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
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
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
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
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
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调查分析:(许琳)为了了解我们大学生的心理求助状况,我们小组在前段时间进行了有关大学生心理求助的调查,一共有近一百人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大二的学生占53.95%,大一的学生占32.89%,高中生占9.21%,大三和研二以上各有一名。
男女生比例刚好1:1。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生活是充满快乐的,有59.21%的同学在生活总会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55.26%的同学经常是对人友善的,51.32%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然而在生活中同学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情况也是很高的,有64.47%的同学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焦虑情绪,甚至超过了出现愉快情绪的同学比例,53.95%的同学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郁闷情绪,39.47%的同学经常出现冷漠情绪,有22.37%的同学经常出现对他人的敌对情绪。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出现压力过大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调查发现,经常出现压力过大和偶尔出现压力过大分别占比23.68%和67.11%,远远超过了基本没有出现过压力过大同学的人数。
可见,正确的寻求心里求助,及时调节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读数据略)很少有同学遇到过温饱问题,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遇到过学习问题、感情问题、生涯规划问题,近半数调查的同学遇到过人际交往问题,而他们在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们发现大部分人会选择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但是仍有28.95%的同学无法做到这么积极,他们选择不面对,放任不管,日渐消极。
在这些积极面对的同学中,很多同学选择了找家人朋友倾诉,也有同学选择吃东西看电影听音乐唱歌打游戏来进行自我调节,也有同学选择错误的发泄情绪方式,这里就不进行举例了,但是几乎没有人会选择找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
(读数据略)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中,有近70%的同学希望有人能在自己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提供参考意见,可见,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选择恐惧症,很怕自己做错选择,这也成了困扰大学生的一个主要问题。
同学们基本不选择心理健康工作者进行咨询的理由是多方面的。
(读数据略)大部分同学觉得心理健康工作者目前并不是很能理解同学们的心里想法,不知道同学们想要什么,所以即使找了心理咨询者进行咨询也无济于事,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更多的深入同学中与同学沟通,更多的同学才会主动去寻找心理健康工作者咨询、寻求帮助。
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刘静怡)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
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南昌大学某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为第一名。
自卑,看不起自己。
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
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
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她是个冷漠、孤傲的人。
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
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
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
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
该女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
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
其次,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
再次,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而,她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她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第四、但给她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汪劼)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第三在学习上,大多大学生是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相对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尤其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几乎贯穿其全部生活,我们像一群羔羊,被学校、家长和社会形成的合力驱赶着涌向通往高校的独木桥,对人生、社会、未来的思考几乎被成堆的作业和试卷所淹没,取而代之的是对大学的非理性憧憬和崇拜。
但当中的一部分人真的进入高校后,却突然发现原来一直向往的神圣殿堂与中学一样单调无味和充满荆棘,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考试依然无休无止,成绩排名竞争激烈,各种资格证书仿佛成为塑造未来栖身之所的钢筋与水泥,没有改变的永远是“三点一线”,改变了的是应试教育更加激烈悲壮和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
经过高考争夺战后,疲惫的身心还没来得及放松和休息,却又开始肩负起父母的期望、家庭经济的压力和对个人前程的惶恐,在强手如林的同辈人中竞相前奔。
连续的疲于奔命,很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异常脆弱。
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
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
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途径(吕星仪)个人:1 通过自身观念及态度的转变。
当代的大学生必须在生活上养成好的习惯,饮食要合理、睡眠要充足,而且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迅速调整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对自己要有新的认识和了解,要认可自己。
因为我们的行为方向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所以在认知方面,必须改变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走入误区;而且态度也要端正,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只有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才能够使事情做到事半功倍。
2 大学生需要对心理求助进行认知调整,以消除对心理咨询的恐惧许多大学生认为:器质性疾病或躯体性疾病是真正的疾病,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的,并可以得到亲朋好友的关心、支持、帮助,一旦康复,可以正常地学习、工作;相反,若有了心理疾病,则往往被认为是思想出了问题,是不可彻底治愈的,即使日后康复,也会给心理和生活罩上阴影。
所以,患者不愿意找心理医生袒露自己兴趣丧失、情绪低落、紧张困扰、焦虑不安等情况以及一些消极念头或本能欲望,更不用说接受心理治疗了。
此外,他们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尤其是出现轻、中度心理障碍时,不知道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帮助下能得到妥善解决而主动寻求帮助,只是一味地采取自我调节或寻求非专业人员的帮助,结果延误了治疗。
即使大学生认识到了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一旦想到接受咨询所带来的种种恐惧,也会望心理咨询而生畏。
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对产生心理问题正常性的认识,当出现心理困扰时,应及时求助3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要正确归因,增强情绪控制能力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产生心理问题时把原因归为内因或外因,直接影响大学生是否求助。
把原因归为外因,容易使大学生推卸责任,产生不负责任的心理。
若归为内因,承受能力强的大学生会认为错误不可避免,只要加强学习,正确对待,积极寻求帮助,心理问题会很快解决;而承受能力弱的大学生则会气馁或自卑,对自己产生怀疑,害怕受人指责,认为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羞于启齿,求助动机则不太强烈。
因此,面对心理问题时分清问题的来源,正视自己的不足,正确归因,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求助动机是大有帮助的。
4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
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 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
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
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王小莹)学校: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
学校要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方面检查,建立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真正做到对于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