施工工艺和技术,不断提高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瑜陵.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190+202.
[2]韦绍远.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498.
[3]陈慧智,范爱霞.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