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外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关键字:中国银行职能独立性次贷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对比提纲:第一部分1.美联储的职能与独立性分析,以及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和自身作为2.欧洲央行的职能与独立性分析,以及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和自身作为3.中国人民银行职能与独立性分析4.国内外央行比较第二部分1.中国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受次贷危机的影响。
2.国外有名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3.国内商业银行的对比正文:美联储美联储的基本职能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
在理论上,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
但是,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
截至2008年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7184亿美元,占88.2%.第二,美联储三大利率调控机制。
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第三,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合作机制。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由各商业会员银行认缴,并以利差收入、政府债券承销收入作为收益来源。
因此,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能保持完全独立性的“私有化的中央银行”。
第四,欧洲美元的创造机制。
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即便在美国境外,也成为了国际信用货币的创造手段。
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是具有很高独立性的中央银行。
美联储并不属于美国政府,其是由多年的法律论证和筹备,并考虑美国独特的政治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权利制衡机构。
1.有完善的法律系统保障联储的独立性。
2.从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方面看,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经国会授权,无需总统批准,有权独立地制定货币,自行决定采取的措施和运用的政策工具。
3.联储无长期支持财政融资(包括发行债券)的义务。
同时联储的盈余较大,业务经费独立,无需财政拨款,不受财政的制约。
财政的独立性,使得联储能不受财政部的束缚,独立的制定政策。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独立性受到挑战首先是政策失误,监管不力让美联储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广受舆论的批评。
其次,美联储在危机中大规模购进有毒资产,其潜在的损失可能会由纳税人买单,引起国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未来必然会对美联储多加干预。
再次,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使财政赤字不断攀升,2009年的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就高达1.42万亿美元,预告10年赤字将达到7.14万亿美元。
而美联储现已大量购买长期国债,如果美国政府的赤字继续扩大,政府可能要求美联储增加购买国债,或是要求其制造通胀来减轻债务。
最后,根据已通过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最新改革方案,美联储将成为美国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监管机构,即“超级全能监管人”。
美联储政策目标的多样性,也对原来单一货币政策独立性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
上述这些因素都使美联储的独立性面临巨大的挑战。
欧洲央行欧洲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原则。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与德国规定的德国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捍卫货币”如出一辙。
虽然欧洲中央银行有义务支持欧元区如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的其他经济政策,但前提是不影响价格稳定的总目标。
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崭新的机构。
为增强欧洲中央银行的信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从立法和财政上明确规定了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欧洲中央银行在指定或更换行长理事会成员以及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得接受任何机构的指示和意见,在更换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理事会成员时,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政府和议会的一致同意。
同样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规定任何政府和机构有义务尊重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得干预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财政上,欧洲中央银行对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实行“不担保条款”。
由此可见,欧洲中央银行自身保证了充分的独立性,也为维系自身的两大主要原则做了保证。
近期殴债危机欧洲央行的作为加入欧盟的成员国可以得到的收益来源于:1,交易费用降低带来的直接利益;2,货币区内实行持久、可信的固定汇率制度,可以降低古国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增强了价格的透明度,促进区内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但是同时加入欧盟的成员国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1,放弃本国独立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货币区的成员国将不能通过调控本国货币来控制宏观经济,同时也无法运用汇率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
故,欧盟内部的成员国,只能仅仅依靠自身的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从过去近两年的情况看,仅仅依靠财政政策无法解决欧债危机,欧洲央行必须发挥更大作用。
没有货币政策的帮助,重债国无法走出“财政紧缩—经济下行—财政状况恶化—财政进一步紧缩”的恶性循环。
欧洲央行近期再度量化宽松的概率大增。
成立于1998年的欧洲央行是按照德国央行的模板打造出来的,一直恪守将控制通胀摆在首位的原则,并且在调控经济时主要体现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核心成员国的意愿,难以照顾边缘成员国的利益。
但是为了维系欧盟的稳定性,欧洲央行不得不考虑量化宽松的规模的进一步的扩大,欧洲央行仍可做的:1,继续购买成员国的国债。
成员国受债务影响,国债的公信度大大折扣,而国债无法顺利发行又不能帮助自身度过危机,这时候,欧洲央行要站出来,购买国债。
2,调低利息率。
欧洲央行这些做法,明显与自身的两大原则“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相违背,同时也受到外界质疑,但是灾难面前,孰轻孰重,必须深思熟虑。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数据、银行卡、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在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增长了119%,并于2011年末达到28万亿人民币(约合4.5万亿美元)。
而美联储、欧洲央行在2011年末资产规模分别为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
与之相对应,中国的广义货币(M2)在过去五年中也增长了146%,2011年末余额已达到85.2万亿元。
根据渣打银行的测算,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新增M2的规模全球占比达52%。
目前,在全球广义货币(M2)的存量和增量方面,中国都已位居世界首位。
存量方面,截至2011年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规模达到85.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
与此相对应,美国去年末M2规模仅有9.6万亿美元。
到了今年2月底,中国的M2再次刷新至86.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8万亿美元。
从资产的绝对量看,2010年,美、英、日、欧、中五家央行的总资产达到11万亿美元,其占比分别为22.3%、3.5%、14.4%、24.3%、35.5%,也就是说,人民银行的资产分别是美联储和欧央行的1.6倍和1.5倍。
从资产的相对量看,2010年,美、英、日、欧、中五国央行资产占本国GDP的比重分别为16.8%、17.1%、29.0%、22.0%、66.9%,这意味着,人民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分别是美联储的4倍和欧央行的3倍。
与资产相匹配,各国央行的负债规模也很大,且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准备金。
2010年底,各央行银行准备金占五家央行的全部银行准备金的比重分别为26%、5.5%、5.5%、10.8%和52.3%,据此估算,人民银行的银行准备金的绝对量是美联储的2倍和欧央行的近5倍。
此外,五家央行的银行准备金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9%、9.6%、3.9%、3.5%和35.3%。
也就是说,人民银行准备金对GDP的相对规模是美联储的5倍和欧央行的10倍。
尽管在世界上我国央行的地位颇高,但由于我国的体制问题,央行在我国法律地位较低,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不具有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法律地位。
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在于国务院,央行缺乏独立自主的决策权,实际上只有执行权,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与资金独立,不对财政、各级政府融资,不受地方政府干预,但央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供操作的具体法律保障。
然而我认为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使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因为:(1)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必须通过具体的业务活动来进行,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
(2)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中央银行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部门,虽然要按政府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机构,它的调控对象是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调控手段是技术性很强的经济手段,需要中央银行机构与人员具有熟练的业务、技术与经验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3)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标、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有所不同。
政府工作的侧重点经常是根据情况不时变化,经济工作虽然也是政府贯彻始终的中心工作,但社会问题往往是政府时时关注的。
(4)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可能使中央银行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政策形成一个互补和制约关系,增加政策的综合效力和稳定性,避免因某项决策或政策失误而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损失。
(5)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还可以使中央银行和分支机构全面、准确、及时地贯彻总行的方针政策,而少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保证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的统一,增加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时效性和提高中央银行运作的效率。
总之,从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担负的重要职责看,中央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现代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证明,中央银行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是强有力的,也就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和维护社会公众信心的一个必要条件。
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其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业和调控宏观经济方面自主地、及时地形成决策和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这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中央银行的对比通过前文中西货币央行传导机制比较,我觉得至少在三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
一.中国现行经济运营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性渗漏”,其根源在于与市场经济并行的还有残存的国家计划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