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杨晓君2】常见的量杨晓君【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87-p88的内容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复习方法,培养系统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2)、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分清各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会改写名数,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王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
请看大屏幕。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
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你们笑什么?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为了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按照复习提示一起梳理复习。
(一)复习提示:(1)有哪些计量单位?是计量什么用的?(2)常用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3)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二)汇报交流。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4)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4)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1毫升)4、质量。
(1)常见单位:吨.千克.克.(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
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
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2)大小月的辨别: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冬(十一月)三十整,只有二月二十八。
6、人民币单位。
(1)常见的单位:元. 角.分(2)进率:1元=10角1角=10分7、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这些常见两之间的进率?(课件一一出示方法)8、找出并订正小马虎日记中的错误。
三名数的改写。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学过的量进行了整理,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单位进行改写。
还记得怎么进行单位之间的改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整理:高化低,乘进率;低聚高,除以进率。
)(1)单名数的改写。
()m2=750dm2 =()cm2师:单名数的改写,比较简单,由较高级单位改写用乘法,反之用除法,当进率是10、100、1000时,也可以把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来完成,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单名数改写复名数2050m=()km()m还可以这样想:2050里面有2个1000和一个50所以2050m=(2)km(50)m。
师: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
2.4时=()时()分想:先把2.4时分解成2时+0.4时,再把0.4时改写成用分作单位的名数。
(3)复名数改写单名数2米50厘米=()米 2吨70千克=()千克方法:把不同单位的名数改写成单位相同的名数,再把两部分相加。
(4)练一练:7020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7020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有什么区别?小结:单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改写不容易出错,可是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有时往往一粗心,就出错了,希望同学们做题时仔细点。
四、结合实际,感受计量单位的应用价值(课本p88/练习十六 1、)2.判断。
3.实际应用应用题,进行单位改写。
4.开放题5()=5000()=0.05()8()> 8 ()> 8 ()五、回顾思考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六、家庭作业:1.练习册:第42.43页2.根据复习的知识把书中的各种量的进率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常见的量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容积单位:升毫升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教后反思:《常见的量》这一课是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复习一些常见的量的计量单位,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容量比较大,要在一节课里复习到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体积(容积)、和有关人民币等计量单位,还要学生不仅理解含义,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还要加强学生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的改写。
课始从一则漏洞百出的《数学日记》引入,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学过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为了能为名数的改写争取时间,特意让学生回家先进性复习整理,然后一一汇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收集整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分类、讨论、交流。
那怎样记住这么多的进率呢?学生边汇报的同时再次引导学生发现进率规律,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进率。
同时它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然后再教学本节课的另一个内容单位改写。
这块内容看是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改写,更是让一些学困生迷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让观察复名数中哪个单位和单名数一样,那个不一样,是由低级该高级还是高级该低级,相同的单位不变化,不同的单位要变化。
比如3.05m3中整数部分的3就是3立方米,0.05立方米不够一立方米,把它换算到立方分米上,就是50立方【篇二: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常见的量》教案教学内容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加深学生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质量、时间、人民币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
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并能灵活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对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出示)7﹙﹚+3﹙﹚= 1﹙﹚ 8﹙﹚>8﹙﹚,提问:老师带来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两个式子成立吗?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师: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想办法整理。
学生活动:(1﹚小组整理。
﹙2﹚学生汇报。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复习进率。
各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
填完后同桌互相看一看填得对不对。
汇报:(1﹚﹙出示进率表﹚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自己写的是否相同。
﹙2﹚你觉得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呢?三、游戏感悟。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教师示范: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根据我的手【篇三: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常见的量》教案教学内容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加深学生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质量、时间、人民币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
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并能灵活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对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出示)7﹙﹚+3﹙﹚= 1﹙﹚ 8﹙﹚>8﹙﹚,提问:老师带来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两个式子成立吗?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