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的明珠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的家乡——江西乐平也在祖国的中部地区迅速崛起!不能不说的秘密乐平历史悠久、人文昌达。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属江西省计划单列市。
全市共有国土面积197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1个大型水库管理局;城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全市总人口80万人。
千百年来,悠悠乐安水孕育了乐平灿烂的史前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宝贵的革命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尤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于世。
这里诞生了与《通志》、《通典》合称“三通”的《文献通考》这部流芳千古的巨大史书,以及毛泽东同志一生珍爱的《容斋随笔》这一垂范后世的历史佳作;源发了得到周恩来同志以“美、秀、娇、甜”高度评价的赣剧饶河戏;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古戏台;培育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
乐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这里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区域,人口众多,市场发达,商贸繁荣,物流便捷,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境内现有206国道和乐上、乐弋、田乐线3条省道与外界相连,南与鹰潭相距只有几十公里,北离景德镇机场只有40公里,景鹰高速途经我市并开设互通立交。
乐平环境优美,风光旖旎。
这里有蓝浸绿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翠平湖”、鬼斧神工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洪岩仙境”、稀世奇幻绝景“泪滩双月”、巧夺天工的“文山石林”、避暑胜地“历居寺”以及饶派风格古民居建筑群等一批特色自然人文景观。
乐平资源丰赡,物产富饶。
这里是全国四大产锰基地和江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膨润土储藏地、江西省唯一的海泡石产地,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江西重点产棉区、全国优良猪种繁育基地、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赣东北“聚宝盆”之美称。
江南菜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乐平,这个掌握了大半个江西蔬菜供应的地方,能不重要吗?!也许,你今天吃到的就是来产自乐平的蔬菜!江南的湿润,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
家乡的父老兄弟都享受着这“上天的恩惠”。
也许,今天高科技的发展能够吸引众人的目光。
曾几何时,家乡的“蔬菜”也正在发生值得乐平人骄傲的变化。
哪个菜农不希望自己种的菜是最优质的?哪个菜农不希望蔬菜产量一年好过一年?又有哪个菜农不希望在田里流的汗少一些?今天,家乡的菜民,他们的希望真在一步一步慢慢向他们走近!种菜自己不育苗眼下正是冬暖式大棚蔬菜育苗的时节,可在一些镇的蔬菜大棚基地如今有很多空地,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都实行工厂化育苗了。
”菜农老徐笑着说,“现在由专门的育苗大户根据我们需要的品种、数量给我们供苗子,既省心又方便。
他们育苗技术高,产量大,产值高。
”农超对接下乡来农民购买农资进超市已成为菜农的首选。
自去年底以来,该市城乡一下“冒”出了多家农资超市。
这些农资超市不仅承担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而且还为菜农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既能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又从源头上保障了无公害蔬菜生产。
蔬菜专家坐“诊台”拿上蔬菜枝叶到农家诊所“看病”,带上土壤为大棚“检查身体”……如今,当地的“植物医院”、“蔬菜诊所”成了菜农光顾最多的地方,而农业专家自然也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他们有的“挂牌出诊”,有的开起了“植物医院”,对症下药,配方施肥,解除了生产中的各种难题。
种菜争看“质检单”目前,乐平菜农跟“质检单”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位于乐港镇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作为基地“网络户”的菜农们,不时拿自己的蔬菜进行检测,随时掌握生产过程,检查标准化生产效果。
为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控制,在乐平市郊几个重点蔬菜乡镇(街道),全都建起了这种为菜农提供蔬菜检测服务的检测站。
卖菜争相亮品牌如今,不但电脑、服装等有自己的品牌。
咱们蔬菜也得讲究“品牌效应”呢!“百乐”蔬菜、“金鹄”西瓜、“洪岩”干菜、“圣女”西红柿……不到5年时间,在市场上一下涌现了10多个响当当的乐平当地蔬菜品牌,每个品牌的背后都紧靠一个大基地,基地内种子、农药、肥料等实行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最后还要进行统一检测、统一上市。
菜农在卖菜时,都将标有产地、责任人和相关检测数据的“绿卡”放在箱内,“卡”随菜走,蔬菜信息都可追根溯源。
菜农热衷搞“土改”位于镇桥镇的江西中远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120多名农民成为按时上下班、按月领工资的“农民工人”,他们以每亩500-600元的价格出让了自己的土地后,又摇身变为公司职工,每月还有1200元左右的工资,得到了双重收益。
如今在乐平市,土地流转走向土地集中,其积极效应也正日益显现。
谈了农业,怎么也得说说咱们家乡的工业发展吧。
最近几年,家乡的工厂像雨后的春笋一般迅速的在这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红土地上落地开花!家乡的经济再次加上了一个强悍有力的引擎,实现了跳跃式发展!“1+1”工业园记得小时候,家乡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因为浙江、广东的工厂多,于是祖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了家乡人们承载梦想的地方。
只有到春节前夕他们才回到家里,和父母吃着难得的年夜饭。
