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复习要点 期末版

行政法复习要点 期末版


二、职位分类制度 1.公务员职务分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2.国务院可以增设职位
三、公职的取得 1.录用
⑴适用职务:主任科员以下及非领导职务 ⑵方式和原则:①考试;②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⑶试用期:1 年——合格,予以任职;不合格,取消录用 ⑷不得录用的情形:①犯罪;②开除公职(行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 2.选任:人大及其常委会以选举方式任免领导职务 3.公开选拔: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 4.聘任 ⑴聘任条件:①省级以上主管批准;②专业性辅助性职位,涉密除外 ⑵聘任方式:①公开招聘;②直接选聘 ⑶聘任合同:①应当签合同;②协议工资制;③约定聘任期限 1-5 年,可约定 1-6 个月试用期; ⑷争议解决:①争议发生 60 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②不服仲裁,收到仲裁书 15 日内诉讼(民事) 5.兼职:①条件:因工作需要,经批准,无报酬;②要求: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不得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兼职,违者处分或 开除
三、行政机关的编制管理 1.国务院编制管理:⑴原则:依职能配置和职位分配,精简原则;⑵内容:①人员的数量定额;②领导职数;⑶增加和减少:国编 审,国务院批;⑷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编制 2.地方政府编制管理:⑴原则: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⑵编制管理:①设立撤销合并变更:本级提,上级编办审,上级批, 县级以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②总额:A 省级提,国编审,国务院批;B 总额不变内部调,本级决定
⑸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①局;②有大部分行政管理职能;③无规章制定权,有行政主体资格)
⑹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①特殊或紧急情况;②无独立行政职权;③有些有行政主体资格)
★2.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立撤销与合并
⑴国务院机构
①国务院组成部门——国编提方案,国务院讨论,总理提全国人大或常委会;
②其他的机构 ——国编提方案,国务院决定
⑵内设机构
①司级内设机构 ——设立机构提方案,国编审方案,国务院批准
②处级内设机构 ——设立机构自主决定,国编备案
【注】:①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设立内设机构——可设司、处两级,也可只设处级;
②其他的机构设立内设机构
——设司、处两级
-1-
二、地方行政机关 1.地方政府级别:①省市县乡;②条条管辖,垂直领导;③乡级没有职能部门 2.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⑴条块管辖,双重领导:公安局;⑵条条管辖,垂直领导:①全国垂直领导的国税、海关、金融、外汇; ②省级以下垂直领导的地税和国土资源部门 3.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政府设立,相当于一级政府):⑴省级:行政公署;⑵市级:区公所;⑶县级:街道办事处 4.地方行政机构:⑴派出机构:①地方工作部门设立;②办公室、××所、××大队;⑵内设机构;⑶新增机构
作出决定: ⑴▼负责人作出 ⑵复杂重大集体讨论 ⑶构成犯罪移送司法
送达: ⑴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 ⑵当事人不在场 7 日内依民诉法 处理
-3-
⑵调查取证阶段的听证程序
①听证范围:②罚款;④责令停产停业;⑤5.1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 5.2 执照【行政拘留不适用听证制度】
②条件与特点:A 必须是当事人要求;B 主持人非调查机关;C 原则公开;D 可委托代理人;E 当事人不承担听证费用;F 处罚决
⑶处罚的从轻与减轻情节:①年龄:<14,不罚;14~18,从轻或减轻;②精神病人(略);③法定情形:A 主动消减;B 受胁迫;
C 配合立功;D 轻微+纠正+无危害结果,不处罚
⑷处罚的时效:2 年
3.行政处罚的无效与不成立
⑴行政处罚的无效:①没有法定依据;②不遵守法定程序
⑵行政处罚的不成立:①不告知事实、理由、依据;②拒绝听取陈述、申辩
交通不便,当事人自己提出,数额不限
⑵逾期不执行的处理(有顺序):①每日 3%滞纳金;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将查封扣押财物拍卖或划拨冻结存款;③无
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已经查封扣押财物,可以拍卖(法律授权)
【注】:无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不得拨冻结存款,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章 行政法的原则
1.合法行政:⑴法律优先;⑵法律保留:法无授权及禁止 2.合理行政:⑴平等原则;⑵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⑶符合比例原则:①合目的性;②适当性;③损害最小 3.程序正当:⑴行政公开;⑵公众参与;⑶公务回避 4.高效便民:⑴行政效率;⑵便利当事人 5.诚实守信:⑴诚实:全面、准确、真实;⑵信赖保护:①行政机关不得随意变更撤销;②行政机关程序违法、滥用职权、玩忽职 守,撤销并赔偿;③行政行为合法,因国家社会利益需撤回变更,补偿;④相对人恶意,无信赖利益 6.权责统一:⑴行政效能;⑵行政责任
⑷处分解除:①可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②降级撤职不视为自行恢复
