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废复习题#精选

固废复习题#精选

第一章1、固体废物(概念):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危险固废: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具有毒害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害特性。

3、固体废物是所有污染物来源和病原体归宿。

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二是综合利用废物资源。

控制措施:对于工业固体废物: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2)采用清洁的资源和能源3)采用精料4)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5)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环保意识6)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7)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8)进行综合利用9)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对于生活垃圾:1)鼓励城市居民使用耐用环保物质资料、减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2)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3)改进城市燃料结构,提高城市的燃气化率。

4)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

5)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处置,通过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置等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措施,减轻污染。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化”原则:减量化:通过实施适当技术,一方面减少固废排出量,另一方面减少固废容量。

无害化:通过采用适当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热解,分离,焚烧,生化耗氧,厌氧分解)。

资源化:从固废中回收有用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

“三化”之间的关系: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的原则,其各个环节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但减量化是基础,根本措施是实行“清洁生产”和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实现了减量化就相应实现了资源化和无害化。

同时,实现减量化必须以资源化为依托,资源化可以促进减量化、无害化的实现,无害化又可以实现和达到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因此,在具体措施方面,也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

6、“全过程”管理原则:由于固废本身是污染源头,故需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储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

“3C原则”: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

“3R原则”:减少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固废从产生到处置全过程控制五阶段:清洁生产—系统内回收利用—系统外回收利用—无害化稳定化处理—最终处置。

7、固废管理制度:1)分类管理制度2) 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3)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4) 排污收费制度5) 限期治理制度6) 进口废物审批制度7) 危险废物行政代替执行制度8)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9) 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制度第二章1、城市垃圾清运操作方法:移动式、固定式移动式:将装满垃圾的容器用牵引车运往中转站或处理场,垃圾卸空后将空容器送回原处或其它垃圾集装点,如此重复进行垃圾清运。

固定式: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放回原处,垃圾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置场。

2、计算题(书上21~26)例1:某住宅区垃圾量280m3/周,拟用一垃圾车负责清运,实行改良操作法的移动式清运。

该车集装容积为8m3/次,f=0.67,垃圾车采用8h 工作制。

求清运该住宅垃圾,每周需要的清运次数?累计工作时间(h)?已知:平均运输时间为0.512h/次,容器的装车时间为0.033h/次;容器放回原处时间0.033h/次,卸车时间0.022h/次;非生产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25%。

解:①集装时间:次/066.00033.0033.0h t t t P dbc c u c p hcs =++=++=②清运一次所需时间:次/80.025.01512.0022.0066.01h t s P T hcs hcs =-++=-++=ω ③每日每车行程数:d T H N hcs d /次108.08===(如计算结果是小数,向下取整) ④每周所需行程数:2.5267.08280V ≈⨯=⋅=f V N w w (进位取整53次/周) ⑤每周所需工作时间:周/4.428.053T h N D hcs w w =⨯=⋅=例2:一商业区采用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收集垃圾。

废物量229m3/周,容器大小6.1m3,f=0.67,收集点到收集站间往返平均距离为25km ,a=0.022h ,b=0.01375h/km ;废物收集点间平均距离0.16km ,a0=0.06h ,b0=0.042h/km ,ω=0.15。

已知:收集车容积23m3,r=2,废物收集时间为0.05h ,处置场停留时间(s)0.10h 。

计算每周清运次数和每周实际工作时间。

解:(1)每一行程倒空容器数:3.1167.01.6223=⨯⨯=⋅⋅=f V r V c m t (取整C t =11)(2)集装时间: hN t t c P p dbc uc t scs 217.1)16.0042.006.0()111(05.011)1(=⨯+⨯-+⨯=-+⋅= (3)每周行程次数: 98.4223229=⨯=⋅=r V V N ww(4)每周工作时间:)1()(ω-⋅+++⋅=H bx a s t P N D w scs w w (t w =N w 取整值) =周/35.1)15.01(8)22501375.0022.010.0(5217.198.4d =-⨯⨯⨯++⨯+⨯ 例3:某住宅区生活垃圾量约为250m 3/周,拟用一收集车负责清运工作,实行改良操作方法的拖曳容器系统清运。

已知该车每次集装容积为7m 3/次,容器利用系数为0.67,清运车采用8h 工作制,试求为及时清运该住宅垃圾,每日和每周需出动清运多少次?累计工作多长时间?(作业题)第三章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预处理是以机械处理为主,涉及废物中某些组分的简易分离与浓集的废物处理方法。

