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纲范本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纲范本

FJD31150FJD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纲本(中小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9年3月word格式版本工程技术设计阶段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word格式版本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 (4)3. 基本资料 (4)4 枢纽及坝体布置 (7)5.坝体断面设计 (8)6.坝基处理设计 (12)7.坝体构造 (15)8.坝体观测设计 (17)9.专题研究 (17)10.工程量计算 (18)11.设计成果 (18)word格式版本1 引言工程位于省市(县)境;是河(江)支流河(江)上第级水电站(水库)。

本工程是以为主,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挡水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 m,水库正常蓄水位 m,总库容亿m3,其中防洪库容亿m3。

灌溉面积万亩,供水流量 m3/s。

电站安装台机组,总容量MW,保证出力MW,多年平均发电量亿kW·h。

本工程初步设计于年月审查通过,选定坝址,采用坝轴线。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2.1 工程有关的文件(1)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关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文号。

(3)关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

(4)其他文件。

2.2 主要设计规(1)GB 50201-94 防洪标准;(2)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及补充规定;(3)SDJ 21-7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试行)及补充规定;(4)DL/T 5005-92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5)SDJ 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试行);(6)SL 53-94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7)SL 48-94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8)SDJ 336-89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

3 基本资料3.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1)工程等别本工程的拦河坝坝高 m,水库总库容亿m3。

工程建成后具有使下游 km 的城市防洪能力达到年一遇的设防标准,保证农田面积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MW等效益。

根据SDJ 12-78及补充规定,本工程属等工程。

word格式版本(2)建筑物级别根据SDJ 12-78的规定,确定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级建筑物。

3.2 地震烈度(1)基本烈度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2)设防烈度大坝设防烈度为度。

3.3 洪水标准(1)设计洪水重现期为 a;相应流量Q=m3/s。

(2)校核洪水重现期为 a;相应流量Q=m3/s。

(3)施工设计洪水重现期为 a;相应流量Q=m3/s。

3.4 水库特征水位(1)校核洪水位m;(2)设计洪水位m;(3)正常蓄水位m;(4)防洪高水位m;(5)防洪限制水位m;(6)死水位m。

3.5 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时最大泄量m3/s;相应下游水位m。

(2)校核洪水时最大泄量m3/s;相应下游水位m。

(3)调节流量m3/s;相应下游水位m。

(4)最小流量m3/s;相应下游水位m。

3.6 泥沙word格式版本(1)年水库泥沙淤积高程m;(2)泥沙的摩擦角=°;(3)泥沙的浮容重γn= t/m3。

3.7 气温(1)平均气温表1 气温单位:℃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多年月平均气温多年最低月平均气温℃;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

(2)极端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3.8 水温表2 水温单位:℃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月平均水温3.9 风向与风速(1)风向:。

(2)风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V= m/s;多年实测最大风速V= m/s;多年平均风速V= m/s。

3.10 地形资料坝区地形图(1/500~1/1000)。

3.11 地质资料(1)坝区工程地质报告。

(2)坝区地质平、剖面图(1/500~1/1000)。

(3)坝区的地质构造,断层破碎带、软弱层、节理、裂隙的分布及产状。

(4)坝区基岩与常规混凝土(或改性混凝土)之间的抗剪(断)参数:新鲜基岩:f′= ,C′= kPa;微风化基岩:f′= ,C′= kPa;弱风化基岩:f′= ,C′= kPa;强风化中下部基岩:f′= ,C′= kPa;混凝土与基岩间抗剪摩擦系数f= 。

word格式版本提示:对于坝高70 m以下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基础,可建在微风化至强风化中下部基岩上。

(5)碾压混凝土层间薄弱面的抗剪断参数f′= ,C′= kPa。

提示:为便于应力计算及优选建基面,地质资料应提出有关基岩的强度、弹模等具体数据。

(6)水文地质资料。

(7)料场资料。

3.12 材料(1)水泥采用生产的水泥。

提示:国内水工碾压混凝土多数使用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另掺混合材料。

(2)粉煤灰采用,掺量%。

提示:(1)粉煤灰品质必须遵循GBJ 146-90的规定。

掺量一般在50 %~70 %之间,由试验确定。

(2)亦可采用火山灰等其它掺合料,但必须遵循有关规程、规范并通过试验确定。

(3)粗骨料:粗骨料采用,岩性为,最大骨料粒径应小于80 mm。

(4)细骨料: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为。

提示:用于碾压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可以是天然的河砂、砾石,也可以是机制的人工砂、碎石。

在价格相近的条件下,宜优先采用石粉含量较高的人工骨料。

粗骨料必须洁净、质地坚硬,具有合适的粒形和良好的级配,如含有活性物质须通过试验决定;细骨料应清洁,不含过多有机杂质和有害物,细度模数以2.2~3.0较为适宜。

3.13 碾压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提示:碾压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水泥及粉煤灰用量,以满足设计的温度控制及有关热、力学指标要求。

4 枢纽及坝体布置4.1 布置方案依据经初步设计审定,工程坝型选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位置选在。

