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桐梓四中2018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B. 拆.散(chāi) 熬.过(áo) 并蒂.(tí)C. 攲.斜(qī) 菡萏.(dān) 步履.(lǚ)D. 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侍”应读shì;B项“蒂”应读dì;C项“萏”应读dàn。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加点词语使用错误,“吹毛求疵”是个贬义词。

此处不能贬义褒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B.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D.语序不当,改为“我市很多学校”【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 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

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A项把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B项句号应移到下引号前面,D项顿号改逗号,连续出现语气词,语气词后用逗号,不用顿号。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诗歌风格平淡质朴,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被后人誉为“诗仙”。

B. 马致远是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C.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D.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李白的诗歌风格平淡质朴”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李白的诗歌风格不是平淡质朴,而是豪放俊迈。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们的新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肯定,由此可见这次尝试是成功的。

B. 承蒙新老客户的支持和爱戴,产品的销量逐年增加。

C. 为了促进销售,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人人有赏。

D. 下午,我将莅临贵单位考察合作事宜。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表达。

A.正确。

B.项中“爱戴”用词不当,“爱戴”一般用于人。

C.项“人人有赏”不当,地位高的人给地位低的人成为“赏赐”,这里不存在地位高低。

D.项“莅临”是下级对上级光临时使用的敬语,不能用于自己。

据此,答案为A。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③《论语》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

④《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

⑥《次北固山下》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

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秋风萧瑟,(2). 洪波涌起(3). ② 潮平两岸阔(4). ③ 其不善者而改之(5). ④ 有朋自远方来,(6). 不亦乐乎?(7). ⑤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 ⑥海日生残夜,(9). 江春入旧年。

(10). ⑦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1). ⑧我寄愁心与明月,(12).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萧瑟、乐之者、酝酿、君、夜郎”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睛】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阅读走远了再关门①QQ里,好友颇多。

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

我正欲对他说一声“晚安”,却发现他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

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么?连跟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或许是我过于矫情?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

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

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家的客厅里了,便又“咚咚”往上跑。

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

看我又上来,就问我有何事。

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中。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在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的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

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

”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

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

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

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

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

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

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

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8. 本文写了三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9. 第(5)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10. 第(6)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分析其表达效果?11. 第(8)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答案】8. 示例:我去拜访一位前辈,在告辞时,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9. 示例:因为老人对“我”的尊重、关心。

(意近即可)10. 示例:动作描写。

“扔”、“摔”两个动词表明当时“我”因为误解儿子而显得非常气愤,刻画出“我”急躁、粗暴的性格特点。

(意近即可)11. 示例:比喻。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后的震撼、愧疚。

【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本文共写了三件事,第1段是第一件事;3、4段写的是第二件事;6~8段叙写了第三件事。

阅读三、四自然段,叙写的对象是“我”和“前辈”;事件是“我去拜访前辈”;结果是“告辞时,老人等我走远了才关门”。

据此概括即可。

【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要考感知文意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等你走远再关门”一句话表现了老人对“我”的尊重、关心和体贴。

因此让“我”感到温暖。

【10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运用了动作描写,“扔”“摔”两个动词表明当时“我”因为误解儿子而显得非常气愤,准确而传神刻画出“我”急躁、粗暴的性格特点。

【11题详解】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