五、公职的退出 1.辞职:⑴辞去公职:不得辞职①未达最低服务年限;②涉密;③公务未完;④审计纪检犯罪;⑵辞去领导职务 2.辞退:⑴应予辞退:①连续 2 年考核不称职;②不胜任不接受;③机关调整本人拒绝;④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不宜继续留任 也不宜开除的;⑤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 15 天或 1 年累计 30 天;⑵不得辞退:①因公致残;② 病中恢复;③女孕产哺 3.退休:⑴法定退休情形:已达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⑵提前退休:满 30 年或满 20 年还差不到 5 年退休 ★六、申诉制度 1.公务员对于行政机关关于其权利义务的规定,不能复议,不得诉讼,只能申诉或复核,复核申诉不停止执行 2.申诉制度图
第二章 公务员
一、公务员的范围 1.公务员的概念:①依法履行公职;②纳入行政编制;③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2.公务员的范围:中共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注】:不是公务员:①工勤人员;②国企、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挂职锻炼除外);③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 职能的事业单位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但不是公务员
① 30 日
申诉: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原决 定机关的上级机关(60 日+30 日)
如果申诉机关是省级以下机 关,可以向申诉机关的上一 级机关再申诉
公务员不服
15 日
② 30 日
复核:向原决定机关(30 日)
第三编 行政行为
第一章 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一般原理
1.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治安处罚单列,此处不含)
四、公职的履行
1.考核:①考核结果: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②书面通知本人;③一次考核不称职的,降一级职务;连续两年不称职,予以辞
退(注意这不是处分)
2.奖励。
3.交流:①调任(从外到内);②转任(由内到内);③挂职锻炼(由内到外或由内到内):A 不改变原人事关系;B“外”的含义:
国企事业单位
4.回避
第二编 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第一章 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
★1.国务院机构组成
⑴国务院办公厅(无独立行政职权,无行政主体资格)
⑵国务院组成部门(①部委行署;②基本行政管理职能;③有规章制定权,有行政主体资格)
⑶国务院直属机构(①专门业务的独立行政管理职能;②有规章制定权,有行政主体资格)
⑷国务院办事机构(①法制办、港澳办、侨办、研究室;②无独立行政职权,无行政主体资格)
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
可晋升工资 不可晋升工资
撤职
24 个月
撤去职务,并降一级
开除
永久
撤去所有职务和级别(除名)
-2-
⑶处分适用 ①数个处分:A 不同类吸收原则;B 同类限制加重原则;C 不超过 48 个月 ②新的处分:A 新处分为“开除”,吸收原则;B 新处分不是“开除”,并科原则;C 不超过 48 个月 ③处分前已退休:A 原则上不再处分;B 但依法应降级撤职开除的,降低或取消其待遇 ④应当减轻处分:主动交代+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挽回损失 ⑤书面通知:决定通知和解除通知
★三、治安处罚
★★1.《治安管理处罚法》VS《行政处罚法》
差异
《行政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处罚种类
①~⑥
①警告;②罚款;⑥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⑴任职回避
◆近亲回避:①直接隶属同一领导;②直接上下级;③一人领导,另一人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地域回避:①本乡本县人不得当主要领导(乡长、县长);②自治县、民族乡除外
⑵公务回避:利害关系
⑶离职回避:①领导离职 3 年内,其他公务员离职 2 年内;②不得到与原单位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营利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业
行政法复习提纲
第一编 行政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与行政法 1.行政 2.行政法 3.行政法的功能 二、行政法的体系 1.行政主体:⑴基本理论;⑵公务员法 2.行政行为:⑴基本理论;⑵行政处罚法;⑶治安管理处罚法;⑷行政许可法;⑸政府性息公开条例;⑹行政强制法 3.行政救济:⑴行政复议法;⑵行政诉讼法;⑶国家赔偿法 ★三、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行政规章:⑴部门规章;⑵地方政府规章 【注】:规章不能用条例 6.其他规范性文件
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③违者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双罚
★5.处分
⑴处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务院决定,其他行政机关不得设定处分事项
⑵处分种类、期限和效果:
处分种类 处分期限
处分效果
职务和级别
晋升职务和级别
工资
警告 记过 记大过 降级
6 个月 12 个月 18 个月 24 个月
保留原职务和级别 保留职务,降低一级
对上位法进行细化 (行为、种类、幅度)
部门规章
①+②(一定数量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