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本阶段历史主要包含两条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先后发起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一是中国各阶级(地主、农民、资产阶级)各阶层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懈抗争和探索列强侵华史:(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状况对比)(1)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财政空虚,闭关锁国。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2.鸦片战争的影响A、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议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注意:五口通商、尤其是协商关税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②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五口通商章程》内容: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破坏);B、《虎门条约》内容: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力。
后来英国曲解这一条约在上海开辟了第一个租界(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要注意当中有“修约“要求,是引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端①社会性质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表现:A、政治:战前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B、经济:战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战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由推翻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双重任务。
④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战争概况(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修约”失败(3)借口、导火线:“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4)事件经过:①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
②过程:攻占广州→攻占天津→攻占北京③1860年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2、《天津条约》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方便了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使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中汉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向列强开放深入内地的港口);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列强开始垄断中国的内河航运权);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⑤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3、《北京条约》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在界限街以南)给英国;④准许华工出国(掠夺劳动力);⑤对英法赔款各增加到800万两白银。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侵吞了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表现:⑴在政治上:①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如:广东巡抚柏贵降敌并为敌所用,在广州..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条约规定列强在京设公使,更方便了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洋务派产生。
⑵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增开汉口..为通商口岸),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三)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急需对外扩张。
②西方列强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纵容日本侵华。
③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④清政府的被动。
2、黄海、辽东、威海之战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1)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由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致使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2)辽东战役:日军进行旅顺大屠杀(3)威海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日本是侵华国家中获得赔款最多的国家,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苏州、杭州为商.........................;③开放沙市、重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反映出19世纪....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末,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进行资本输出的目的),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1)消极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积极影响:A、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B、政治: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挽救国家危亡C、思想:甲午战争证明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在中国行不通,取而代之便是资产阶级所宣传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思想。
综上所述,甲午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4、台湾人民的反割占斗争,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徐骧、刘永福、邱逢甲(四)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签订时间:1901年(2)内容及危害:A、内容:赔款白银4.5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危害: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B、内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
(危害: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大本营)C、内容:铲除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的沿线要地。
(危害: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至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
)D、内容: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对镇压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永不叙用【最能够反映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
(危害: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E、内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为六部之上。
(...........危害: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注意: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中,根据列强的发展阶段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二、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行资本输出1、结合有关史实,比较说明19世纪40~60年代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活动有何异同?简析其原因。
⑴.同:①.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侵略权益,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使其侵略势力不断深入;③.向中国倾销商品,占领中国市场;⑵.异:①.前者战争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门户,后者增加了政治经济上瓜分中国;②.前者商品输出为主,后者突出了资本输出;③.前者列强侵华中既勾结又争夺,以勾结为主;后者既争夺又勾结,以争夺为主,并扶植中国反动势力,使中国面临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⑶.原因:前者西方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以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为目的;后者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进一步加紧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为目的;2.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试用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原因。
⑴.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武装侵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⑵.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列强侵华中既勾结又争夺,以勾结为主;战后列强侵华中争夺日益加剧,给中国带来更多灾难,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⑶.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原因:前者西方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以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为目的;后者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进一步加紧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为目的;⑷.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对新式企业垄断削弱,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接受列强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⑸.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战后为救亡图存,不但学习西方技术,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相继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使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加之上中国战败,证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走不通,使民族资产阶级意识到要挽救中国必须改革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