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教师自我检测题 人教版

初中教师自我检测题 人教版

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总得分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K 3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答题栏内。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2、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 B.H2O2C.Na2O D.MgCl23、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的是A.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出47.5ml水,并用所量的水配制溶液B.天平调平衡后,移动游码到2.5g处,在左盘放上称量纸,加食盐至天平平衡C.溶解时所选用的烧杯壁上有水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一部分溶液流到试剂瓶的外面4、关于给定右图所示的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铜片作正极,锌片作负极B.该电池工作时,锌失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C.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片流向铜片D.该电池工作时,H+在锌片上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逸出5、在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测得在10秒内反应物A的浓度由1mol/L降到0.6mol/L,则ν(A)为A.0.04mol/(L.s) B.0.02mol/(L.s) C.0.4mol/(L.s) D.0.8mol/(L.s)6、欲回收溶于酒精的苯酚,有如下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⑤通入过量CO2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⑦加入足量的FeCl3⑧加入足量的浓溴水,其合理的操作步骤是A.⑥①⑤③B.⑥①⑤②C.⑧②⑤③D.④⑤③7、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酸碱盐中一定都含有非金属元素8、下列有机物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标有“*”的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

当发生下列化学反应时,生成新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A.与银氨溶液反应B.与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C.与金属钠发生反应D.与H2发生加成反应9、以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CaCO3+2H+=Ca2++CO2↑+H2O B.2Fe2++Cl2 =2Fe3++2Cl-C.HCO3-+H+=CO2↑+H2O D.2Na+2H2O=2NaOH+H2↑10、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氢的一种新同素异形体B.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C.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D.它只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关于它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组合是①分子式为C 11H 15O 4 ②能发生氧化反应③能发生水解反应 ④能发生中和反应⑤它属于一种酯 ⑥能发生酯化反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⑥D .③⑤⑥12、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因素主要是分子间的各种作用力。

硝基苯酚的分子内和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邻硝基苯酚以分子内氢键为主,对硝基苯酚以分子间氢键为主,则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沸点比较正确的是A .邻硝基苯酚高于对硝基苯酚B .邻硝基苯酚低于对硝基苯酚C .邻硝基苯酚等于对硝基苯酚D .无法比较13、某有机物含C 、H 、N 三种元素,在该有机物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N 原子,且4个N 原子在空间呈正四面体结构,每2个N 原子间均有1个C 原子,若该有机物分子中无C —C 和C==C ,则此有机物的分子式为A .C 4H 8N 4B .C 6H 12N 4 C .C 6H 10N 4D .C 8H 8N 814、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 2(g)+ B 2(g) x C(g)符合下列图Ⅰ所示关系。

由此推断,对图Ⅱ的说法正确的是A .P 3<P 4,Y 轴表示A 2的转化率B .P 3<P 4,Y 轴表示A 2的浓度C .P 3>P 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 .P 3>P 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15、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时,如果阴极析出9g 铝,那么理论上转移的电子的量为 A .2mol B .1mol C .6.02×1022个 D .3.01×1023个—CH 2 CH 2CHOCH 2OH—COOH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6、(7分)1869年,俄国化学家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在现有的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

17.(5分)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水中的钠盐、镁盐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铀、重水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1)写出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写出氯化钠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水分子的形成过程;(3)写出重水中的氢元素的核素符号:。

18、(8分)有两种有机物A和B,分子式为C2H6O和C2H4O。

已知:①A可以和金属Na反应放出气体;②A在加热和有铜或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得到B;③A和乙酸可在浓硫酸催化下得到一种酯。

⑴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A ;B 。

⑵写出上述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19、(5分)为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提供正确的试剂或方法(1)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填试剂);(2)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填方法,下同);(3)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4)分离四氯化碳(沸点76.75°C)和甲苯(沸点110.6°C,与四氯化碳互溶)的混合物。

+BF20、(5分)A 、B 、C 均是常见单质,B 和C 反应后的产 物极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E 。

B 、F 、D 的水溶液及E 均呈酸 性,F 的水溶液呈浅绿色,D 的水溶液呈黄色;E 、F 均可作还 原剂,但它们的浓溶液不能被浓硫酸氧化。

A 、B 、C 及其他的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B :_______,D :_______。

(2)写出F 跟B 反应生成D 的离子方程式: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21、(7分)实验设计:痕迹检验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AgNO 3显现法就是其中一种。

其原理是:人的手上有汗渍,接触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

如果将AgNO 3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AgNO 3就与汗渍中的NaCl 反应,光照后即可显示黑色指纹线。

现对痕迹检验所用的AgNO 3溶液进行定量分析时,不知道加入的AgNO 3溶液与NaCl 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你把下面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2、(6分)某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证明硫比碳的非金属性强,采用下图中的甲、乙装置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甲 乙(1)仪器A 中应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仪器B 中应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 装置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乙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证明硫与碳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23、(8)现有氯化钾和盐A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A 的质量分数为69%。

取10g 该固体样品加入50g 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为:A +2HCl =2KCl +H 2O +B ↑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在A 物质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计算A 的相对分子质量;⑶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30分)16、每空1分,共7分。

写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门捷列夫,电子层数目,原子序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目),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族。

17、每空1分,共5分。

(1)第三周期,ⅡA族。

(2)略,(3)12H18、第一问每空1分;方程式每个2分,无反应条件、不配平均不得分;无气体符号或可逆符号扣1分;共8分。

(1)A.C2H5OH、B.CH3CHO(2)①2C2H5OH+2Na → 2C2H5ONa+H2↑② 2C2H5OH+O22CH3CHO+2H2O浓硫酸③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19、每空1分,共4分。

稀盐酸过滤结晶蒸馏20、第一问每空1分;方程式2分,方程式不配平、离子符号写错均不得分;共5分。

(1)A、Fe B、Cl2D、FeCl3(2)3Fe2++Cl2 = 2Fe3++2Cl-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122、(1)、(2)每空1分,(3)2分,共6分。

(1)稀H2SO4;Na2CO3(或可溶性碳酸盐);澄清石灰水(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由H2SO4制H2CO3即由强酸制弱酸,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故S的非金属性比C 强。

四、计算题(本题共8分)23、⑴2∶1 ――――2分⑵138 ――――2分⑶18.25%――――――4分其他合理解法酌情给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