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课标考试

化学课标考试

化学课标考试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科学探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9、纸笔测验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10、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预期行为取向,身心发展取向,演进过程取向。

13、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14、《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不但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而且注意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15、“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16、“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17、探究式学习一般有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18、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仔细考虑的五个因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可行性。

19、探究方案设计的原则有探究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合作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20、常见的重要的探究策略有: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利用化学史料进行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探究,利作调查访问法进行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

21、新的化学课程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2、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23、课程内容目标陈述基本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 A )性。

A、基础性B、科学性C、整体性D、综合性2、( B )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A、化学性质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物理变化3、下列选项中不是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的特点的是( D )A、直观性B、关联性C、发展性D、整体性4、(A )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结构D、课程实施建议5、( A )学习是学习者以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为核心目的与基本内容的学习活动和过程。

A、科学B、自主C、合作D、探究6、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B、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C、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D、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7、学生的各项发展中不是课程的落脚点的是( D )。

A、全面发展B、终身发展C、个性发展D、身心发展8、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 C )改革。

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课堂教学D、实验教学9、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D )。

A、实验能力评价B、教学方法评价C、教学手段评价D、学业评价10、下列选项中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C )。

A、主体性原则B、渐进性原则C、静态性原则D、可测性原则。

三、简答题(27分)1、制定新课程目标体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答: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注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期望发展水平的统一发挥学生特殊功能与课程整体功能的统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依据2、新课程从哪三个方面对“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答: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二,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联系,要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化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重视收集资料4、化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哪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答: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四、问答题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哪些建议?答: 1.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2.提倡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3.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4.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5.及时总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经验6.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7.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8.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环境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__原子___、_分子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___和创造物质__。

2、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微粒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身边的现象和__简单的实验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具体教学内容___的特点和_学生的实际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学习过程__和__学习活动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学业评价_,其内容包括__形成性__评价和__终结性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元素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转化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定量__的观点和__能量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_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和__基本技能_;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__合作精神__和__社会责任感_,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_学习_,学会__生存_,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选择题1、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ABC )A.认知性学习目标 B.技能性学习目标 C.体验性学习目标 D.拓展性学习目标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的是( C )A.身边的化学物质 B.化学与社会发展 C.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D.物质构成的奥秘3、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的二级主题是( ABCD ) A.我们周围的空气 B.水与常见的溶液 C.金属与金属矿物 D.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4、新课标中对技能性学习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是( ABCD )A. 模仿操作B.初步学习C.独立操作D.初步学会5、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评价方式有( BCD )A.德育档案 B.学习活动表现 C.建立学习档案 D.纸笔测验6、《标准(2011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新增的二级主题是( B )A、认识几种化学反应B、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C、物质组成的表示D、保护好我们的环境7、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AD )A.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B.科学探究可以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C.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D.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8、《标准(2011年版)》对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的标准是( ACD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 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9、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ABCD )A. 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

B. “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C. 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D.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0、《标准( 2011 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进一步明确要求的课程内容是( ABD )A.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B.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