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在中国——中国转基因现状

转基因在中国——中国转基因现状

中国转基因作物现状201013020427杨艳艳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转基因烟草开始在中国种植,迄今为止,中国已有20年转基因作物种植历史。

当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化迅猛发展,中国也紧随其后,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铺展开来。

与此同时,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不断,公众要求去转基因化的呼声也愈来愈高。

转基因作物是否就如专家所说的那样对人体、环境有益而无害?关键词:转基因作物;中国;现状21世纪伊始,作为生物革命前沿的转基因农作物日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与焦点问。

围绕着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讨论与争端,诸如进出口贸易、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频频出现在科技、经济领域,也成为政治、社会领域中纷争不断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被视为一种全球化的生物技术革命,而它在不同的国家,因各自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构成与文化传统,又遭遇不同的市场反映。

有着不同的命运。

而在中国,转基因农作物不断遭到质疑。

跨国企业的垄断,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危害等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转基因作物对中国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我国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种类1.1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这7种作物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

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

除批准了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然而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基因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种审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有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必须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1.2我国已批准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棉花、西红柿、烟草、牵牛花四种转基因作物进行商业化生产。

而《北京农业》在其2007年12月上旬的期刊中报道:“从8 月7 日在中国农科院召开的植保(中国) 协会转基因作物研讨会上传来消息,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抗病毒木瓜、抗病毒番茄、耐储藏番茄、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辣椒等5 种转基因食品作物进行商业化种植生产。

”2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及分布2.1转基因棉花的种植2.1.1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情况中国第一代抗虫棉系1997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

10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吸收消化再创新”,至今已衍变出数百种之多。

除新疆因政策限制外,转基因棉花已被全国其他主要产棉区广泛种植。

截至目前,中国棉农使用的基本上是国产的转基因棉花种子。

2.1.2转基因棉花所出现的问题以下是《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9月30日题为《转基因棉引发减产之忧》的部分报道:“普遍的反映是:2001-2004年,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确带来好处:一是农药使用量下降,二是种植成本下降,三是亩产总量上升。

“小虫成大灾。

”黄海农场农科所副所长宋春莲向本报表示,在农场,“近几年盲蝽蟓成为危害棉花的第一大害虫”,用药量因此猛增。

与农场的高效化种植对虫害的感受不同,转基因棉花带来的、困扰分散种植棉农最大的则是病害——这以黄萎病(棉农称为“瘟病”)为首。

承泓良表示,转基因棉花目前面临两大问题,进入了发展的“瓶颈”:一是新基因来源范围越来越窄,虽然品种繁多,但核心的抗虫基因来源狭窄;二是推广后对棉田害虫生态种群的影响研究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了次要害虫的大爆发。

薛的主要结论认为:一,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确实有效果,但刺吸式害虫反而增加,并且在长江流域对棉花蚜虫等害虫基本没有效果;二,对病害没有效果,尤其是黄萎病已年年加重,成为主要的危害棉花的病;三,对棉农经济收入的增加有限,黄河流域稍好,但长江流域不增反降;四,抗虫基因单一,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抗性年年增加等。

”2010年5月14日.Science杂志网络版刊登了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科研团队的研究论文Mirid Bug Outbreaks in Multi—pie Crops Correlated with Wide——Scale Adoption of Bt CottonChina(Bt棉花种植对盲蝽蟓种群区域性灾变影响机制)。

研究人员花了12年追踪观察我国华北地区商业化种植的Bt 棉花(转Bt基因抗虫棉)。

研究表明,Bt棉花大面积种植有效遏止了棉铃虫,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降低,却给盲蝽蟓的种群增长提供了温床,致其暴发成灾。

而受盲蝽蟓虫害冲击的,还有梨、枣等多种作物。

根据绿色和平的报告,室内观察和田间监测都已证明,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可产生抗性。

试验室汰选抗性棉铃虫的试验表明,连续饲喂转Bt基因棉至17代,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性下降至30%,当饲喂至40代以上,棉铃虫的抗性指数增加1000倍。

另外,棉铃虫的寄生性天敌种群数量大大减少;棉蚜、红蜘蛛、棉叶蝉等次重要害虫有可能取代棉铃虫,为棉花带来新的威胁;而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表达亦不平均,农民仍须打药。

2.2转基因木瓜的种植2.2.1转基因木瓜的种植情况农业部于2006年批准了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抗木瓜环斑病毒转基因木瓜,而该品种只被允许在广东省商业化种植,审批号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001号,有效期为2006年7月20日至2011年7月20日。

这意味着:这种转基因木瓜只能在广东省境内种植,任何超过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种植均为违法行为。

