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和图1。按照蓄冷量计算得到的各家蓄冰设备所占比例 见图2。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表2 中国大陆蓄冷空调项目数量统计(按蓄冰设备分


蓄 冷 设 备
B A C
F A F C O
C I A T
C A L M A C
M U E L L E R
C R Y O G E L
G E M I N I
CIAT冰球 水蓄冷
6,840
美国BAC-TSC-380M型
22,800
美国BAC-TSC-950S型
18,240
美国BAC-TSC-380型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3)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群和住宅小 区,在采用区域供冷系统时,冰蓄冷方案也作为 考虑或采用之一, 在某些工程已被采用。例如广州 大学城共有10所大学,建筑面积共724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有50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纳入区域供冷 系统,采用BAC钢盘管, 总蓄冰量达25.2万RTh, 建成后是全球第二大冰蓄冷区域供冷系统,对削 峰填谷将起积极作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 广州徐威高工在生前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水
蓄冷的设计工作,共进行了17个水蓄冷工 程,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设计特点,申请了 多项专利技术,获得多次省、市奖励,对中 国大陆水蓄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做了86个水蓄冷
工程(包括徐威高工独立设计的7项工程和合 作完成的9个工程),首先在我国水蓄冷工程 提供各种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得到了国家发 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专 项资金支持,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的 水蓄冷工程已有59个。
• 法国CIAT公司最早在杭州建立CIAT冰球生产工厂。最
近中国台湾“冰宝”(GEMINI)牌塑料盘管和美国 EVAPCO椭圆钢盘管均在上海建立了生产线,美国BAC 圆形钢盘管在大连建立生产线,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运输费用和缩短了供货时间。
• 有关采用各家蓄冰设备的工程项目的数量统计详见表2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 中国大陆在开始发展水蓄冷和冰蓄冷空调
工程时,就采取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 进技术,同时发挥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虽然我们只经历二十多年的工程实践, 我国蓄冷空调工程项目还不太多,但有不 少工程规模较大,蓄冷量亦比较大,采用大 温差,低温送风,空调效果良好,已有不少工 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 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
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城市中 新建了大量具有集中空调的宾馆、办公大楼和大规模商 业中心。最近几年气候变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安装空调增多,使集中空调和居民空调的制冷负荷 用电占整个城市用电的比例上升,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 低谷过剩的矛盾相当突出,电网负荷率下降。2009年底 中国大陆电力装机容量为8.74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总 体基本平衡,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政府部门实行了 电力供应峰谷不同电价政策,是引导用户避峰用电,鼓 励低谷用电的电价措施。采用电力需求侧管理(DSM) 的水蓄冷、冰蓄冷技术来达到移峰填谷和减少变电设备 ,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的解决途径之 一。各地区也出台了各项有关促进蓄冷空调工程发展的 政策,尤其是与热泵相结合的蓄能系统给予鼓励和支持 ,推动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蓄冷技术不 仅仅是应对当前电力供应紧张形势的有效手段,即便在 电力供求平衡时期,与热泵相结合的蓄能技术,仍然是 电力需求侧管理重要的移峰填谷技术措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3 大温表差或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应用的基本情况
序号


1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
2
上海科技城
3
西北电力集团公司调度通讯楼
4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候机楼
5
四川邮政管网中心大楼
6
嘉兴华庭街主力百货和地下超市

上海浦东国际儿童医学中心
8
杭州建设银行(银泰广场)
9
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北京燕京啤酒厂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 广西近几年来采用水蓄冷空调工程较多,有31个
其次是湖北省有19个,广东省有17个(其中深 圳市有8个),北京市有12个,上海市有10个。
• 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405,000m2)的能
10
北京中关村西区区域供冷
11
广州大学城
12
上海东华大学
13
浙江金华时代广场
14
上海浦东机场能源中心
15
16
学习改变17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中凯城市之光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 北京中石化办公用房
建筑面积m2
80,000 96,000 35,000 52,000 56,730 20,000 40,000 31,000 45,000 900,000 7,240,000 94,000 140,000 405,000 240,000 550,000 173,035
地北 区京
上 天重 浙 海 津庆 江
江 苏
山 湖 湖河河 东 南 北南北
广 东
江 西
广 西
四 川
福 建
安山辽 徽西宁
陕 西
甘 肃
内 蒙 古
宁 夏
新 疆
海 南
总 计

