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民族团结 学案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民族团结 学案
8、1994 年至 2001 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 48 亿元,极大地 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材料补充: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 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同御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 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 政治认同 2、新中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基本政策: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也 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2)解放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实行分两步走的政策。第 一步:民主改革,第二步:社会主义改造 (3)新时期,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在农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工业,实 行对外开放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贯彻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_________
探究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亲如一家, C C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对祖国利益的最大侵害。 D (1)2008 年 3 月 14 日,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在西藏拉萨蓄 D_________________ 意制造了一起打砸抢少暴力事件, 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 2 、以上行政区域的划分与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有 大损失。这一事件对你有何触动?请表明你的态度。 关?你知道这一制度是何时提出来的吗?背景是什么? (2)长期以来,达赖集团不顾事实,编造谎言,大肆渲染所谓的 “西藏人权问题” 。挑拨民族关系,诋毁我国的民族政策。为澄清 事实真相, 请你说明我国在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 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一直坚持怎样的原则?
课
八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班级____ 主备教师________ 题: 第 11 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能简述:①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②各民族共同发展 的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2、能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 重大;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各民族 共同发展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___组___号 使用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 总第___节 4、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政府制订了什么政策,又 实施了哪一战略?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前置性作业:1、下面是一张中国地图,请你指出图中 A、B、C、 D 各代表的是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区。 6、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A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这一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当堂训练: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 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全国目前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10 个 B.5 个 C.6 个 D.8 个 3、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 表现在(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 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5、“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 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 幸福的大道上!”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壮族 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 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 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② 少数民族 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 个公民的义务 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