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语言学

什么是语言学

1、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

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

2、语言的功能有哪些?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心理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

心理学功能可被描述为人与现实世界沟通的途径,而社会学功能则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

心理学功能的本质可被视为内向和主观的,社会学功能则是外向和人际的。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什么是符号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

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约定俗成说明了语言的本质:第一,意义任意性,没有本质联系;第二,音义结合关系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说明它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

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

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

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

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4、为什么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掌握语言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的动物,不管是会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还是接近人类的猩猩,都是没有的。

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

人类有敏锐的感觉器官,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反映现实现象,认识客观事物,这就为大脑这个加工车间提供了形成语言意义的原料。

大脑对这些原料加以分析、概括,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舍弃次要的属性,把事物归成类,并且给以名称。

只有经过这番抽象概括的功夫,思维才能把握住万事万物,在概念(词)的基础上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并且把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没有概括、判断、推理这些抽象思维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掌握语言这样的交际工具。

其他动物的各种智力是分散的,没有结合成为系统,因而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落后于人类,根本不能与人类的智力相比拟。

要掌握语言,还得有灵活发音的能力。

一种语言几十个音位,构成上千个语素的形式,这就要求发音器官能够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而后加以组合。

这种灵活清晰的发音能力,决不是笨嘴拙舌,只会发“哞哞”“咩咩”“汪汪”“咪咪”的动物所具备的。

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它一代一代遗传下来,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语言环境对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现实的语言能力或者维持已经具备的语言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自然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

这个说法,以前只是一种推论,现在有了比较充分的实验证据。

人类是在生物进化的最后时刻才和近亲的动物分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

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维持生存的劳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了发音器官,具备了说话的能力;而在共同劳动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产生了语言。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其他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那么,它们内部能不能相互进行交际呢?回答是肯定的。

现在发现好多种动物内部都有特定的交际方式,这就是一般所谓的动物“语言”。

把人类语言和这些动物“语言”加以比较,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语言的特点。

狼使用多种脸部表情、尾巴动作、嗥叫声表示不同程度的威吓、焦急、沮丧、屈从。

泰国北部的一种长臂猿大致有九种不同的叫声来表示不同的信息。

例如碰到可能的敌人,它会发出尖叫,别的猿听到了,也会发出同样的尖叫,招呼同伴注意。

小猿碰到一起,有一种伴随着游戏动作的友好的叫声。

还有一种叫声似乎是招呼在林子里觅食的同伴不要散得太开。

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1.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语言的规则组装出来的句子。

动物“语言”的表现则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2.任意性动物有表示暴怒、恐怖、警告新信息的叫喊。

人的惊呼、呻吟或哈哈大笑或许可以和这种现象相比,这可以说是人类祖先还未发展成为“人”时的一些前语言的本能叫喊的遗迹。

这些叫喊在人类也是普遍的,不分种族、民族,谈不上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好多动物“语言”也是同样的情况。

长臂猿的叫喊和蜜蜂的舞蹈比较复杂一些,有点任意性在里面。

比方说,表示花蜜质量的动作方式是任意的,走出圆形和8字形表示蜜源的大概距离,看来也是任意的。

但是摆尾舞的前进速度愈慢,标志距离愈远,又是非任意的;以8字的细腰或半圆的直径和垂直线的交角表示蜜源的方向,更不是任意的,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

3.结构的二层性前面说过,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位层和符号层。

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它以语素为最小单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符号的序列:词、句子。

这个分层装置依次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成几千个语素的语音外壳,使意义具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几千个语素排列组合成几万以至几十万个词,乃至无数的句子。

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

4.开放性结构二层性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开放性或创造性,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动物的“语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

它们的交际方式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列举。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

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比方小鹰在出壳的时候就配备有对付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搏击、觅食、求偶、育幼等各种事情的本能,它的“语言”是一种本能,像电路一样在脑子里预先定装好并且接通了。

这一点与人类学习语言的情形完全不同。

其它动物的交际模式是先天带来的,而人类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

长臂猿只有碰到了敌人的威胁才会发出尖叫;蜜蜂发现蜜源,回巢后立即做出必要的舞蹈动作,它从不为昨天的发现而舞,也不猜测未来的发现。

只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翱翔于丰富的想像,思想驰骋到哪里,语言就如影随形地跟随到那里。

人类语言的这种特点说明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当地环境的限制。

我们可以把人类语言和长臂猿的叫喊、蜜蜂的舞蹈动作作如下概括的比较:从这个比较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长臂猿的叫喊和蜜蜂的舞蹈动作是动物界比较高明的交际方式,但它们还缺乏语言的很多基本条件。

上述六个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称得上人类语言。

所以,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5、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音位和音素是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

而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角度确立的语音单位,这种确立只注意那些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则表现为,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