可是,刚过了大年,他们又要背着大包小包奔波到千里之外的工业省市去。
这样的生活,家乡的每个家庭都体会过。
在我小小的心里,早就充满着一个“幻想”——那就是有一天,家乡的人们不用再跑到外省打工,可以在自家家里工作。
时间推移了10年,如今,家乡的人们再也不用到处奔波了,因为家乡的土地上,是一座座崭新的大工厂。
它们把乐平从单一的农业化推向了农业、工业并进的时代!家乡有童家山工业园和塔山工业园,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这两个工业园带来的不仅是家乡面貌的巨变,还给人民带来了富裕和幸福。
童家工业园位于乐平市区东郊,总规划面积2000余亩。
从1997年10月开始建设,政府已投资金1000余万元,一期开发土地400亩,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
截至2002年底,进园企业达46家,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产品主要有酒类、氨基酸、鲜奶、硅砂、水泥彩瓦、卫生巾、航空袜、化工原料、玻璃制品等,其中投产企业31家,2002年企业完成总产值8182万元,利税780万元。
塔山工业园位于乐平市区南郊翥山脚下,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我国大型化工联合企业江西化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园内以创办化工、医药等企业为主,园区可使用面积4425亩,其中工业用地2617亩,商业服务、道路及各种公共设施用地1808亩,园区绿化率达40%。
塔山工业园采取“筑巢引凤、逐步开发、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兴办高科技企业为主,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进园企业30家,成为年产值10亿元的高科技园区。
两工业园总规划面积6000余亩,前期已开发1000亩。
工业园采取“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开发,封闭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形式运作,引得客商纷至踏来。
截止2001年底,进园企业已达38家,主要涉及化工、食品、建材、纺织四大门类,其中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10家。
两工业园隔江相望,犹如两艘“航空母舰”,将载着乐平工业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家乡的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民生的发展。
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10年前,家乡的人们买一部新手机回家过年;5年前,他们想买一台最新款的电脑作为年货;如今,家乡人民会开心的买一辆私家车过年。
过去生活水平差,百姓只得勤俭度日,如今,生活水平好了,都可以“挥霍”一下了。
衣食住行,一个也不能少人们常说:什么事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我就把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以前的事情和现在的日子比较一下吧!我爷爷奶奶小时候,人们穿的是自己纺织做成的粗布衣裳,夏天还好,冬天就不行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可笨了,上面还有好多的补丁呢。
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呀!可是现在,人们穿什么都讲究牌子:什么李宁、皮尔卡丹、梦特娇等等,数都数不过来了。
冬天来了,人们穿上既轻又软还保暖的羽绒服,一点也不怕寒风的侵袭。
那以前吃得怎么样呢?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小时候吃的太差了。
每天就是红薯片、野菜,没有东西吃的时候,要靠花生根磨成淀粉填饱肚子。
让我们看看现在吃的东西吧:白米白面不用说,到鼓楼夜市上走走看看,开封一楼的包子、新疆的羊肉串、广东的甘蔗汁……小吃都会让你眼花缭乱。
许多小朋友平时喜欢吃的西餐食品也不少:肯德基、德克士。
也许可能还想尝尝麦当劳,可能开封现在还没有。
以前人们住的条件很差。
普通人家住的都是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生外熟,就是墙里面用的是泥坯,墙外面用的自己烧制的蓝砖头。
三四十平方米大小,里面经常阴暗潮湿。
你想,一家几代人挤在那么小的房子里,能不生病吗?富裕的人家也强不多少,也不过房子比普通人家大一点,吃的好一点。
你看看现在,家家都往小区里搬,富裕的人家还有小洋楼别墅呢!那时候,有的人家已经有了水箱煤火,但是也要等到冬天冷的时候才用,那像现在,只要稍微有点冷就把暖气或者空调打开了。
最可怜的是,那时候广大的农村没有电,当然看不上电视了,就是看一场电影也要跑好几里路呢!现在我们家家都有彩电、电脑。
mp3、mp4成了大人和小朋友的好玩意了。
从前,农村根本就不通公路,城市的主干道也常常是坑坑洼洼,人们出行大多都是步行。
如果下点雨,出远门可就惨了,那飞溅起来的泥水随时都会亲吻你衣服和小脸。
现在不但我们城里的马路又宽又平,农村的路也铺上柏油了。
人们出门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可以坐公交、打的。
很多富裕的人家已经用有了自家的小汽车。
教育篇科教兴国嘛,没有良好的教育不可能有很好的经济发展。
家乡的学校最近几年有了质的突破。
比如2006年,我的母校——乐平市第三中学被评为省重点中学,和优秀重点中学乐平中学一道,跻身在省重点高中的行列里。
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
学生学到了真本事,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而且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大量的精英学子。
每年有近300人录取重点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高校都有乐平的学子被录取。
而且,去年乐平中学还有位同学被录取为飞行员,为祖国的航空建设添砖加瓦。
在录取大学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学校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也在提高。
学生多才多艺,每年录取艺术学校的人数也非常可观。
我们还希望有一天,家乡能够培育出一位大明星出来。
中国的崛起让世界竖起了大拇指,家乡的巨大变化吸引了中部地区的目光和无数计划在这片红土地投资的商家。
我坚定的相信,家乡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生活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有谁不会为这颗赣东北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