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SQL Server中变量、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的定义和使用,掌握Transact—SQL中常用系统函数的使用,掌握流程控制语句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分行处理表中记录机制以及利用游标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1.物理准备:安装了SQL sever的计算机一台,连接服务器;2.实验指导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蓝皮书;
3.理论准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1)T ransact—SQL中变量、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的使用。
(2)T ransact—SQL中常用系统函数的使用。
(3)利用程序控制语句实现结构化程序设计。
(4)利用游标分行处理机制实现数据的定位、查询、修改和删除三.实验题目
(1)定义局部变量@max,@min接收学生表studinfo中的最大出生日期和最小出生日期的查询结果。
实验过程:编写Transact—SQL语句
declare @max char(30),@min char(30)
select @max=max(出生日期) , @min=min(出生日期)
from student_xuesheng
select @max as 最大,@min as 最小
运行结果:
(2)在学生表studinfo中增加一个字段,利用系统函数与出生日期信息计算每个同学的年龄。
实验过程:编写Transact—SQL语句
分析:先增加年龄字段,再将函数运算之后的年龄添加进去
--alter table student_xuesheng
--add 年龄 int
--GO
if exists(select 出生日期 from student_xuesheng where 出生日期 is not null)
begin
update student_xuesheng set 年龄=year(getdate())-year(出生日期)
end
运行结果:
(3)查询选课表SC,根据分数所属区间确定该成绩的等级,如分数≥90,则显示A,80≤分数<90,则显示B,70≤分数<80,则显示C,60≤分数<70,则显示D,分数<60,则显示E。
实验过程:编写Transact—SQL语句
select 成绩 as score ,
case
when 成绩>=90 then 'A'
when 成绩>=80 and 成绩<90 then 'B'
when 成绩>=70 and 成绩<80 then 'C'
when 成绩>=60 and 成绩<70 then 'D'
when 成绩<60 then 'E'
END AS 等级
from student_xuanke
运行结果:
(4)查询文学院的学生信息,若查询学生表中有文学院的学生,则将这些学生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否则显示“目前没有文学院学生!”。
实验过程:编写Transact—SQL语句
if exists(select * from student_xuesheng where 所在系='文学院')
begin
print'文学院学生信息如下:'
select * from student_xuesheng where 所在系='文学院'
end
else
print'目前没有文学院学生!'
表中信息:
运行结果:
(5)利用流程控制语句计算1~100之间的素数之和。
实验过程:编写Transact—SQL语句
declare @m tinyint ,@i tinyint ,@sum int
set @m=1
set @sum=0
while @m<=100
begin
set @i=2
while @i<=sqrt(@m)
begin
if (@m%@i=0)
break
set @i=@i+1
end
if(@i>sqrt(@m))
begin
set @sum=@sum+@m
end
end
select @sum as 和
declare @m int ,@i int,@n int ,@sum int set @sum=1
set @i=1
while @i<=10
begin
set @m=2
set @n=0
while @m<@i/2
begin
if @i%@m=0
begin
set @n=1
break
end
set @m=@m+1
end
if @n=0
begin
set @sum=@sum + @i
end
set @i = @i+2
end
select @sum as 和
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