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②③2 . 我们漫步在秋天的桂花树旁,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花香,这种现象说明了:A.分子具有质量B.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3 .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木炭燃烧C.氢气爆炸D.钢铁生锈4 . 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选项物质类别A空气、干冰、石灰石混合物B氮气、水银、黄铜单质C氧气、蒸馏水、二氧化碳氧化物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碱A.A B.B C.C D.D5 . “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6 . 如图是一个简易的净水器,从上面缓缓地注入滴有品红的水,净水器的下端流出的水变为无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能与品红反应,使之褪色B.品红颗粒较大,不能通过木炭C.木炭多孔,可吸附品红分子D.该实验原理与过滤完全相同7 . 下列有关空气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B.导致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 SO2、CO2、NO2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 21%8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会正确的实验观察方法十分重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黑色气体9 . 根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B.某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验证某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先加入稀盐酸除去,再加入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10 . 我们即将进行“济南市实验能力考察”,考察中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称量时,我们首先要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B.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药品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加热C.向锥形瓶中加入固体二氧化锰,可以直接用手加入D.过滤操作的时候,漏斗的末端要紧靠下面小烧杯的内壁二、填空题11 . 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
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_____。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滴加少量洗涤剂后,就很容易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_____作用;(2)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a”或“b”)。
将10℃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 联合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赤铁矿(Fe2O3)为原料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炼钢炉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13 . 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判断Fe、Cu、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2)在、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种情况。
14 . (材料一)2017年6月4日××晚报报道:位于某市内流河旁,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材料二)今年我国xx地区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干旱,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困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警钟已经敲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刻不容缓,节约用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沿岸居民能闻到垃圾散发的臭味,这是因为分子___________。
(2)采用__________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3)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磷”是指_________。
(填符号)①元素②原子③离子④分子(4)我们常常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去除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性质属于________性质。
(物理或化学)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5)面临淡水资源的短缺,向全体师生倡议“节约用水”。
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一项具体措施____________。
15 .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D.(2)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可分,而____不能再分。
(3)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16 .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属于硬水。
请写出生活中降低井水硬度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进行电解水实验时,发现负极产生了20 mL气体,则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mL;检验跟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处理步骤如图所示:步骤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作用;步骤②中超滤膜呵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①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______,该温度下硝酸钾的____________容液C选填“饱和”或“不饱和”),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该试管进行加热(水分不蒸发)得到如图乙所示溶液,此时溶液和原溶液相比(______)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溶液质量相同D.溶剂质量相同三、实验题17 .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
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试管口加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若要利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则收集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3)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实验室中可以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图 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 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按图 I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②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 刻度处推至15mL 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说明____________。
㈡按图Ⅱ实验时的有以下操作步骤:a.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5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b.点燃酒精灯;c.撤去酒精灯,待试管中物质冷却到室温后再松开弹簧夹;d.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实验结束后,注射器的活塞将停留在约为____________ mL 刻度处。
四、推断题18 .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会反应)。
己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且与B 的物质类别相同,都是氧化物。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1)写出A、B、F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F______.(2)F转化为E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3)C与D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
五、科学探究题19 . 化学实验室常常产生许多废液,经无害化处理后可防止对环境的破坏。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四组实验对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进行鉴别,请你参与实验,并对废液的成分展开探究。
(1)上述四组实验不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____。
(2)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H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将上述四组实验的八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先有大量的气泡,后沉淀消失,得到澄清无色透明溶液。
那么,该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酚酞除外) ?(查阅资料) NaCl、 CaCl2溶液呈中性(猜想)A: NaCl、CaCl2、NaOH B: NaCl、 CaCl2 C:______。
大家经认真思考后,认为猜想______一定是错的。
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废物缸中少量试液于试管,滴入含有稀HNO3的AgNO3溶液_____。
猜想C正确方案二另取废物缸中少量试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固体。
固体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反思)大家交流后,认为实验方案一有问题,你认为原因是_____。
另外,大家共同决定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
再将废液进行______(填实验操作),就可以将废液处理并回收得到NaCl。
六、计算题20 . 取10克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克,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7.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