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律文书概述
判决书格式也实行倒三段论结构。但强调通俗易 懂,方便当事人使用。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文书
1950年代开始规范化,60年代停滞。改革开放 以来,公、检、法、司各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文书 规范格式样本。法律文书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较 大发展。
四、 法律文书的改革与完善
(一)改革的必要性
第四节 法律文书的沿革
一、雏形时期:西周
在西周进行诉讼,重要案件须由原告递交“剂” (诉状)。审讯听“两辞”(双方供词),重口供,将 口供记录在案,叫做“供”(法庭记录)。判决要制作 “书”(判决书)。官署宣布判决叫“读书”(宣判)。 执行叫“用法”。
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封诊式》简文,有 《贼死》、《经死》、《穴盗》、《出子》,即勘查记 录文书。
3、在上述基本分类的基础上,对法律文书可以依据实 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具体划分。
第三节 法律文书的作用
一、法律文书是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工具、手段。 法律文书是履行职责、规范权利义务的凭证。 如拘留证、逮捕证、裁决书、判决书等。 二、是生动宣传法律的现实教材。 三、是记录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 四、是考核司法人员素质和办案质量的重要资料。 (1)考察司法人员素质的重要尺度; (2)衡量办案质量的重要标志。 五、是法律活动的历史档案。
二、形成时期:唐、宋、明、清
唐:综判取士,形成贵判社会风气。所拟判词为铨选 考试而用,称为“虚判”,讲究“骈偶”,文辞华丽, 用句典雅。
宋:转变文风,改“骈”为“散”、注重朴实。南宋 并出现了一种文学作品中的判词,称为“花判”
唐代拟判举例
得甲牛抵乙马死,请偿马价。甲云:在放 牧处相抵,请赔半价。乙不伏。
判词曰:马牛于牧,蹄角难防;苟死伤之 可征,在故误而宜别。况日中出入,郊外寝讹; 既谷量以齐驱,或风逸之相及。尔牛孔阜,奋 犄角而莫当;我马用伤,踠骏足而致毙。情非 故纵,理合误论。在皂栈(厩圈)以来思,罚 宜惟重;就桃林(野外)而招损,偿则从轻。 将息讼端,请征律典。当陪半价,勿听过求。
白居易《甲乙判》
明:数量、种类增多,并有一定理论研究。刻本 《肖曹遗笔》提出做状十段锦,即书写诉状的十要 领。
清:进一步规范化,《考试法官必要》即是对司法 文书的格式化。
三、 法律文书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的法律文书
法律文书种类增多,进一步规范化。判决书实行倒 三段论结构。即主文——事实——理由。
(二)革命根据地的法律文书
(二)立法文书的种类
立法文书的 种类很多,有各种不同层级的立法文书。 从程序上看,可分为“草案本”、“公布本”。从 名称来源上看,有正规名称和变通名称的法律文本。
正规名称:如宪法、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办法、 通则、制度、规定等。
变通名称:决议、决定、通知、命令、指示、意见、 通告、公告、批复等。
(三)立法文书的内容要素 1、名称和程序说明 2、目录和序言 3、主文:总则、分则、附则 4、附件
1、结构固定化(首部、正文、尾部); 2、用语的成文化; 3、具有一定的规格,包括名称、大小、文号、用纸、 字体等都有规定的要求。
(五)语言解释单一性
例如,“周岁”;“以上”等
(六)使用的实效性
法律文书的制作和发布要收到一定实效。(如法院公告, 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通过公告,便于其参加诉 讼。)
(一)主旨鲜明性 法律文书的目的和中心意思明确。
(二)材料的客观性 材料客观真实
(三)内容法定性 一定法律主体结合具体案件事实进行合法性适用和解 释的问题。
法律文书内容法定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主体的合法; 2、制作程序的合法; 3、内容的不可随意更改性,并具有实现的强制性。
(四)形式的程式性
笔录类文书:司法机关在诉讼活动中所作出的能 够反映整个诉讼过程的文字记录。
对法律文书进行分类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当把法律文书同诉讼文书、司法文书等概念区 别开来。
2、对法律文书的分类,应当以制作主体和法律要求 二者为根据(制作主体和法律要求相对于其它划分根 据而言带有更基本的特征)将法律文书分为两大类, 即公用法律文书和民用法律文书。
第一章 法律文书概述
教学内容: 一、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特点 二、法律文书的分类 三、法律文书的作用 四、法律文书的沿革
第一节 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律文书的概念
法律文书,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制作的,用于处理特定 法律事务的,具有特定法律效力或一定法律意义的 文书总称。
包括三层意思: 1、法律文书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制作的; 2、法律文书是用于处理特定法律事务的时制作的, 法律文书属于法律应用性文书,是实施法律的重要工 具; 3、法律文书是具有特定法律效力或一定法律意义的 文书总称。
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罗书平主编:《中国司法文书指南》,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
2001年版; 8 .邓晓静,陈咏梅:《法律文书写作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9、刘计划,陈卫东:《法律文书写作》,中国人民大不出版社,
2011年版发。
