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
• 5 刘攽《雨后池上》 (05全国3)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 一析、。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 四句用“忽起”、“垂扬舞”及垂扬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 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 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 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 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 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 从而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 4 杜甫《江汉》 (2004广东)
•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 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 表达技巧——联想想象、虚实相生、 •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 •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 正面侧面描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 • 类比、对比、反衬(衬托)、用典、
• 变换角度、赋比兴、设置悬念、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语序倒置,等等。
• 1 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 07全国1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 分析这首词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新生,可谓点;二三 句写燕子轻飞,绿水环绕,视线移向更广阔的空 间,可谓面,而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上片 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 阔。整个上片写暮春之景,由点而面,处处可见 旷达之语,符合苏轼的放旷心胸。
“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春闺梦 里人”是梦境,是虚写。一边是现实,一 边是梦境,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颂扬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奋勇作限同情。
• 8 苏轼《蝶恋花》(2004辽宁)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雪晴天”两句描写了在晴朗的天空下,绿色的 浮蘋、粉红色的蓼花高低错落地生长在水边的情景。 作者将白、蓝、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 把秋色点缀得异常绮丽、多姿多彩。
• 7 陈陶《陇西行》 •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 本诗采用了虚实相间的写法,简要说明。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壤春水 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酒醒却咨磋。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
上析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 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 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 交融。
• 6 倪瓒《小桃红 秋江》(03安徽春招)
•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 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 从动静与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这首小令开头两句写出江面水影洁白如绢,属静 景描写,最后几句“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 眠”,则显出动景,首尾动静呼应,和谐统一。 (或:第三句写视线内只见几行大雁在天空飞行为动 景,与前两句的 静景描写和谐统一。)
• 涉及的术语
• 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说明、议 论、抒情
•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 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 语、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
• 常用修辞——比喻、对比、拟人、夸张、反语、 反复、借代、排比、反问、设问、对偶、互文、 通感、双关。
•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 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 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 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 实景,与落日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 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陶醉,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花溅玉 的水花,喜悦、兴奋,不能自持。作者巧妙 抓住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这一细节,融 主人公愉悦心情于景物描写中,真正达到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 3 李华《春行即兴》(2005全国1) •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5 表现手法
题目类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2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思路
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结合相 关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内容,在诗词中的具体 运用—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原因—解释这种手 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 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 描写方法——直接描写(肖像、语言、 神态、动作、心理等),间接描写(衬 托、对比),概括勾勒,工笔渲染,细 节刻画,动静结合,声静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赋、比、兴
• 结构特点——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总后分、先景后情、首尾照应、卒章显 志、过渡、铺垫、伏笔、承上启下、衔 接、线索、诗眼等。
• 2 苏轼《阮郎归 初夏 》
07上海
•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 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 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 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 这首词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少女午梦醒来,被园中“微 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的美景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