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3、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教材分析】《给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饥渴已极、几近死亡,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付出这壶救命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
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给予奉献的品格。
【教学建议】这篇短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在阅读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如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指点。
文中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怎么办?这为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句子。
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从文章叙述中可知,这个人万一把水灌进吸水器吸不出水,他就选择了死,这对一个求生愿望强烈的人来说真是太难太难了。
但这个人最终选择了把水灌进吸水器,他冒着危险,到底为了什么?为的是给像他一样濒临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壶救命之水。
这个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了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在阅读讨论中,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比如,这人没有把水灌进吸水器,而是喝了个痛快,后来……,或者他把水灌进了吸水器,却没把水吸上来,于是……,让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的结局,并加以评价,从中理解人物的品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下面的教学片段可供参考。
一上课,我竭力和大家一起品读文章的第一段,大家仿佛看到了主人公蹒跚的步履、干裂的嘴唇、冒烟的嗓子、绝望的目光……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你,从心底里说,你会怎样对待那壶水。
”一向文静、沉默的小明说话了:“我肯定会喝掉那壶水,我实话实说。
”我立即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
有了前面对旅人身处绝境文字的品读,同学们都觉得小明说得的很有道理。
此时,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已经敞开了心扉。
是呀,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谁又能轻轻松松的说大话呢?我深情地面向大家说:“是呀,老师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选择,一面是唾手可得的生,一面是无法预料的结果。
但是除了小明这样的选择,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小强说话了:“我选择把这壶水灌入抽水器,因为人不能那么自私,如果把那壶水喝掉了,那以后到这里来的人就喝不到水了。
”我问:“你确定会那样做吗?”他说:“确定!现在我确定!但……如果真的碰到这种事,我就不知道我会不会……但我还会像我说的那样做的!”两种不同的选择,无所谓对和错。
我很快地让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沙漠中,来到那位旅人曾经作出抉择的地方——沙漠中的小木屋,师生的对话开始了。
师:茫茫的沙漠,一望无边,寸草不生;骄阳似火,仿佛要烧焦每一个在沙漠中的的活物。
蹒跚着,第一种旅人出现了,有请小明(刚才坚决地说要喝掉那壶水的学生)!小明:(一愣)站了起来。
(同学们掌声热烈)师:远方来的人呀,你感觉如何?小明:又饥又渴,快撑不住了!师:你来到了小木屋,看到水壶和纸条了吗?小明:看见了,我受不了了,我马上就要喝掉那壶水。
师:你就不管纸条上的忠告?小明:管不了那么多了。
再说一壶水倒进抽水器,说不定抽不出水来,那我不悔死了?师:那你喝吧!(小明作喝水状,学生笑)师:甘甜的水顺着这位旅人的冒烟的嗓子,流进了他的身体。
他终于走出了沙漠。
可是一年后又有一个旅人来了,他又饥又渴,他也来到了小屋中,看到了什么?学生1:抽水器。
学生2:空空的水壶,和一张纸条。
师:心情如何?会怎样做?生1:难过极了!会哭出来。
生2:(抢着说):简直是绝望!把水壶摔在地上,撕碎纸条。
师:一年又一年,不断有又饥又渴的旅人来,也就不断重复着上面的一幕,一个个生命消失了,一具具白骨铺满了小屋周围的沙路。
而另一位旅人却是这样做的,有请小强(那位决定要把水倒进抽水器的学生)!(在进行前面同样的问话以后,小强决定把水倒进抽水器中)师:喝了水,你干了什么?小强:我把那只水壶装满了水,并且在那张纸上添了一句话。
师:后来的旅人又是如何的呢?生1:他们会看到一张写了两句话的纸条,和满满的一壶水。
生2: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水倒进抽水器里?师:毫不犹豫?会吗?生3:会,因为前面已有先例,纸上的话让人确信无疑。
生4:可能第二个人也会再写一句话。
师:写什么?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就在那张写有旅人话语的纸条上再添上你自己的话吧!学生:“相信我们的话吧,你一定会打出水来的。
”“不要犹豫了,上面的话没错。
我已经饱尝了生命的甘泉。
”“生命之花将在你手中绽放”“相信一个从死亡边缘走过来的人的话吧,诚信为做人之本”《给予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讨论,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2.深刻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流露真情,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茫茫的沙漠,结识了一位孤独的旅人。
他在滚滚的黄沙中艰难行走,已经行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用真情和爱心编织起来的文章。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讲讲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导入文章中心句:“怎么办,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出示中心问题: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对于主人公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的。
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又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通过对沙漠人处境的感悟,我们能体会出这个抉择之难,通过设想不同选择后的不同结果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抉择之难。