学习目的 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前言
例题:
甲(男,26岁,汉族)与乙(男,24岁,汉 族)系表兄弟。2003年3月,二人相约一起进城 务工,在同一农贸市场分别摆摊做水果生意,并 合租一小院共同居住。由于甲善于经营,生意一 直比乙好,乙因此有些怨气。
(四) 立法文书的文体特征和结构形式 1、立法文书的文体特征
主体特定、程序严格、结构特定、语言质朴、 庄重严谨。 2、立法文书的结构形式 三则化:总则、分则、附则。 条文化:编 章 节 群 条 款 项 目 点
二、以制作主体分:
公安机关的司法文书、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文书、 人民法院的司法文书、监狱劳改机关的司法文 书、律师的代书、公证机关的公证文书、仲裁 机构的仲裁文书、行政复议机关的裁决书,普通 公民制度作的法律文书等等。
(2)认定事实的客观性,它是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 程中制作或发布的。
(3)适用法律的准确性,它是司法机关依照诉讼法和实体法 制作的。
(4)制作要求上的特殊性,包括格式的规范性、称谓的统一 性、解释的单一性、内容的全面性。
(5)生效执行的强制性,它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法律意义。
法律文书关系图
二、法律文书的主要特征
提示:文书中涉及的当事人自然情况、司法机关名 称、证据种类和名称等相关事项可自行编撰,但不 得署考生本人姓名,否则本卷不得分。
答题要求:
1、文书种类的选择符合选定的身份,符合法律规定, 格式规范,应具备的事项齐全:
2、请求或答辩事项清楚,事实、依据论证充分,或 者作出的处理合法有据,定性准确:
3、文字简练通畅,无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2005年8月6日下午,因一单苹果批发买卖, 乙认为甲抢走了自己的生意,遂到甲摊前理论。 甲说:“我的苹果质量好、价格低,人家愿意买 我的,你不能怨我。”乙说:“人家本来要买我 的苹果,是你故意压价,抢走了我的生意。你不 帮我就算了,但你不该连表弟也欺负。我忍你已 经很久了!”乙越说越急,抓起旁边的水果刀, 向甲刺去。甲见状,急忙伸手抓刀。相持间
甲伤愈出院后,认为此事使自己在市场 上丢了面子,生意损失严重,十分生气。在 前来探望的妻子坚持下,向农贸市场所在地 的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法院受理了此 案,并在法定期限内依法作出了处理。
问题:
假定你是甲聘请的律师或者乙聘请的律师,或是本 案的主审法官(任选其中一个身份),请根据上述 案情撰写一份法律文书。
第二节 法律文书的分类
一、按法律文书的规范性程度,可分为规范性律文书 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书
规范性的法律文书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 载体,通常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 内制定的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性的文书。
规范性的法律文书是普遍、多次和反复适用的 法律文件,即通常所谓的法律,有宪法、法律、法 规和规章等渊源形式。
法律文书写作学
参考书目
1.周道鸾主编:《法律文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卓朝军 邓晓静编著:《法律文书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 3.何文燕主编:《法律文书写作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
版; 4.欧阳俊主编:《法律文书写作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版; 5.熊先觉著:《中国司法文书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6.顾克广、率蕴铤主编:《司法文书格式与实例选编》,中国政法
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书(又称为实用性法律文 书),是指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件而制作的、 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书。例 如,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刑事判决书、裁定书等
立法文书
(一)立法文书的概念
立法文书是国家立法机关立法活动结果的书面表现 形式,是法制内容的主要载体,主要指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自治法规、及其他规章等文本。
三、以诉讼类型分:
刑诉类、民诉类、行政诉讼类
四、以文书的性质和用途分:
侦查类、起诉类、裁判类、执行类;笔录类文 书;报告类文书;决定类文书;裁定调解类文 书;论辩类文书;法律事务类文书;合同类文 作类、表格类、笔录类文书等。
表格类文书:在特定机关制作文书过程中,已经 定型、形成了一定的格式,按照规定填写即可。
乔太守传孙、刘、裴、徐四家之人,征询各方意见 后,援笔而判:
弟代姊嫁,姑伴嫂眠。爱女爱子,情在理中。一 雌一雄,变出意外。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以美 玉配明珠,适获其偶。孙氏子因姐而得妇,搂处子不 用逾墙;刘氏女因嫂而得夫,怀洁士初非衒(炫)玉。 相悦为婚,礼以义起。所厚者薄,事可权宜。使徐雅 别婿裴九之儿,许裴政改娶孙郎之配。夺人妇人亦夺 其妇,两家恩怨,总息风波。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三 对夫妻,各谐鱼水。人虽兑换,十六两原只一斤;亲 是交门,五百年决非错配。以爱及爱,伊父母自作冰 人;非亲是亲,我官府权为月老。已经明断,各赴良 期。《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