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办法巧选定当招标人决定通过招标来实施一项工程时,除了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来保证入围的投标人的基本素质和通过制定详尽的招标文件来保证拟实施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外,制定合适的评标办法则是招标人选定理想的投标人的具体措施和关键步骤。
不同的评标办法可能导致最终中标结果的不同,因此招标人要想能选择到合适的中标单位就一定要事先确定合适的评标办法。
而在此之前招标人则应充分了解各种评标办法的适用特点和长处,以便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对项目执行最为有利的单位。
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是试图帮助招标人了解和熟悉目前比较通行的几类评标办法,并通过实例比较来说明各种评标办法的侧重点和适用性,为招标人在今后的操作中合理选择评标办法拓宽一些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评标办法可以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格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办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格法是指投标文件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这种办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
综合评估法则是衡量投标文件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衡量的各项评价标准,可以采用折算为货币、打分或者其他方法。
通常需量化的因素及其权重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
综合评估法的方式多样,各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对投标文件的评比往往包括商务标和技术标(某些特别复杂的标又将商务标细化为商务部分和报价部分),它们在总得分中各占一定的权重,通常合计得分最高的单位即为中标单位。
商务标和技术标可采用同时开标、同时评标,也可采用两阶段开标、两阶段评标的办法。
技术标和商务标的评审通常按以下方法进行:一、技术标的评审1、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格法的,技术标可采取下列方式评审:1)合格与不合格:一般工程可采用此方式,被评为不合格的技术标不再进行商务标开标。
2)按照技术标得分筛选:当工程比较复杂时,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筛选办法,选择技术得分排名最前的有限单位进入商务标评审。
2、采用综合评估法的,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评审办法对技术标进行评审,被评为不合格或未达到规定的合理分值的,不再开商务标。
3、采取上述两种方式的,也可以仅对技术标进行打分,所有技术标均进入商务标评审。
在以上所有对技术标的评审方式中,招标人无须对所有技术指标进行评审。
相反地,招标人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通过对各投标单位关键技术指标的比选来确定各投标单位的技术得分或排名,为商务标的评审提供充足的依据。
二、商务标的评审通常在商务标开标之后,往往会对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进行以下分析:1、招标文件商务条款响应程度;2、总价及主要单价的组成和对比;3、是否有计算误差;4、商务报价与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的对应情况;5、需要澄清、说明、补正的问题。
以上分析将有利于确定投标人是否完全从商务上响应招标文件,有否低于成本报价。
同时,将存在缺漏项的投标报价补正到同一水平,以便在同一尺度上对投标人进行评审,保证评标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对商务标进行打分,往往得设定一个基准价。
目前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对施工招标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的,根据工程技术要求的不同,对投标基准价的选定推荐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评标方法供参考:1、比例法:以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为基准进行比较,高于最低投标价按比例扣减的一种评标办法。
计算公式:商务标得分=C×[1-(经评审的投标价-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其中:C为商务标权数分值2、合理基准加(减)分法:对于投标人数量超过7名的项目,通常以甄别后报价进行算术平均确定基准价,进行加减分的一种评标办法。
计算步骤:1)甄别异常报价对报价经评审后进行一次性甄别,对出现下列异常情况的商务标书只给常数分K,不再进行基准价的加减评分。
(1)最高报价高于次高报价n%者(含n%),n%(高)=[(最高报价-次高报价)÷次高报价] ×100%;(2)最低报价低于次低报价m%者(含m%),m%(低)=[(次低报价-最低报价)÷次低报价] ×100%。
注:K、n、m分别根据项目的特征,在评标办法中事先确定,n、m 一般不大于20。
2)计算合理基准价在甄别后,去掉一个最高报价、一个最低报价,然后用算术平均法求出工程基准价。
