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抽屉原理例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
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
老师宣布游戏规则:4位同学围着凳子转圈,老师喊“停”的时候,四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
教师背对着游戏的学生,宣布游戏开始,然后叫“停”!师:都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着2位同学。
老师说得对吗?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1、观察猜测多媒体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师:4个人坐3张凳子,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
】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给大家解释这一现象吗?2、自主思考(1)独立思考:怎样解释这一现象?(2)小组合作,拿铅笔和文具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是用什么办法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学情预设:第一种: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学生展示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的几种不同摆放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有序板书:(4,0,0)(3,1,0)(2,2,0)(2,1,1)请学生观察不同的放法,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种摆放情况,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铅笔。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第二种:假设法。
教师请只摆了一种或没有摆放就能解释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其他学生是否明白他的想法呢?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可以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中放1枝铅笔,3个文具盒里就放了3枝铅笔。
还剩下1枝,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中就有2枝铅笔了。
也就是先平均分,每个文具盒中放1枝,余下1枝,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第三种:数的分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随着学生的“证明”,教师将这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联系起来,指出这两种方法实质上的相同之处。
第四种:把同一种分解理解成三种不同的情况。
教师请学生汇报:学生为文具盒编上序号,摆出(4,0,0)、(0,4,0)、(0,0,4)等12种情况。
教师指出在研究这一类问题时,不需要作这样的区分。
把这种方法改正后并入第一种方法。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请学生继续思考: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把10枝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里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不论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2呢?多3呢?多4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1、第70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为什么?(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3)交流,说理。
2、实验小学六(1)班第一组共有13名学生,一定至少有2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1)学生理解题意,明白一年有12个月,共有13名学生。
(2)学生独立思考。
(3)交流。
3、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扑克是同花色的。
试一试,并说明理由。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剩下的52张扑克有4种花色。
(2)学生思考,可以动手试一试。
(3)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板书设计】课题2:“抽屉原理例2”【教学内容】:第71页。
例题2。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4、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两个纸盒、3个苹果(或图片)、5本书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出示复习题: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一下?课件出示: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二、提供平台,开放探究1.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探究,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请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想法的再进行汇报,汇报时可以借助演示来帮助说明。
3、变式思考。
出示变式题: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学生分小组自由探究,师巡视了解情况。
4、再次汇报。
教师在学生汇报后,相应的进行板书:7本 2个 3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书);9本 2个 4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本书)。
5、观察发现。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呢?学生观察后会发现用除法得到,故教师完成黑板上的除法算式:5÷2=2(本)……1(本)7÷2=3(本)……1(本)9÷2=4(本)……1(本)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三道除法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6、质疑明理。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在前面算式的定势引导下,可能得出:5÷3=1(本)……2(本),用“商+余数”得出“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这时,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不同想法,认为是“商+1”。
】此时,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然后提出疑问: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或操作验证。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说理活动。
7、介绍原理。
(略)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再交流说理。
2.课件出示: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
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
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说理。
3、课件出示:任意给出3个不同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中偶数。
这是为什么呢?四、全课总结评价自我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板书设计】课题3:“抽屉原理例3”【教学内容】:第72页例题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在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与方法,在灵活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一个盒子、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为一份,准备这样的教、学具若干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猜想验证1.猜一猜,摸一摸。
(出示一个装了4个红球和4个蓝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什么?(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师:老师的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师:如果老师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2.想一想,摸一摸。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手操作试一试,验证各自的猜想。
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1.说一说,在比较中初步感知。
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概括地汇报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其他小组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汇报。
2.想一想,在反思中学习推理。
师:同学们,为什么至少摸出3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两个是同色的?请学生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三、深入探究,沟通联系师:为什么前面有些同学会认为在4个蓝球和4个红球中,要想一定摸出2个同色的球,最少要摸出5个来?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怎样想的?四、对比练习,感悟新知1.说一说。
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
至少取多少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完成课本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例题3的结论,直接解决“做一做”第2题的问题。
2.算一算。
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
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五、总结评价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六、布置作业1.做一做。
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10根混在一起。
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每次最少拿出几根才能保证一定有2根同色的小棒?保证有2对同色的小棒呢?(完成课本第72页第5题。
)2.试一试。
给下面每个格子涂上红色或蓝色。
观察每一列,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只涂两列的话,结论有什么变化呢?七、拓展练习任意给出5个非0的自然数。
有人说一定能找到3个数,让这3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
你信不信?【板书设计】《节约用水》教案【教学内容】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