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二)色彩辨析角度 1.辨明感情色彩
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 如“爱护”与“庇护”,前褒后贬,不可混用。
2.区分语体色彩
口语或书面语; 政论用语或描写性用语。
[例]“陪同”“陪伴”都有“随同做伴”意。 “陪同”书面语,多用于庄重场合。 “陪伴”多用在文学作品、生活中。
(三)用法辨析角度
2.找准搭配方式
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
[例]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 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 恶化的正确选择。(遏止/遏制)
“遏止”指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 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遏制”指“制止,控制”,多与情绪、事态 或某种力量搭配。
3.明确词性用法
四、辨析方法
1.语素分析法(相异语素) 2.语境辨识法:国是(国家政策方针等 重大决策)/国事(比较具体的一般事务) 3.舍同求异法:信任/信赖 4.积累再现法 5.还原代入法
1.看清适用对象
谦己敬人:谦称词语只能用于称己方,敬称词语只能用于 称对方。根据适用对象判断或选用。
[例]现在的80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________老 人的压力非常大,只有老人得到社会的普遍照顾, 没有意外,年轻人才能安心干事业。(抚养 /赡养)
“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抚养”是指爱护并教养,用于父母对子女。故选“赡养”。
根据词性可判断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确定 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例]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和深沉的人 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 和浅薄的心灵安慰。(内涵/蕴涵)
“内涵”,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 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蕴涵”是动词,包含。根据语境选用“内涵”。
3.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真题体验
(明确考向,知道高考怎么考) 要求:1.独立完成近6年全国卷16道真题。 2.每题限时3分钟,共计48分钟。
年份
题目要求
2020年 全国卷1
依次填入文中横 线上的词语,全 都恰当的一项是 ()
2019年 全国卷1
依次填入文中横 线上的词语,全 都恰当的一项是 ()
2018年 全国卷1
依次填入文中横 线上的词语,全 都恰当的一项是 ()
设题形式 八选四 八选四 八选四
设误角度
对象误用 不合语境
语义 不合语境 搭配不当7年 全国卷1
下列各句中加点 成语的使用,全 都不正确的一项
是
2016年 全国卷1
下列各句中加点 成语的使用,全 都正确的一项是
技法指要(指导备考)
1.实词:词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 彩。语体色彩,词性与词的构词能力, 使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关注语境。
2.虚词:关联词、介词、副词等。
3.熟语:以成语为主,重点考查望文生 义、褒贬误用、对象误用等错误类型。
实词
一、含义: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
“善于”指长于(做某种事情),范 围比“擅长”广。
3.分清词义侧重点 [例]“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
“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 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 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 行辩解。
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考纲要求(熟悉考点,知道高考考什么)
A.识记
B.理解
C.分析综合
D.鉴赏评价 E.表达应用 F.探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
1.要求能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 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2.主要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包括熟语)的 能力。注:词语包含实词、虚词、熟语(包括成语、 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3.2020年全国卷2增添对虚词(重点是关联词)的考查。
4.形式稳中有变:一般全国卷1和全国卷3为成语八选 四,全国卷2为实词、虚词八选四(虚词占6个)。
命题规律
2013年以前采用传统的成语正误辨析;2014、2015年 采用选词辨析式,注重近义成语的辨析运用;2016、 2017年形式有变化,增加成语考查数量。近几年,全 国卷1成语命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例]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是(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 人雅士所________。(钟爱/喜爱)
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适用对象是人,程度重。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适用对 象是人或事物,程度轻。
2.辨明词义范围 [例]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 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 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擅长/善于)
• (1)成语数量逐渐增大。由三组三个成语到六句六个成 语再到四组八个成语,数量一直在增加,充分考查考 生拥有的词汇量。
• (2)命题趋于大情境化。由原先的单句情境扩大到文段 情境。
• (3)考点趋于综合化。把成语连同病句、连贯一起考查 ,不再是单一考查。
语言学习越来越趋于情境化、综合性、实践性,这是高 考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
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为考查重点)
二、考查范围:
1.近义实词的意义。大多在相异语素 上体现差异。 2.近义实词的意义能否与语境搭配。
三、辨析角度: 词义、色彩和用法。
(一) 词义辨析角度
1.把握词义轻重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 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 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 度浅、性质轻。有轻重深浅之别,注意区分。
2015年 全国卷1
依次填入下列各 句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
是
设题形式 六选三
六选三
二选一 近义成语辨析
设误角度
对象误用 不合语境
对象误用 不合语境
语义 对象 语境
命题规律(考情解读)
1.考查重点固定突出: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
2.考查错误原因重在不合语境。常见设误类型“褒贬 误用、 对象不当(谦敬错位)、不合语境、望文生义、 搭配不当、重复累赘”等。但不可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