蓄 103 53 14 5 100 109 44 12 35 6 26 89 18 4 26 18 21 4 10 14 1 1 1 1 1 716 冷
蓄冷量RTh
蓄冰设备
7,120 9,240 3,564 13,680 7,616 6,125 4,500 2,820 3,564 28,560 252,000 6,536 11,880 106,696
美国BAC-TSU-972M型 美国BAC-TSU-920MS型 美国BAC-TSU-594MS型 美国BAC-TSC-380M型 美国BAC-TSC-238M 型 美国Paul Mueller片冰机 美国BAC-TSC-300M 型 美国BAC-TSU-594MS型 美国BAC-TSC-297M型 美国BAC-TSC-306S 型 美国BAC-TSC-7121MFS 型 美国Paul Mueller片冰机
源中心,采用了水蓄冷系统作为冷源的方案。 总水蓄冷量为106,696RTh,共用4个水蓄冷罐 ,每个水蓄冷罐直径为26m,高为22m。冷水 机组共有10台,每台制冷量为2,000RT,供冷水 温度为4℃,回水温度为12℃,;冷却水供回水 温度为32/38℃。这个工程由于采用大温差,系 统管道投资减少,采用水蓄冷空调比采用常规 电制冷空调的初投资节省1,000多万元,每年可节 省空调电费约900万元.水蓄冷空调比冰蓄冷空 调初投资节省5,510万元,每年多节省空调电费 300多万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 中国大陆水蓄冷空调工程现有117个,采
用了十几个中国大陆自主的专利技术,载 冷体工作温差从原来的5 ℃提高到10℃, 甚至更大,使蓄冷密度由原来的 5.8KW/m3(5,000大卡/m3)提高到 11.6KW/m3(10,000大卡/m3)或更大, 由此使蓄冷水槽的容积大大减少,工程造 价降低、传热损耗乃至载冷体输送功耗也 随之减小,尤其在建筑物附近有空地可建 蓄冷水罐(槽)或已有的消防水池可利用 时,更有其推广使用的价值。
江苏省(117个)、北京市(115个)、广东省
(106个,其中70个在深圳市)、浙江省(100 个,全部是冰蓄冷)、上海市(63个)、 湖北 省(54个)、山东省(46个)、广西省(35个 ,其中31个是水蓄冷)、河北省(28个)、四 川省(27个)、安徽省(24个)和江西省(22 个) 。但是,由表1可见,已建的蓄冷空调工 程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同 时白天高峰电力紧缺的北京市、深圳市和东南 沿海地区。预计今后这种蓄冷技术将会在中国 更广大的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E V A P C O
华 源 冰 球
牌 纳 米 导 热 复 合 盘
杭 州浙 法江 凯国 洣祥 玛
清 华 同 方
北 京 高 灵 蓄 冰 筒
北 京 西 冷
广 州 鑫 誉
水 蓄 冷
其 它

项 目 总 139 54 122 26 5 15 35 33 81 140 4 3 28 12 5 7 117 7 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 中国大陆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建造水蓄
冷和冰蓄冷空调系统,至今已有建成投 入运行和正在施工的工程833项,分布 在4个直辖市和22个省都建造了蓄冷 空调系统,见表1。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表1 全国蓄冷空调项目数量统计 (按地区分)
(1)已建成的水蓄冷和冰蓄冷空调工程, 凡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运行,不 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在 削峰填谷、减少运行费用方面也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有的工程在用电高峰时段可以 不开主机,对削峰作用很大。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2)由于蓄冰储能提供了低温冷源,为低 温送风技术的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蓄冰 技术与低温送风技术的结合,既可以有效 地使峰谷差减小,又可省能与节省初投资 ,它是目前国际HVAC&R行业公认的值得 推广应用的技术。我国十分注意发展低温 送风技术,已经在25个以上冰蓄冷空调工 程中采用了大温差和低温送风系统(表3 中展示17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