在这样艰难的抉择之下,更能体现出这个人所做出的选择之伟大,其品格之高尚。
1、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生读第一段)抓住“迷失方向”“饥渴难忍”(学生的生活体验)“濒临死亡”(濒临的意思)“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等关键词体会这个人处境的艰难和危险,抓住“苦苦支撑”“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体会这是一个求生愿望强烈的人。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处境的艰难和求生愿望的强烈。
2、师:这样一个在黄沙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的人却意外地发现远处有一间小屋,便满怀希望地走了过去。
他有了什么发现?指生读第三段。
生:汲水器、水壶、小条什么是汲水器?(生补充相关资料)体会一下当他发现这三样东西时心情是怎样的?(从开始的满怀希望到失望气恼至极,到后来果然发现水壶里装满清水时的欣喜。
)指导朗读(读出这个人的内心变化)3、这里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纸条上的内容(投影纸条上的话)指生读,你读出了什么?(生)师:这意味着让这个人放弃这壶水,怎么办?这位在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投影这句话)什么是抉择?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默读课文静心思考)生:可以与选择比较理解、体会;联系前文对沙漠人的处境描写体会,还可以让学生从两种选择的不同结果去体会(处境艰难的词,求生愿望强烈的人;一种是把水倒进汲水器,可能会抽出水来,也有可能不出水,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另一种是喝下去,那样就会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是今后从这过路的和他一样濒临死亡的人就再也不可能有水喝了)师:这样一个处境艰难、0濒临死亡而又有着强烈求生愿望的人,面对着一面是唾手可得的生,一面是无法预料的结果,这真是一种艰难的抉择呀。
思考如果是你面临着这样艰难的抉择,你会怎样做(自主思考,引发讨论)。
在讨论中,引导学深感受水的重要和抉择的艰难。
师:这个人是不是很轻易地做出了选择,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品读“犹豫再三”,从这个词你体会出了什么?(这个人的内心的挣扎、矛盾,思想斗争)(为的是给像他一样濒临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壶救命之水)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个人,你可能心中会想些什么呢?(生:换位思考,角色体验)师:那么最终这个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结果怎样?指名读第五段。
此时这个人的心情怎样?读出来(读这段的最后一句,抓住“痛痛快快”指导)师:读到这里,这个人在你心中又有了怎样的印象呢?(体会人物的品质:一心想着他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了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师:这个人按照纸条上说的把壶装满了水,同时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投影纸条内容)指生读:你怎么理解(深入体会:人在面临困难,面临抉择时,要放弃眼前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不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还能帮助他人,抓住“置之度外”理解)从这眼前的一壶清水中你能想象到什么?(这是前人传递下来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心,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进行这“艰难的抉择”。
)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壶中的清水,你觉得着壶清水中还蕴含着什么?(爱心信任生命)这时如果再让你选择,你会怎样做?为什么?揭示“给予”的意义:为了别人的生命,奉献出自己的所有,这就是“给予”。
我们的主人公和你一样,也把这壶水倒进了汲水器,当他把爱心传递下去之后,他终于品尝到了甘美的泉水。
品读相关的句子。
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四、自主作业(任选其中一项)1.让这份爱在你手中传递下去,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
2.阅读一篇以“给予”为主题的文章。
推荐篇目:《给,永远比拿快乐》(高尔基)3.续写这个故事,让这份爱心在你的笔端延续。
五、升华主题播放《爱的奉献》视频课件,结束升华主题。
《给予的故事》文本解读:本文讲述了一位在沙漠中迷失方向,饥渴难忍的人在濒临死亡时发现了一壶救命的水,面对艰难的选择,他最终付出了这壶救命之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
这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在面临艰难的抉择时,要能舍弃个人的利益,眼前的利益,一心想着他人,有要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重要的。
文中有很多关键的词句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也传递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我们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关键。
1、课题。
从课题看,作者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关于奉献的故事,同时也传递了文章的主旨就是奉献、给予。
2、两个纸条上的话。
这两个纸条都是写给陌生人的,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帮助和奉献。
第二个纸条的内容体现了沙漠人从这件事中体会到的人生真谛:那就是人在面对死亡,面对困难、面对抉择时,如果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舍弃个人的利益,眼前的利益,那你将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而且还能造福他人。
这两张纸条的内容是相互给予、无私奉献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传承。
3、描写沙漠人当时处境的语句。
“迷失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苦苦支撑”、“拖着沉重的脚步”、“满怀希望”、“气恼至极”等。
文章中这些对沙漠人处境描写的词语可以让读者更真切地体会到他当时是多么饥渴,多么艰难,多么危险,这些都为后面我们能更深切地感受沙漠人在面临抉择时的艰难,体会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之伟大,其品质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