目的是方便废物后续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操作。

2、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压实、破碎、分选、脱水3、压实(概念):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量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目的:①减容:增大容量、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②稳定化: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压实原理:排气,减少空隙率,使固体废物致密化。

适于压实处理的主要是压缩性能大而复原性小的物质,如冰箱、洗衣机、纸箱与纸袋、纤维、废金属丝等。

木材、金属、玻璃、塑料块等本身已经很密实的固体或焦油、污泥等半固体废物不宜作压实处理。

4、破碎(概念):利用外力客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成为破碎;是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成为磨碎。

影响破碎过程的因素:物料机械强度(硬度、解理、韧性、物料的结果缺陷)和破碎力 破碎方法:干式破碎、湿式破碎、半湿式破碎(湿式破碎、半湿式破碎在破碎的同时兼具分级分选的处理)5、分选(概念):就是将固体废物中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废物组分采用适当技术分离出来的过程。

方法:人工分选、机械分选(筛选、重力分选、光电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摩擦与弹跳分选)影响筛分效率的主要因素:a.筛分物料性质的影响,包括粒度组成、含水率和含泥量、颗粒形状 b.筛分设备性能的影响,包括筛面种类、筛孔形状、筛孔尺寸、筛子的运动状况、筛子的长度和宽度、筛面的倾角 c. 操作条件的影响,主要有3点:(1)要连续,均匀给料: 确保稳定的工作状态。

(2)要控制给料量:过大,易堆积,难松散;过小,处理能力降低。

(3)要及时清理和维修筛面:确保正常的筛分效果。

6、脱水:固体废物脱水的方法有浓缩脱水和机械脱水两种。

固体废物的水分按存在形式分为:间隙水、毛细管结合水、表面吸附水、内部水1) 浓缩脱水目的:去除固体废物中的间隙水,缩小体积,为输送、消化、脱水、利用与处置创造条件。

方法:①、重力浓缩法:依据固体颗粒与溶液间存在的密度差,借重力作用脱水,脱水后含水量一般在50%。

②、气浮浓缩法:依靠大量微小气泡附着在污泥颗粒上,形成污泥颗粒-气泡结合体,进而产生浮力把颗粒带到水表面达到浓缩的目的,用刮泥机刮出的过程。

、离心浓缩法:利用固体颗粒与水的密度及惯性的差异,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固体颗粒和水分别受到大小不同的离心力而被分离的过程。

2)机械脱水原理:利用具有许多毛细孔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以过滤介质两侧产生压差作为过滤的推动力,使固体废物中的溶液强制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固体颗粒被截留成为滤饼的固液分离操作。

是应用最广泛的固液分离过程。

过滤介质:织物介质、粒状介质、多孔固体介质第四章1、固体废物物化处理方法有:浮选、溶剂浸出、稳定化/固化处理等2、浮选(概念):是根据不同物质被水润湿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

原理:是通过在固体废物与水调成的浆料中加入浮选药剂扩大不同组分可浮性的差异,再通过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目的颗粒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浮于浆料表面成为泡沫层后刮出,成为泡沫产品;不上浮的颗粒仍留在浆料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

浮选药剂:捕收剂(黄药)、起泡剂(松油、松醇油)、调整剂(活化剂、抑制剂、pH调整剂、絮凝剂、分散剂)浮选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调浆、调药、调泡三个程序。

调浆即调节浮选的料浆浓度。

浮选的料浆浓度必须适合浮选工艺的要求。

调整浮选过程药剂的过程为调药。

调药包括提高药效、合理添加、混合用药、料桨中药剂浓度调节与控制等。

一般先加调整剂,再加捕收剂,最后加起泡剂。

调节浮选气泡的过程为调泡。

影响浮选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物料性质(如颗粒的润湿性、颗粒的大小等);药剂条件(如药剂的种类、用量、药剂的组合等);操作条件(如充气量大小、液面高低等)等。

3、溶剂浸出(概念):采用适当的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有关的组分有选择性地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

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1)物料粒度及其特性:粒度细、比表面积大、结构疏松、组成简单、裂隙和孔隙发达、亲水性强的物料浸出率高。

(2)浸出温度:大部分浸出化学反应和扩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温度升高的程度受到溶剂沸点和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

(3)浸出压力:浸出速率随着压力增加而加快。

(4)搅拌速度:适宜的搅拌能减小扩散层厚度,加快浸出速率,但需通过实验确定。

(5)其他因素的影响:溶剂浓度、固液比、氧分压等。

4、稳定化/固化处理:稳定化/固化处理是处理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性集中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