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入园适应问题分析及对策【幼儿园 管理资料 精】

新生入园适应问题分析及对策【幼儿园 管理资料 精】

新生入园适应问题分析及对策
城厢幼儿园钟倩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经常会目睹这一现象:一些家长正一个劲儿和孩子讲条件、说道理,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愿意上幼儿园,不哭闹。

有的孩子听不进去,仍然哭个不停,抱着家人不肯松手,家长一旦生气,轻者训斥,重者连骂加打。

这样,家长生气,孩子也感到委屈。

这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焦虑,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入园,必须面对与父母的周期性分离,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同伴、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断等。

对于入园,有些孩子能在一周内很快适应这个新生活,也有的孩子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适应。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入园适应问题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步走好了,能为幼儿今后的环境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见,研究幼儿入园适应问题非常必要,它可以成为家长和老师的指向标。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存在入园不适应的问题呢?作为家长和老师,又应该怎样面对及处理这样的问题,从而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
1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因素。

(一)、从生态学上分析。

幼儿入园,首先表现为日常生活环境的变迁。

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生活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虽然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对幼儿来说是巨大的。

也许幼儿在入园以前的生活中有一些在邻居家或公共场所玩耍的经历,但这是在家长陪同下的玩耍,他们知道父母是不会离开的,有一种安全感。

因此玩得很开心、很投入,甚至很少关注家长是否在自己身边,因为在这种父母陪同的场合下,幼儿完全把自己置于环境中,与环境融为一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而到了幼儿园,环境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且要独立面对,这时幼儿与新的环境还没建立某种联系,更谈不上和谐了。

种种的不习惯和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必然使幼儿产生许多不适应。

在家中,幼儿面对的人际关系较少,仅仅是家里的人,就算是到了外界,也是由熟悉的人带领,不必让他自己来处理人际交往的种种问题。

而到了幼儿园,幼儿面对着老师以及陌生的一大群同伴,没有熟悉的人领着他,一切得由自己来处理。

从而造成了在人际关系处理难度上的重大变化。

在活动方式上,也由原来的自由、无约束的个体活动变成了具有一定约束的集体活动方式。

在家中,幼儿处于特定的位置,是被关怀的对象,是生活的中心,家长对幼儿过分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十分薄弱。

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越差,他的环境适应能力也越弱。

而在幼儿园是以群体生活为主,个体必须适应与服从群体生活的要求。

因此,幼儿入园打破了他们在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对于幼儿来讲,必须重
2
新建立一种平衡。

可刚入园,这种新的生态平衡还未建立,面对新的环境、生活、教养者、同伴,幼儿不知所措,因此,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是很自然的。

(二)、从社会学上分析。

在家中,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十分突出,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重要因素。

入园后,幼儿不会对他人一见如故,他们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相处才能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和相应的情感。

许多幼儿入园不适应与其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有关。

幼儿对环境的变化越敏感,对新环境表现出的恐惧和陌生就越多,入园不适应则越严重。

在家庭生活中,幼儿有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绝对自由,可以自己选择活动的方式、时间、内容,行为规则也比较灵活。

而在幼儿园,一定的行为规则和要求是不可缺少的,不可能使每个孩子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对于那些较少受过约束的幼儿来说,初入园时必然会有些不适应。

另外,幼儿在他人对其态度的不同上也有深刻的感受。

在家中,父母对幼儿的态度,常常让幼儿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满意等,而在园中,幼儿却常常感受到教师因“命令”、“要求”所表达出来的有别于父母的态度。

(三)、从心理学上分析。

影响幼儿入园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分离焦虑。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
安等情绪。

其分离焦虑的实质是幼儿对父母的依恋。

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