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摘要]成语使用的误区很多,本文从“望文生义”等十个方面分析错因。

[关键词]成语;使用误区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成语题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其实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考试,成语题主要是考常用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结合语境的正确使用。

由于许多学生不了解成语误用类型,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就会出现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成语使用的误区主要是以下十种。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如:
(1)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大失所望。

“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隔阂一下子完全消除,用在此明显是望文生义。

二、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如: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三、词意重复
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如:
(3)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

四、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
(4)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5)“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6)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4)中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但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不容置喙:喙,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整个成语是不让人有(插嘴)说话的机会的意思,与成语“不容置疑”(不容许怀疑,形容非常真实可靠)相差一字。

句(5)应改为“不容置疑”。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与成语“不以为意”(不必在意,不把有关的事放在心上)相差一字。

句(6)应改为“不以为意”。

五、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如:
(7)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指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在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句中指劣质食品将无处藏身,本是大好事,但用“在劫难逃”褒贬不当。

(8)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捕风捉影”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是贬义词。

将它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属于误贬为褒。

六、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成语的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
(9)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

现在却用它来形容石刻作品上一些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的神态,显然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

(10)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子,不能用来修饰“大学生”,使用对象不当。

七、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
(11)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1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句(11)却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赞,只能对人,句(12)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八、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
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

如:
(13)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14)干警的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句(13)中的“走马观花”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作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感受”的状语。

句(14)中的“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只作谓语,而在该句中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充当“成了”的宾语,不妥,应改为名词性成语“瓮中之鳖”。

九、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特定的句式,有些成语既有固定的常用义,又有使用较少的本义,使用时,如果不辨别清楚,也容易出错。

如:(15)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不三不四”本义是不像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十、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毛病。

如:
(16)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患,在句中形容缺点错误,既对象不当,又程度过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