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应具备六种理念

企业管理应具备六种理念

企业管理应具备六种理念
吴建国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屯兰多种经营分公司
【摘要】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纲领是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它统领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工作方法等诸方面。

同时,企业管理的理念还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情况,针对企业应具备和坚持的管理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理念企业经营
一、企业应具备和坚持效益理念效益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如果没有了效益,企业就不能得到发展甚至无法生存,这是一个企业的本质,因此应该将追求效益作为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

企业的效益,具体而论包括了两方面,其中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基础,社会效益则是企业发展的表现。

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就是利润最大化,投资必须获得回报。

但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该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并以此作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根据。

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贯彻这一理念,努力提高投资回报率,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内部应明确一点:不讲究回报的投资是挥霍,而回报率低下的投资就是浪费。

为此,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坚持做到绝不实施无效益的项目,并且效益低得项目不能轻易下手。

尤其是在现代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一旦面临资金紧缺的情况就要更为慎重。

看准了项目才好动手,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效
益。

否则,企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坚持效益理念还要注重人的因素,在企业内建立管理者的岗位竞争机制,员工的合理用工机制等,使得企业上下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以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值。

二、企业应具备和坚持顺势而变的理念现在的经济大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面临的形势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也随着不断改变。

因此,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随着形势进行改革。

改革也就是要更新企业内部的经营观念和思维方式,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更是要对企业内外的情况变化时刻给予关注,以便围绕着这些变化不断做出分析、决策。

坚持顺势而变的理念,必须勇于突破固有思想的束缚,按照市场的规律,调整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企业的发展,想要顺应形势做出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前期的积累。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积累,就没有资本去创新和改革,那么所谓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比如说,一个公司经营一年下来,除去上下员工的薪水与奖金外就没有利润,那就等于公司白干了一年,仅仅只是解决了生存问题。

但是新的一年想要再发展壮大,就缺少了最重要的经济积累。

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强调积累的意识去推动改革和创新,保证稳定各项经济指标的基础上,不断谋求发展。

如此才能使企业的经营走上良性循环,步入和谐发展的轨道。

三、企业应具备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的主体是员工,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使得企业和员工彼此间得到最佳的融合,才能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个人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使得员工对企业有着更强的融入感。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不断增强员工的素质,应在企业内部实行岗位竞争制。

任何一位职员如果想要获得更理想的待遇或岗位就必须竞争,以能力说话。

企业为了不在市场中衰败,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同理。

职工为了在企业中立身,就必须参与企业内部的竞争。

通过企业内部的竞争、培训等方式,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能够得到稳步提高,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上取胜打下最坚固的基础;企业在提高效益、壮大企业之后,又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坚持效益的理念,可谓是相辅相成。

四、企业应具备和坚持“按效益分配”的理念无论是前面的效益理念或是“以人为本”的理念,都强调了企业获益后对员工的激励,而最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分配制度。

员工是单独的个体,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员工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导致了工作效果的不一致,为企业所创造的效益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企业可以通过按效益进行分配的原则,去认可不同员工的工作价值。

“按效益分配”,可以通过推行绩效考核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并且对分配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建立一个以业绩决定收入的差异化分配制度。

员工之间收入的差异化体现了每个人的价值,这就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可供拓展的空间,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员工能够自主自发地做好工作,如此企业的运作就会更加稳定向上。

五、企业应具备和坚持培训理念前文提到,由于企业是会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的,因此为了使员工的观念和技术都能与企业一同发展,一同成长,可以将定期的培训列入员工的福利之一。

比如,企业可以在内部开展一些技术类的比赛,或是对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将优秀的工作经验传播开来。

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步骤,为员工设置一些培训的课程。

培训内容除了必要的工作技能外,还能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制度等纳入在内,让员工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在工作中把个人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逐步清晰,并最终得到实现。

特别是针对企业的营销类人才以及技术管理类人才,更要实行动态管理,使之能与企业的步骤合拍。

另外,在培训方式上,应根据员工的特点不断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模拟演练、分析交流等更为积极的方法取代老旧又笼统的讲座,并根据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分层施教,力求各岗位的员工都能有所得,灵活用。

如此效果强、质量高的内部培训,才是企业发展的取胜之道。

六、企业应具备和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的是共赢。

这个共赢除了企业与外部的共赢,还有企业内部的共赢。

企业应积极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非竞争性的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对于竞争性企业也可以尝试以互利互补的方式,联合更多的资源,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让企业与外部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以达到提高竞争力。

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同时,企业也通过资源的整合,降低了运营成本,变相地让效益得到扩大,最终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也不可能不产生冲突。

“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了企业的管理层应及时解决好内部矛盾,使得企业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能够得到恰当的处理。

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公平公正,以合理、正义地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

其中,要特别注重管理层的自律,“其身要正”。

许多企业的内部矛盾往往是因为管理层侵犯了普通职工群众的利益而产生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在每一个决策之前都必须兼顾到公平和公正,以企业大部分人的利益为行事基准。

同时,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来化解企业的内部矛盾,让共同利益透明化、公正化,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七、结语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需要更有效的经营管理,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和坚持相适应的理念。

理念指导实践,拥有合适的管理
理念,必定能够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张国全,企业领导者应树立的六种理念[J],领导科学,2005(18)
李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哲学思考[M],中国高等教育,2005(9)
李红霞,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余熏,教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新思考[J],审计与理财。

2006,(9)
孙丕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现代商业,2007,(7)133经营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