3)计算得分得出基准价后确定基准分,然后根据以下规定,求出各投标单位的商务标得分:(1)C分为商务标权数分值;(2)基准分由评标办法约定;(3)总报价每高出基准价?%,基准分减?分,最少减至K分;(4)总报价每低于基准价?%,基准分加?分,最多加至C分。
3、技术基准加(减)分法:以技术优势为一定因素确定基准,再进行加减分的一种评标办法。
此方法适用于施工技术难度大且施工方案的竞争性极强,或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的工程。
1)确定基准价(1)对各投标单位经评审后的投标价Bi进行算术性平均,得出算术平均值A1。
(2)将在65%A1~115%A1区间范围内的投标报价进行算术平均,得出A2。
(3)取70%A2~100%A2区间范围内的投标报价进行算术平均,得出A3。
(4)取技术标得分第一名的投标报价为A4。
(5)取技术标得分第二名的投标报价为A5。
(6)基准价为A0=80%A3+12%A4+8%A5。
注:上述百分比幅度和权数的设定,可根据不同情况作调整,并在评标办法中约定。
2) 计算商务标得分当Bi〉A0时,Qi=C-[(Bi-A0)÷A0×100×a]当Bi〈A0时,Qi=C-[(A0-Bi)÷A0×100×b]注:(1)C为商务标权数分值;(2)Qi为对应Bi的商务标得分值;(3)a为高于基准A0的扣分系数,由评标办法约定;(4)b为低于基准A0的扣分系数,由评标办法约定。
各投标单位的商务标得分最高为C分,最低为0分。
3) 基准价的简化确定方法按技术标的排列名次,分别列出经评审后的投标报价B1、B2、B3……BN,然后设定相对应的权数为a1、a2、a3……aN(一般a1>a2>a3……aN,a1+a2+a3+……aN=100%,具体权重在评标办法中事先约定),最后计算基准价A0=B1×a1+B2×a2+B3×a3……BN×aN。
以上三种基准价的取定办法反映了业主对实施项目的价格的一种取向。
在比例法中,业主更倾向于以可能的最低价格来实施项目,反映了业主控制造价的强烈愿望,也说明了项目在技术上比较简单,或项目在达到一定指标后即可满足业主的需要。
在合理基准加(减)分法中,业主则将基准定在了合理的平均价上,考虑了技术和价格的结合,说明了项目的技术和价格在业主的心目中同样重要,业主既不希望用最低的价格来获得最低的配置或最差的技术性能,也不希望用最高的价格以换取最好的配置或最佳技术性能,而是强调了合理价格基础上的合适的配置和技术性能。
而在技术基准加(减)分法中,则紧紧地将技术标的情况跟商务标结合在一起,所谓一分价格一分货,业主倾向于哪种情况的技术标,就会将符合其取向的商务评标价在基准价中的比重提高。
技术基准加(减)分法适用于设备或整体技术方案的效率较高,但初始采购成本很高,而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又不一定高的投标。
以下我们以一案例来具体说明:某项目评标办法采用百分制综合评标法,总分100分,其中技术标权数占45%、商务标权数占55%,综合得分最高者为第一名。
技术标评委按量化标准打分合计后,去掉一个最高打分值和一个最低打分值,经算术平均后为各投标单位技术标得分,并按得分高低排出技术标名次。
由于该项目投标单位较多,故择优选取技术标得分排名前六名的投标单位进入商务标评审(若第六名出现排名相同的情况则一同入围,若前六名中出现无效标或废标则按技术标得分排名顺序递补补足六名)。
投标单位的商务标基准价取定为:对进入商务标评审的各投标单位经评审的投标报价,去掉二个经评审的最高报价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审的基准价。
以该基准价为满分(100分),在此基准价上经评审的评标价每上升1%扣2分,每下降1%扣1分,中间采用内插法,扣完为止,不计负分。
评委对各投标单位的商务标和技术标进行综合评定打分后,商务标和技术标得分乘以各自的权数再相加为该投标单位的最终得分,评标委员会按照得分的排序推荐得分最高的前两家投标单位为中标候选单位。
经统计,进入商务评审的六家投标单位的技术标和评标价如下表第二、第三列。
我们可以看到采用不同的基准价取定办法,则商务标得分就不一样,总得分也不一样,从而产生的中标候选单位也不一样。
按上述评标办法规定,由于去掉了两个最高价,基准价低于平均价,C单位和F单位尽管技术得分不如人意,但由于价格与基准价接近,最终成为中标候选单位;在比例法中,A单位由于其绝对低价,在总得分中远远地将其他单位甩在后面,成为绝对的中标候选单位;在合理基准加(减)分法中,基准价更接近于平均价,F单位和D单位由于与基准价非常接近,从而弥补了其在技术标中的逆势而成为中标候选单位;在技术基准加(减)分法中,F单位技术得分为第三名,因而其在基准价中占取了30%的权数,从而获得了较好的商务得分,C单位则完全因为其价格恰巧与基准价最接近,从而成为中标候选单位(详见表1)。
我们注意到本标技术标最好的单位为B,但由于其价格同样最高,在选取的几种基准价确定办法中,均未能进入前二名,但如果在技术基准加(减)分法中继续提高评标价在基准价中的比重,则有可能情况会发生改变。
我们还发现,在技术标得分相差不大时,最接近基准价的单位往往更有可能成为中标单位。
另外,本项目的背景情况是技术满足一定指标后价格越低越好,显然几种办法对比下来比例法应该是最合适的办法。
除了基准价的确定至关重要外,商务标和技术标权重的确定也很有讲究。
当所招项目价格比较稳定,或技术的好坏对项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则宜提高技术标的比重;当所招项目只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即可,而业主又注重控制造价时,则宜提高商务标的比重;当价格和技术同样重要时,则宜将商务标和技术标的比重平均分配。
还以上述案例为准,按评标办法规定,中标候选单位本应为第一名C,第二名F。
假如不断地调整商务标和技术标的权重,我们会发现当商务标权重为45%,技术标权重为55%时,第一名为F,第二名为C;当商务标权重为30%,技术标权重为70%时,第一名为F,第二名为A。
(详见表2)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关于基准价和权重的设定往往更适合于比较复杂的设备采购和施工招标。
对于一些简单的项目通常也可不再分技术标和商务标进行分别评审,而按照招标文件设定的标准同时进行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