根据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意见,并研究了有关专家咨询意见,同时结合新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等,需要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确定本设计阶段较优的坝枢纽及坝体布置方案。

4.2 枢纽建筑物布置提示:对组成坝枢纽的相关建筑物作简要描述。

4.3 坝轴线复核在设计所选择的坝轴线位置基础上,经进一步优化,研究决定坝轴线位置选定在。

word格式版本提示:(1)在满足枢纽布置总的要求的前提下,坝轴线位置要为简化枢纽总布置,减少坝体工程量及各建筑物间相互干扰,特别注意要为碾压混凝土机械化、快速施工创造条件。

(2)尽量使坝基选在基岩较完整、岩层单一的部位,避开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减少基础开挖处理工程量。

(3)如非整体坝,宜尽量避开坝基高边坡开挖,以减免坝轴向的侧向稳定问题。

4.4 泄洪建筑物布置提示:(1)在碾压混凝土坝上布置泄洪建筑物时,为便于施工,应尽可能采用表面式溢流孔,避免采用大断面的中孔和深孔。

小型坝宜优先选用无闸门控制的溢流泄洪方式。

(2)坝体溢流段的长度、孔数、孔口型式,尺寸和堰顶高程,应根据SDJ 21-78和SDJ 341-89,并结合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经综合比较确定。

(3)泄洪建筑物应尽量通过模型试验比较验证。

4.5 引(输)水建筑物布置提示:(1)坝枢纽布置应尽量将碾压混凝土坝与引(输)水建筑物分开,优先采用隧洞引(输)水。

(2)当采用坝后式厂房时,引(输)水管道应优先采用坝后背管式,穿坝内的管道应水平并宜尽量布置在常态混凝土区域内。

(3)坝内引(输)水管道的进水口建筑物应布置在坝体上游部分,以尽量减少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干扰。

4.6 施工导流建筑物布置提示:(1)为适应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应优先采用隧洞导流方式,其次是明渠和利用碾压混凝土坝的缺口等导流方式。

(2)当坝址上游流域面积不大,导流流量较小时,可采用底孔导流。

当在碾压混凝土坝段内设置施工导流底孔时,应考虑后期封堵的施工条件,并应布置在常态混凝土之中。

5 坝体断面设计5.1 设计原则(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断面设计在体型上应力求简单,便于施工,上游坝面宜采用铅直面。

(2)在断面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等级、结构布置、施工工艺和运行要求等因素注意做好防渗和排水设计。

(3)断面设计应注意对碾压混凝土层间薄弱面的复核。

5.2 非溢流坝段设计word格式版本提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非溢流坝段断面,一般可按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1∶0.65~1∶0.8初拟,然后通过稳定分析、应力分析及总体布置作适当调整。

当采用整体重力坝时,通过专题论证,下游坝坡可适当陡些。

5.3 溢流坝段设计5.3.1溢流坝段断面设计提示:(1)溢流坝段宜为开敞式,溢流面曲线按下式(幂曲线)计算:Xn=kH s n-1y当上游坝坡为铅直时,可取k=2.0,n=1.85。

式中Hs为定型设计水头,取Hs=(75~90%)HZmax(HZmax为堰顶最大作用水头,m)。

具体取值需保证常遇洪水位闸门全开时不得出现负压;正常蓄水位或常遇洪水位闸门局部开启时可允许有不大的负压值,其值应在设计中经论证确定;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出现的负压不得超过0.03 MPa~0.06 MPa。

最大负压值PB(MPa)按下式计算:P B=0.02H S(1-H S/H Zmax)(2)堰面曲线原点上游可采用三半径曲线或椭圆曲线。

5.3.2 溢流坝消能设计提示:(1)溢流坝段的下游必须采用适当的消能和保护设施,使过坝水流能按设计要求平顺进入下游河道,并尽量减少对下游电站厂房枢纽等的不良影响。

(2)选用的消能方式应与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相适应。

(3)当采用挑流消能时,其水舌归河槽后,余能不致破坏下游永久建筑物并减少雾化区对下游建筑物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的影响。

当采用面流或消力戽消能时,下游宜设置一段导墙,隔断回流,使流态稳定。

(4)溢流坝消能方式和上、下游流态设计应尽量结合整体水工模型试验进行优化。

(5)窄缝、宽尾墩、跌坎等消能形式,均可根据具体条件用于碾压混凝土坝。

5.4 荷载5.4.1基本荷载(1)坝体自重及其上永久设备自重;提示:坝体容重应根据料源、施工条件等由试验确定(取几何尺寸的平均容重)。

(2)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静水压力;(3)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包括渗透压力和浮托力,下同);提示:扬压力计算按SDJ 21-78第四章有关规定确定。

(4)泥沙压力:淤沙高程 m,淤沙浮容重t/m3,淤沙摩擦角°;(5)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6)冰压力;(7)土压力:填土高程 m;土容重 t/m3;摩擦角°;(8)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9)其它出现机遇较多的荷载。

word格式版本word 格式版本5.4.2 特殊荷载(10)校核洪水位时的静水压力; (11)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12)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13)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14)地震荷载:地震设防烈度 ; (15)其它出现机遇特殊的荷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