而根据绿色和平于2009年2月至3月间,在北京、上海、广东和香港四个地区购买了木瓜样品,送至独立的国际权威检测机构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

结果显示,各地所销售的国产木瓜均为转基因木瓜,仅有沃尔玛超市北京知春路分店所销售的菲律宾进口木瓜为非转基因木瓜。

详细情况见下表1。

表1:京沪穗港四地木瓜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注:检测结果“阳性”表示该样品含转基因成分为了解广东省以外地区是否存在非法种植转基因木瓜的情况,绿色和平于2009年4月,在海南三亚市与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农场进行实地取样,送至独立的国际权威检测机构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

在海南乐东九所镇和三亚市的实地采访得知,当地农场所种植都是所谓的“抗病品种”,绿色和平工作人员怀疑实为转基因木瓜。

检测结果证实,所取样的三个农场种植的木瓜均为转基因木瓜。

结果证实海南存在转基因木瓜非法种植,而且很有可能已经流入食物链。

详细情况见下表2。

表2:海南两省木瓜种植基地转基因检测结果注:检测结果“阳性”表示该样品含转基因成分2.2.2转基因木瓜的相关背景1998年,世界上第一批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木瓜出现在美国夏威夷。

这种转基因木瓜转入了一个抗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 PRSV)的基因,目的在于使木瓜对这种病毒产生抗性。

但是,这种转基因木瓜却通过基因漂流使其他品种的木瓜受到了基因污染,由于污染面积大,造成当地的有机木瓜种植业遭到了严重的损害。

而夏威夷的整个木瓜种植业也因此受到影响。

作为夏威夷木瓜主要出口国的日本拒绝批准这种转基因木瓜的进口申请。

根据2006年的数据,与1998年相比,夏威夷木瓜的种植面积下降了28%,平均每户农民每千克木瓜收入减少了35%。

同时,科学研究显示转基因木瓜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为抗病而导入的外源基因会产生一种蛋白,这种蛋白与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蛋白非常相似。

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确保转基因木瓜的食品安全性[3]。

从1998年开始,美国政府一直游说日本政府批准这个转基因木瓜品种的进口,但是日本政府一直担忧转基因木瓜的食品安全性,并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更多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还是认为这个转基因木瓜的食品安全性值得怀疑。

鉴于转基因木瓜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定论,日本政府至今一直未批准美国转基因木瓜的进口许可。

3外来转基因作物3.1 外来转基因作物种截至目前,经安委会评审,农业部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棉花外,其余进口作物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3.2外来转基因作物相关资料3.2.1转基因大豆黑龙江省,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占国内大豆产量50%),黑龙江是我国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也一直是中国大豆出口的主要供应地,大豆出口鼎盛时期,出口量近百万吨。

对食品营养性和安全性最为挑剔的日本,更是黑龙江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场,上世纪90年代前,黑龙江大豆是日本食用大豆的主要原料,每年的出口量都在30万吨左右。

转基因大豆是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孟山都(Monsanto)公司1994年研制成功的。

它又名抗“农达(Roundup Ready)”大豆,是在高产大豆(该高产大豆种质资源来自中国上海)中导入从农杆菌中复制的一个基因而成。

这种转基因大豆能够经受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瞵的喷洒。

草甘瞵是“农达”除草剂(该除草剂是孟山都公司的专利农药)中的活跃成分,能杀死传统大豆。

因为抗“农达”大豆(转基因大豆)能够免受伤害,因此,大豆及所有的杂草都可以喷洒“农达”,这样既杀死了杂草又保住了大豆。

1995年孟山都公司通过美国国家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法律保护和认可,拥有了这项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大豆”专利。

随着中国国内对油脂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不断增加。

2002年以前,中国在转基因农产品进口方面未采取任何特定的管制措施,转基因农产品在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出口受阻之后,便将出口目标转向对转基因农产品没有限制进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激增。

2009年l0月至2010年9月大豆累计进口438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60/0,占世界总进口量的54%。

进口大豆将占国内总压榨量的800/0以上。

据统计,1997~2009年底,中国大豆进口量增长了3961万吨,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占世界贸易量的53.3%。

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5480万吨,同比增长28.78%;2011年中国进口转基因5600万吨,同比增长l1%,对外依存度高达8O%以上。

据分析,目前进口大豆占据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三,而且还有进一步蚕食市场的倾向,目前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已占领中国大豆市场的80%。

被认为是国产大豆最后坚守者的九三油脂集团(下称“九三油脂”),还是动摇了。

面对常年开工率不足的状况,九三油脂正在计划将东北地区的非转基因大豆加工工厂进行改造和转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