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4、消毒与生物安全(人卫)
医学微生物学4、消毒与生物安全(人卫)
5. 干热法与湿热法的灭菌效果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原 因
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二、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能干扰细菌DNA的
复制与转录而杀菌。但紫外线穿透力较
弱,可损伤人体皮肤黏膜,常用于空气及
物品的表面消毒。
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γ射线等。可 产生游离基,破坏细菌DNA而杀菌。常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BSL)及国家标准分为四级:
BSL-1实验室 BSL-2实验室
-- --
BSL-3实验室
BSL-4实验室
--
--
思考题
1、试述常用物理灭菌法的作用机制及适用范围
2、试分析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依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危害程度,如何选择相
括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多数病毒
适用于纤维内窥镜、喉镜、麻醉器材等 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
可杀死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死芽胞、
结核分枝杆菌、某些抵抗力强的真菌和病毒
适用于皮肤、粘膜、物体表面和地面等
包括季胺盐类消毒剂、氯乙定、高锰酸钾等
四、消毒剂的应用
消毒剂
含氯消毒 剂 过氧乙酸 戊二醛 碘酒 碘伏 乙醇 新洁尔灭 高锰酸钾
细菌
浓度
种类
作用时间
环境
有机物 温度 酸硷度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指防范、处理微生物及其毒 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的核心是防扩散和防感染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及群体 的危害性将其分为四类:
I类(29种)-引起严重疾病,我国尚未发现或已消灭 II类(70种)-引起严重疾病,易直接或间接在个体间传播 III类(275种)- 传播有限,所致感染可预防或治疗 IV类- 通常对人或动物无致病性
滤菌器
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 通过, 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生物洁净技术(HEPA)
初、中、高三级高效分子空气过滤器,除去0.55μm的尘埃,并采用合理气流方式以洁净空气 生物洁净室装有高效或亚高效过滤系统,如无 菌护理室,无菌手术间等
四、超声波杀菌法
频率高于20kHz/s而不被人耳感觉到的声波。
机制:通过其过水时的空化作用在液体中造成压力 改变,应力薄弱区可形成小空腔,空腔逐渐
增大,最终崩破而裂解细菌,对G-菌较敏感。
用途: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
五、低温与干燥
冷冻真空干燥法: 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
用途:保存菌种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杀菌机理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如酚类、醇类、酸碱类等
烷化剂:甲烷、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等 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漂白粉等
Hale Waihona Puke 三、按杀菌能力分类
高效消毒剂
可杀死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适用于不耐热力,但要进入体内的物品
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
类消毒剂、环氧乙烷等
中效消毒剂
不能杀死包括芽胞,可杀死繁殖体(包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 滤过除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1. 杀菌机理
高温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2. 分类
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3.干热灭菌法
焚烧:直接点燃物品或将其置于焚烧炉内,是最彻
底的灭菌方法,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适用于接种环或试管 的口灭菌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含物逸出。如表面活
性剂、脂溶剂等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及代谢。如重金属类、某些氧化
剂等
二、常用消毒剂种类
醇类:乙醇、异丙醇等,75%的乙醇最常用。 酚类:石碳酸、来苏、氯已定等
重金属类:红汞、硫柳汞、硝酸银等
氧化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
表面活性剂:苯扎溴安、度米芬等
灭菌温度取决于蒸汽压力。
利用高压蒸锅,在103.4kPa蒸汽
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
可杀死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消毒。
流通蒸汽消毒法: 利用100 ℃水蒸汽消毒,经15-30
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不能将
芽孢全杀死
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通蒸汽间歇加热以达 到灭菌目的
用于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或食品的消毒。
微波:利用高频电磁波的热效应灭菌,其热效应具 有一定的穿透性,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常 用于食品、药品、非金属器械及其他物品的
消毒。
三、滤过除菌法
利用滤菌器的机械性阻挡,除去液体或空气中 的细菌。 主要用于血清、毒素、抗生素、酶制剂等不耐 热的液体及空气等的除菌。
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其生长极易受外界环境 因素的影响。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可抑 制或杀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
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
能杀死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灭菌
sterilization
无菌
asepsis
不含活菌
无菌操作
防腐
antisepsis
干烤:利用干烤箱,加热160-180℃ 2小时,用于
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4. 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特定 微生物。用于牛奶、啤酒等消毒
煮沸消毒法:100℃水煮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 用于餐具和小手术刀剪的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
医学上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常用浓度
有效氯量25mg/L 0.2%-0.5% 2% 2.5% 2% 75% 0.4%-1.6% 0.1% 饮水
适用范围
皮肤、物体表面、空气 医疗器械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医疗器械、皮肤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皮肤、黏膜、食具、蔬菜等
五、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种类
数量
消毒剂
应的操作实验室?
预习:
噬 菌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