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成果与科学研究◆主要成绩十二五期间,学校实现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突破,本科专业(专业方向)达到48(69)个,国家特色专业达到3个,市级品牌专业达到13个。
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加到13个,增长30%,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到63个,增长160%。
建成国家级精品课4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增长300%。
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实现零的突破。
各类科研立项达到737项,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增长240%。
高水平科研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建成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4287.54万元,增长67.77%。
2010年共争取专项建设资金17334万元,其中“2010–2012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1940万元和中央共建资助600万元,为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赢得资金支持。
图书馆馆藏量达到185.16余万册,增长45.3%。
2010年教学、科研主要成绩:1.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今年6月召开了天津科技大学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拓展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天津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并与全员聘用制改革挂钩,实施动态数据化管理,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启动了工程类课程的名师名课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入推进。
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丰硕,顺利完成10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新举措。
研究生规模继续扩大。
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进行了考核评估,启动了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
研究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研究生学历证书在线即时电子注册制度,对博士研究生资助进行了改革。
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获得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多支队伍参加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专业建设、教学成果实现新突破。
“轻化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此外,13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品牌专业,1个教学团队确立为市级教学团队,3门课程确定为市级精品课程,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
2.科学研究有新突破围绕“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立项数量、质量和资助金额创历史新高。
自然科学方面,首次作为专项负责人主持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获工信部“节能减排”和发改委微生物专项4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自然科学类项目3项。
社会科学方面,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4项、“五个一”工程1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12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3项。
全年纵横向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
加强大平台建设。
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组建“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并被推举为副理事长单位,省部共建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力逐步扩大,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主办或承办了全国工业设计研讨会、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高层研讨会等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四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分别召开了学术年会,陈克复、郑绵平、陈君石、孙宝国、邓子新等院士来校指导学术,学校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
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奖励的申报,获奖层次、级别实现新突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获得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3项;17位教师论文入选2010天津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是历年获奖论文数最多的一年。
王硕教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成立天津峰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微型投影机芯片和整机产业化;“农林废弃物高得率制浆生产高档纸质材料产业化”项目,在天津多家企业受到推广;“车载移动式污水处理装置研发”产业化攻关成功。
校办产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
与滨海新区28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滨海新区教育局、科委共同建成滨海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与东丽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红桥区在科技合作、干部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与江西、海南、云南、内蒙古等8个省、自治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南昌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先后组织我校教师专家参加全国各省市地区举办的科技洽谈会12次,服务全国经济社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天津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使学校科技成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成果质量,健全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根据相关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成果包括1.科学理论成果:指以阐明自然现象、特性及其内在联系,在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础研究理论和应用研究理论成果。
2.应用技术成果:指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技术和生物、矿产新品种及计量标准、科技信息、环境科学等。
3.软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对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的研究成果,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直接应用的研究成果。
4.论著:国内外正式出版或发表的专著、教材、译著、工具书、论文、译文、调查报告等。
第二章科技成果鉴定第三条:鉴定范围1.列入国家、省市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
2.少数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这些成果申请鉴定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技术成果成熟并具有明显的创造性;(2)性能指标在国内同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3)对本行业或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4)在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科技成果鉴定规程中规定的不组织鉴定成果,不再组织鉴定;(5)经实践证明能应用。
第四条:科技成果鉴定形式1.检测鉴定:指由专业技术检测机构通过检测,测试性能指标等方式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
2.会议鉴定:指由同行专家通过会议形式对科技成果做出评价。
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验、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做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会议鉴定形式。
3.函审鉴定:指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技成果做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做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函审鉴定形式。
第五条:申请鉴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1.已完成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约定的技术性能与指标要求的成果,否则不能申请鉴定。
2.凡有异议或争议的科技成果,在异议或争议未解决前不能申请鉴定。
3.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齐全,符合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主要包括:(1)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计划内项目);(2)技术报告;(3)工作报告;(4)查新报告;(5)技术性能检测报告;(6)用户使用情况报告;(7)经济效益分析;(8)财务经费决算证明;(9)推广建议;(10)其它材料一套,如:测试报告、质量标准、检测报告、环保证明、制剂批件等,根据项目需要提供。
4.有经国家科技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最新结论报告。
第六条: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2.应用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3.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条件和前景;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七条:科技成果鉴定的申请:1.鉴定申请渠道(1)凡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项目、向相关部门申请鉴定。
(2)少数计划外重大应用技术成果,向相关部门申请鉴定。
2.申请鉴定的程序(1)凡符合鉴定条件的科技成果,由项目完成单位填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书》并附技术资料及有关文件,到相关部门申请鉴定。
(2)申请鉴定单位应在其建议的鉴定日期前三十天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表》及技术文件资料报组织鉴定单位,经审批后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第八条:鉴定会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勤俭节约。
第三章科技成果的登记与上报第九条:鉴定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应及时将专家签字的鉴定意见填写在《鉴定证书》的“鉴定意见”栏中,经学校审核后,再将《鉴定证书》送组织鉴定单位,审核无误后,加盖“科技成果鉴定专用章”,鉴定证书生效。
第十条:科技成果鉴定后,应及时到组织鉴定单位处进行成果登记,登记时应具备下列材料:1.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2. 科技成果鉴定证书;3.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记表;4.技术资料一套;5.成果应用推广方案。
第十一条:完成成果登记后,课题负责人应及时将上报登记的全部材料及实验纪录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学校将以此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申报奖励的依据。
第四章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第十二条:科技成果应迅速推广应用,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遵照国家各级政府有计划推广与市场转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第十三条:课题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所在学院(部)、研究所(室、组)要积极进行成果推广工作,并按有偿转让的原则,做到自愿互利,兼顾国家、单位、个人三者的利益,通过协商,签订合同并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科技转让费的分配按“天津科技大学科研经费的管理及使用办法”文件执行。
第五章申报奖励第十五条:科技成果奖励包括各级政府颁发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其它奖项。
第十六条:各类奖励的申报按国家各类奖励的要求,由科技处组织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