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2015年7月发布前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
在国务院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2个部门发布《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之后,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为进一步掌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为国家有关部门和业内企业提供有关物流园区发展的决策支持服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在2006年、2008年和2012年三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15年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
本次调查依然坚持“全面普查、重点突出、抽样均衡”的原则,力求获取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在延续2012年所采用的网络调查、电话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电子邮件问卷、政府及协会收集等多样化的数据来源渠道。
获取信息后,还增加了网络复核、邮件确认、多渠道对比确认等数据清理手段。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①限于署名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公路港、物流港、无水港等的单位和企业;②园区占地规模在150亩(0.1平方千米)及以上,并具有法人资格;③规划、在建、运营的实体单位,均在调查范围。
按照以上调查范围及方法,本次调查筛选核实确认的物流园区(基地)数量为1210个,以此作为本报告的基础数据。
回收典型园区有效问卷438份,按照各经济区物流园区数量占比进行分布抽样,选取了300份有效问卷纳入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工作历时半年。
在对调查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地定量及定性分析、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充分吸收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专家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报告。
在结合前三次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本报告通过更多的数据来源,运用新的数据质量管理手段,力求更加真实地反映我国物流园区(基地)的发展现状,更加快速地反映业界的需求及诉求,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继续为政府有关部门、物流园区(基地)、相关企业、科研及教育机构、咨询单位提供动态的信息及参考。
我国物流园区(基地)发展历史不长,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的调查也还有许多粗疏和不完善的地方。
敬请各有关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情况(一)总体情况本次调查依然沿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全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的方法,即东北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西南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北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黄河中游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1.园区数量稳步增加,区域分布趋于均衡经核实,截至本次调查结束,全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210家,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48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155%;与2012年的754家相比,增长60%。
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物流园区数量从物流园区的区域分布来看,北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数量最多,为216家,然后依次是长江中游经济区211家、黄河中游经济区175家、东部沿海经济区156家、南部沿海经济区135家、西南经济区1家、东北经济区111家、西北经济区74家。
如图2所示。
图2 八大经济区物流园区分布情况2.运营园区占比提升,政策效应初步显现调查显示,全国1210家物流园区中,运营的有857家,占71%;在建的有240家,占20%;规划的有113家,占9%。
其数量占比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园区建设状态占比与前两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数据相比,本次处于运营状态的物流园区数量大幅上升,由2012年的348家上升至2015年的857家。
处于在建状态的物流园区的数量与2012年基本持平。
如图4所示。
图4 各类建设状态物流园区数量从各经济区域的实际状态看,北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中居于首位,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物流园区数量在近三年中迅速增加,排名第三,而长江中游经济区与黄河中游经济区在规划、在建园区数量分别位居前两位。
如下表所示。
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对两个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表1 2015年八大经济区物流园区建设状态分类统计一3.节点城市数量占比高,交通区位条件影响大一一根据《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我们对所确定的物流园区布局节点城市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近三年来国家规划的节点城市物流园区数量增长较快,其中一级物流园区节点城市的园区数量由2012年的279家增长到2015年的445家;二级物流园区节点城市的园区数量从2012年的165家增长到2015年的366家。
如图5所示。
一一调查显示,国家布局节点城市的物流园区数量占全国物流园区总数的65%,如图6所示。
图6 物流园区布局节点城市园区数量占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交通便捷仍然是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首要条件,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园区品牌好分别排在第二、三、四位,如图7所示。
图7 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备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涉足投资物流园区。
其在选址时会充分考虑交通转运的便捷性,特别是货运高铁的开发运营,交通条件成为电子商务物流园区考虑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周边具备公路、铁路、港口码头和机场运输条件的占比分别为98%、25%、18%和8%,其中62%以上的园区具备两种以上的交通连接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
图8 物流园区地理位置特点备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图9 物流园区交通连接方式(二)我国物流园区建设情况1.政府规划和企业建设相结合,综合服务型园区数量居多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交通节点、物流节点、电子商务城市试点、自贸区等影响城市发展的规划,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规划积极行动,分别制定了一批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实施计划。
这些规划和政策对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政府规划、企业主导仍然是我国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方式,占被调查园区的比例为65%。
如图10所示。
图10 物流园区开发方式一一按照《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对物流园区的分类,我们针对物流园区的类型进行了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占比62%,仍然是占比最多的园区类型;其次是商贸服务型占比15%,货运枢纽型占比12%,生产服务型占比6%,口岸服务型占比5%。
如图11所示。
图11 物流园区类型2.投资主体多元介入,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地产已成为地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传统房地产领域政策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将投资方向转向物流地产。
除了物流企业、传统房地产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外,境外投资基金和国外地产商如普洛斯、嘉民集团等,乃至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也纷纷注资物流园区市场,物流园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仍然以自筹资金为主,但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投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如图12所示。
图12 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来源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3.园区建设管理持续改善,实施进度影响因素多样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政府服务工作的不断改进,相较于2012年,物流园区建设进度的执行情况总体上有明显改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按照计划建设的物流园区占比从2012年的74%提升到81%,而建设滞后的园区占比下降至16%,比2012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如图13所示。
图13 物流园区建设进度一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园区建设时长在1~3年内,建设时长为1年以内的园区占比为23%,时长3~5年的园区占比为21%,6%的物流园区建设时长达5~8年。
如图14所示。
图14 物流园区建设时长一一通过对园区建设进度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土地审批进程仍然是制约物流园区建设进度的主要原因。
但是,与2012年相比,政府的政策调整和服务转型起到了一定效果,物流园区在行政审批方面受到的阻力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资金约束和市场问题却成为物流园区建设进度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图15所示。
图15 物流园区建设进度滞后原因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三)我国物流园区运营情况1.自主经营方式居多,合作共赢受到重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经营管理方式仍然以企业自主经营为主。
其占比为65%,比2012年有所上升;由政府管委会管理的物流园区占比为32%;而委托第三方管理的物流园区占比较少,仅为2%,如图16所示。
图16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方式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土地资源的难以获取和园区的专业化要求提升,物流地产商加大了跨界合作力度,推进转型升级。
以普洛斯为例,其与中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逐步打造现代食品物流网络体系,共同发挥双方在地产开发和运营管理上的优势;另据报道,普洛斯已开始转型,从物流地产商转为物流运营商,开始在运营管理上发力。
2.园区业务功能日趋全面,增值服务收益稳步上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和提升。
作为物流基础设施的集聚载体,物流园区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整合,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流程,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园区主要业务功能来看,虽然仓储、运输、配送等传统业务功能仍然占主导地位,但能够提供流通加工、金融物流等业务的园区占比明显上升。
尤其是提供金融物流服务功能的园区占比从2012年的16%上升到2015年的36%。
如图17所示。
图17 物流园区主要业务功能备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在实现了主要的业务功能后,在基础配套服务方面有很大改善。
有93%的物流园区提供了停车服务;有70%以上的物流园区还分别提供了餐饮、住宿、物业、安保等基础服务。
如图18所示。
图18 物流园区提供的基础配套服务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