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汉 语(一)绪论
发展变化的结果。
语法
1、河杀我,不我杀。《殷墟文字乙编5406》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孟子·公孙丑上》 不榖之国家,蠡之国家也。《国语·越语下》
3、解释下列成语,并指出某些字的特殊 用法。
风餐露宿 富国强兵 兵贵神速 飞沙走石 幕天席地 不远万里 鱼肉百姓 拳打脚踢 人皆可夫 星罗棋布 厚古薄今 沉鱼落雁
古代汉语里的单音节词作为构成词素的, 证明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和复合化趋势, 显示继承与发展。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韩非子·说难》 3、现汉中有很多常用词是采取古代熟语、成
语、谚语、警句当中的成份凝结起来的。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 技止此耳。《黔之驴》 4、现代汉语中许多常用虚词是古代汉语虚词
3、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工具课
4、古代汉语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原因
研究对象:文言,即先秦的典范作品。 原因:时代久远,比较难懂;
历代文学语言的源头。
二、为何学习古代汉语
1、培养阅读古籍的能力 2、提高应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源与流;矛盾、同一。
语音
曹大家、关龙逢、皋陶、赵衰、龟兹、 吐谷浑、吐蕃、高句丽、仆射、洗马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三国志·蜀书·诸葛
亮传》
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韩非
子·外储说上》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三
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牛首虎鼻。《列子·黄帝》 (桓公)为五伯首。《战国策·齐策六》 2、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双音节的复合词,是用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独照青苔上。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词汇
•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1、现代汉语中仍保存着古代汉语里沿用下来 的许多最基本的单音节词,证明了语言中 基本词汇的稳定性。
第一讲 绪 论
一、古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课程 二、为何学习古代汉语 三、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四、阅读书目 五、考核方式
一、古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课程
1、概念 2、历史分期 3、课程性质 4、课程研究对象及原因
2、古代汉语书面语历史分期
远古汉语 —— 殷商 上古汉语 —— 周秦汉 中古汉语 —— 魏晋至隋唐五、古代汉语(上、中、下) 许嘉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2、古代汉语教程
张世禄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张双棣 张联荣 宋绍年 耿 振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古代汉语(上、下) 荆贵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五、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 = 平时30% + 末考70% 平时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三、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1、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法
2、教材 学习凡例
3、原则 古为今用
阅读“凡例”回答一下问题:
1、本部分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2、本教材有什么特点? 3、由本书的注释方法可以看出编者怎样的学术态度?
4、 ⊙ 、【辨】、后起义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5、通论部分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应如何学习? 6、如何查找某一词是否在常用词中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