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每位学生,用心倾听
尊重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在每次接到新的班级时,第一节课上,首先对学生们表示祝贺,祝贺他们进入八年级,进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祝贺他们又开始了一门新的科学知识的学习。
这样就使得师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尊重学生,也就教会他们尊重老师。
2011年,学生开始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各组把每个人的预习提纲整理好,并提出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这样,我在上课的时候,对大家都很清楚的问题,就简单带过,重点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另外,对有些问题,有的组不清楚,有的组却理解的很好,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来自行解决,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智慧共享。
有人担心,老师不讲的东西,学生不一定看到,不一定理解。
觉得还是自己讲过一遍放心。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掌握的东西肯定比听来的影响更深刻。
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检测、训练的方式来加深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
从他们交来的提纲和问题里面可以看出,他们在预习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浏览一下课本,他们查找了很多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补充了课本的内容。
如:在进行教材第一单元中的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酒精灯的火焰为什么分三层?外焰为什么颜色比其它两层浅?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燃烧有不同的现象?在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如果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用顶端不平或已烧焦的灯芯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课本内容有了充分的认识。
学生们的这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潜能,大大鼓舞了我,我对他们课上课下的表现都充满信心。
同时也一直激发着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
这种小组的合作可以使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及不同特长和优势的成员在团体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也可以解决一些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作学习中,由于各个学习者(包括老师)都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这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一个,我参与了十一五题已经结题。
九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要放下身段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理解他们需要什么,正是这种信念让我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诚恳,让我能勤奋刻苦地钻研业务,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思路和风格。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促进我个人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关爱”——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乐岗敬业,关爱每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