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一模考试知识点
U ,算出这几组电阻的大小,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是多次 I
测量测平均值的方法,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八、电路的简单计算 1.串联电路
I I1 I 2 U U1 U 2 R R1 R2 U IR; U 1 I1 R1 ; U 2 I 2 R2
2.并电路部分
要点提纲 一、物质和电荷 1.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2.电荷: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a.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b.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二、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a.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压;b.电路是通路。 4.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的物理量,定义式 I 电量) ,电流单位是安(A) ,测量工具是电流表
U (电阻的大小只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而与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 I
的电流大小无关) 3.单位:欧姆(Ω) 4.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 关,对于一般的导体,其电阻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5.测量:万用表(高中要求) ,伏安法间接测量 R 五、滑动变阻器 1.原理: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随着导体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2.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U (中考考纲要求) 。 I
实物图
原理图
电路符号举例
3.铭牌标识,如滑动变阻器铭牌上刻有“100Ω,2A” ,说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 100 欧, 可以在 0~100 欧之间连续改变, 允许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值是 2 安。 实验电路接通前,
应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节到最大,以保护电路。 六、欧姆定律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 I
磁
要点提纲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 N 极(北极)和 S 极(南极) 。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 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 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 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 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 S 极。
流,最后算出电阻 R。 2.实验器材:待测电阻 Rx,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3.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
4.实验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的时候要断开电键; b.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然后闭合电键,再移动滑片,记下对应 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若干组; c.根据伏安法的原理 R
a.
b. 右手螺旋法则
备考提纲自查 压强(1)
(1) 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 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 1、压力 (3)压力的图示: 面的压力大小 ②方向: ③作用点: 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①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1)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①当 (2)压强概念的形成 ②当 ③当 ④当 因此 2、压强 入了 ①压强是描述 (3)压强的概念 ②物体 ③压强的定义式为: ④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时, 相同时,
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 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 (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 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 (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 用效果) 。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p gh 注意:这是 p
4、压强的应用
(1)比例问题。 (2)坦克问题。 (3)人与大象比较问题。 (4)砖块不同放法问题。 (5)生活中增大和较小压强实例判断问题。
压强(2)
(1)由于液体受到 ①液体对容器的 (2)规律 1、 液体压强 ②液体对容器的 ③液体内部向 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④在 液体内部 (3)液体压力与压强的计算 ①P= ②F= 。 (4)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 ①主要器材有: ②实验中 U 形管两边 越大,表示液体内部 压强大小的因素 压强也越大。 因此, 实验中要注意观察 。 , 作用,液体能产生压强。 有压强。 有压强。 均有压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 。 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内部,深度也大,液体压强也越大;在不同
(3)历史上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
(5)托里拆利实验 ①器材及步骤(见左图) ②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素: ③对实验结果没影响因素: ④结论:大气压强的值可以用支撑 1 标准大气压= = (6)大气压的变化与应用 Pa= 米水柱。
U 或 U IR R
注意:a.I 与 R、U 属于同一段纯电阻电路,即要做到一一对应; b.单位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c.在研究的时候必须使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在一个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其 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七、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1.实验原理:利用 R
U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 I
=
压强浮力部分
=
=
1 R 1
2
用电器短路
m (定义式) 。 V
F压 F G
G
F压 F F压 G
G
F
G G
F
G
F压 G
G
三、压强 1. 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单位帕 (Pa) 。 2.公式: p
F ,注意: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 是受力面积,必须 S
。 和 大小有关。 法。
③研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运用了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相同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 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可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引
压
强
这一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 叫做压强。用符号 。 ,用符号 表示。 。 = 帕。人站在地面 表示。
F 的推导式, p gh 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 为深度,为 S
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中考选择题正方 体压强题一般都会用到这个公式。 6.连通器:上端开口或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应用:液位计、茶壶、船闸等。 7.大气压强 (1)两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是很大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 出大气压强的值为 76 厘米汞柱,合 1.01× 105Pa。 (2)大气压的应用:真空吸盘、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吸尘器、钢笔吸墨水等等。 四、浮力 1.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 这个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即 F 浮=F 下﹣F 上。 2.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a.弹簧秤竖直方向校零; b.用细线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在空气中的读数 F 空,即物体重力 G; c.让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 T; d.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 F 浮=G﹣T。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到 的重力,即 F浮 G排 液 gV排 。 注意:由公式看出,物体未浸没时,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当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 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4.浮体或悬浮体: F浮 G物 液 gV排
= =
并联电路
I =U × R I1 = U 1 × + 1 I 2 =U 2 × R
1
= +
= =
3.短路和断路 a.断路:由于用电器的损坏或断开导致电路中的某处电路里没有电流通过; b.电源短路:将导线直接并在电源两端接通成闭合回路。出现了电源短路的情况,会造成电 源的损坏,这是要避免的。 c.局部短路(用电器短路) :将导线并联在某个用电器或某一段电路的两端,造成该用电器 或该段电路不能工作的情况。
一张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 上对地面的压强约 1.5×10 帕,表示 a、F= b、P= a、P= ②正柱体对地面压力、压强计算 b、F= ①固体压力、压强的一般计算 (4)压强的计算 F,可以减小 P。 S,可以减小 P。 S, 可以减小 P。
4
(1)S 一定, 3、改变压强的方法 (2)F 一定, (3) F 的同时
I1
R2
U2
I2
I1 I I2
U R1
U1
I I1 I 2 U U1 U 2 1 1 1 R R1 R2 U IR; U 1 I1 R1 ; U 2 I 2 R2
矩阵表示法
R2
U2
U
串联电路
U = I ×R U1 = I1 ×R1 + + U 2 = I 2 ×R2
Q (Q 为在时间 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 t
A
(安培表) ,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
三、电压 1.含义: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V) 3.测量:电压表
V
(伏特表) ,在电路中相当于断开的电键。
4.一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压为 1.5 伏(正极碳棒,负极锌筒) ,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 220 伏,安全电压 24 伏。 四、电阻 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2.定义式: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