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1.2项目概况 (1)1.3结论 (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4)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2项目可行性 (4)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条件 (6)3.1建设规模 (6)3.2建设条件 (6)第四章总体规划方案 (9)4.1设计依据 (9)4.2设计目标 (9)4.3规划原则 (10)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12)5.1总体建设方案 (12)5.2建设范围 (13)5.3建设方案 (13)第六章节能分析 (27)6.1设计依据 (27)6.2节能措施 (30)6.3节能分析 (30)第七章环境保护 (31)7.1编制依据 (31)7.2环境保护建设目标 (31)7.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2)7.4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32)7.5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34)第八章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 (35)8.1消防 (35)8.2安全与卫生 (35)第九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37)9.1编制依据 (37)9.2风险调查 (37)9.3风险识别 (38)9.4风险估计 (39)9.5风险因素分析 (39)9.6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41)9.7风险等级及结论 (47)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 (49)10.1项目组织 (49)10.2部门职责 (50)10.3人员培训 (51)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2)11.1项目实施内容 (52)11.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2)第十二章工程招投标 (54)12.1项目招标范围 (54)12.2招标组织形式 (55)12.3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55)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7)13.1投资估算 (57)13.2资金筹措 (77)第十四章生态评价 (78)14.1生态评价 (78)14.2生态效益 (78)14.3节能效益 (79)14.4项目建设资金 (79)14.5效益评价结论 (79)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80)15.1主要利益相关群体 (80)15.2社会影响分析 (80)15.3评价结论 (81)第十六章建议与结论 (82)16.1实施措施及建议 (82)16.2结论 (83)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某区2016年绿化工程。
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某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某区。
1.2.2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包括8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为景观轴绿化工程;轻轨线停车场(荷花湾—医大三院)及轻轨沿线绿化工程;南山、台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铁西路(颐安家居—金马街)周边绿化环境整治工程;医大三院周边绿化环境整治工程;三个出入口道路周边绿化环境整治工程;城区主次干道行道树补植、街头绿地草坪更新(含宿根花卉栽植)工程;逸盛园三角绿地、鑫和公园、岭前小区、三川会馆旁、中央尚城楼前等绿地补植工程。
建设内容见下表。
某区2016年绿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1.2.3建设周期景观轴绿化工程建设周期4年,即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
其余工程建设周期2年,即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
1.2.4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190万元。
其中:建设工程投资5994.25万元,占总投资的96.8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4.95万元,占总投资的2.66%;基本预备费30.80万元,占总投资的0.50%。
项目资金由某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措。
1.3结论1.项目的建设符合某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环境,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等作用,项目完成后将有效的提升环境质量。
2.本项目人行步道、停车场修建完成后将极大的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也缓解了停车难的压力,广场、公园等基础改造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优美的休闲、健身场所,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区域内环境质量,方便居民出行,缓解停车难,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优化人居条件,提升城市品位。
良好的绿化美化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公园景观,是现代城市不可缺的景观之一。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绿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方便的环境,通过城市绿化,着力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通过本工程的实施,给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项目建设能给项目区域内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居民出行难,停车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区域内品位,促进区域的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效益:除了施工间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还可以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还可以带动周边的地价提升。
生态效益:项目的建设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是城市生态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绿化,是某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2项目可行性该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区域内环境质量,方便居民出行,缓解停车难,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优化人居条件,提升城市品位。
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都是表示支持态度,项目的建设社会风险因素较少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级。
项目建设资金由某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措,项目资金有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条件3.1建设规模3.1.1建设规模:某区2016年绿化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表3.1.2建设地点:某区。
3.1.3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为景观轴绿化工程;轻轨线停车场(荷花湾—医大三院)及轻轨沿线绿化工程;南山、台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铁西路(颐安家居—金马街)周边绿化环境整治工程;医大三院周边绿化环境整治工程;三个出入口道路周边绿化环境整治工程;城区主次干道行道树补植、街头绿地草坪更新(含宿根花卉栽植)工程;逸盛园三角绿地、鑫和盆、岭前小区、三川会馆旁、中央尚城楼前等绿地补植工程。
3.2建设条件3.2.1自然地理条件某区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市中北部,低山丘陵区。
地势北高南低。
北部和中部山峦起伏,丘陵多分布在东、南和西部。
距金州新区50公里。
区境东临庄河市和黄海,西接瓦房店市,南与大连市金州新区毗连,北与盖州市接壤,东南与长海县隔海相望。
下辖11个街道,5个镇,2个乡,1个满族乡,全区人口73.9万。
3.2.2气候水文某区境内大小河流223条,水源工程25座。
某区属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严寒之冬,无酷暑之夏,却又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气温摄氏8.4-9.4度,年平均降水量635-920.8毫米,年无霜期174-188天,日照平均每天7小时。
3.2.3经济发展状况2014年某(普湾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25亿元,增长5.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9亿元,下降11.7%;工业用电量达17.5亿千瓦时,增长4%;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38亿美元,增长3.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万元,增长9.3%。
3.2.4交通项目所在地均为市区内,交通运输便捷。
3.2.5地形地貌某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景观轴绿化工程荷花湾化至湾底南岸主要为新建设区,周边环境较差。
轻轨沿线由于轻轨施工破坏,周边垃圾成堆,居民车辆乱停乱放,群众反映较大。
南山、台山公园由于建设时间较长,期间又没进行过系统改造,设施陈旧老化、道路凸凹不平、绿化档次较低等问题普遍存在,部分设施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铁西路、三个出入口道路周边、城区主次干路及绿地也有不同程度自然损坏,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形象。
3.2.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拟建设的项目均位于某区区内,交通公用设施较齐全,施工用水、用电、临时用房均能就地解决,施工条件较好。
能够依托城市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的一切资源。
第四章总体规划方案4.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七十四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九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第100号;4、《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2]192)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7、《城市道路绿化与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某市总体规划(2009--2030)》;11、《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4.2设计目标1、景观目标:强化某区的景观特色,展现某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景观面貌。
以树木、山体为框架,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方便群众休闲健身,维护有力,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
2、经济目标:以绿化的建设为契机,提升通行能力,缓解停车难,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某区地域和文化特色。
3、生态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市的绿化资源,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4.3规划原则工程方案设计原则:一、在《某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进行本工程方案的设计。
二、在充分考虑某区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考虑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及土地利用基础上,研究绿化建设标准。
三、结合绿化工程的标准,研究工程规模及横断面布置。
四、认真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现有基础设施及排水规划情况,研究标准合理、使用可靠、投资效益高、满足区域功能需要的排水方案及给水方案。
五、坚持国家建设部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导原则,即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因地制宜的“五个统筹”等原则。
贯彻“四性、四结合”的规划原则。
四性:系统性、前瞻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
系统性:按照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原理规划建设道路景观绿地;形成点、线、面、环、楔相结合,条块清晰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
前瞻性:紧扣城市发展脉搏,为城市绿化的远期发展打下基础。
地域特色性:根据所处的植被气候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物种配置成群落,与城市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地域特色。
可操作性:规划切合实际,又具有弹性,可操作、可调节。
四结合:功能与景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本工程设计方案本着以绿化规划为依据,在满足国家有关行业规范标准的前提下,使方案设计最大限度优化,同时注意降低造价,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