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染料与颜料

第八章染料与颜料


•分散染料 •活性染料 •冰染染料 •硫化染料
•阳离子染料等
a
33
8.2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一.重氮化反应
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 氮化,芳伯胺常称重氮组分,亚硝酸为重氮化剂。
NH 2
<5 C。
+ HONO +HCl
NNCl +2H2O
+-
NNCl
a
34
重氮化反应机理
色泽的形容词,采用“嫩”,“艳“‘深”三个词, 词尾采用B、G、R 等字母标志色译。B为蓝,G为黄, R为红。 词尾中表示色光及性能的字母如下:B-蓝光, G-黄光 或绿光,I-还原染料坚牢度,K-冷染,L-耐光牢度较 好,M—混合,N—新型,P—适用于印花,T—深等
a
21
2.染料的分类
(1).按染料的结构分类 •偶氮染料 •蒽醌染料 •硝基和亚硝基染料 •靛族染料 •硫化染料
酸 性 紫 4BNS
SO3-
N(C2H5)2
a
29
• 菁系染料(次甲基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一个或多个—CH=
CH3 CH3
C
H
CC N
CH3
H C C C N CH3
阳离子橙R
a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酞菁染料
结构特征:酞菁金属络合物
CN C
N
C
N
N
Me
CN
N
CNC
C N
C
酞 菁 络 合 物
a
31
•杂环化合物
结构特征: 含有不同杂环的有机化合物.
▪ 以红、紫色为主,为一类有待开发的酸性染料。
O
NC3H
HN
酸 性 红 3B C3H
ONH C3H
+
ON
SO 3-
H3C
酸性
COOH
Na3SO
▪ 此外,还有硝基类染料,因性能欠佳,仅存个别 品种。如酸性橙E。
a
32
(2).根据染料的应用分类
•酸性染料 •中性染料 •直接染料 •还原染料
25
•靛族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
O ( C C C C)
共轭基团
O
O
C C
N H
H N C C
O
靛蓝
a
26
• 硫化染料
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S—结构或多硫结构
H2N
S
OO
S
NH3
H3C
N
S
O
N
CH3
硫化蓝BN
a
27
•芳甲烷类染料 结构特征: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几个芳基结构
CH3 H3CHN
C Cl- NH+
古希腊四色说



赤 白
白色
红色
黄绿色
黑色
a
8
传统染色技术和色 彩文化的主体在先 秦时期就已经形成
a
9
a
10
a
11
蒙娜丽莎 Leonardo da Vinci
The School of Athens Raffaello Sanzio
拉斐尔 a
圣母子 Masaccio 马萨乔
12
8.1概述
一.染料的相关知识
CH3 NHCH3
金胺G
a
28
• 下面是一类以三芳甲烷为发色母体的染料,通 过磺化而获得酸性官能团。它们主要以绿、紫 色为主,色泽艳丽但耐光牢度一般。
C2H5
N
C
N+C2H5
NaO3S
酸 性 绿 2G
SO3-
C2H5
N
C
N+C2H5
NaO3S
Cl 酸性绿B
SO3-
C2H5 N
NaO3S
C
N+C2H5
1. 染料的概念:能使其他物质获得鲜明而牢固色 泽的一类物质。
2. 有颜色且可以在纤维上染色。
2.颜色的概念:人们对物体物理性质的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选择反射可见光, 被反射的各单色光以不同比例和不同强度射入 眼,刺激了感色细胞,其分光刺激强度以脉冲 信号传送给大脑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反映。
颜色视觉有三个基本特征:色调、纯度和亮度。
a
13
3.光谱色的范围及其补色
a
14
4.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方式结合 在织物纤维上,使织物具有一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 程。
纤维织物的染色过程,基本上要经过表面吸附、 内部扩散、染料固着三个阶段。 5.对纺织纤维织物了解
a
15
a
16
6.染料的发色机理
•有机化学电子理论认为,原子间键的性质、电子流动性 和激化能的关系、分子结构与颜色的关系存在某些规律。 跃迁类型有:σ-σ* ,π-π* ,n- σ* ,n- π* .
颜色的发生是物质分子中的电子发生π -π* 和n- π* 跃迁吸收可见光的结果.
a
17
7.染料的结构与发色 有机染料一般包括发色团和助色团两种基团
a
19
二.染料的命名与分类
1.染料的命名:
冠称 + 色称 + 词尾
说明:冠称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和性质,又称 属名;
色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
词尾也称尾注,用于补充说明染料的性能或色 光和用途,常用字母表示。
例:酸性媒染蓝黑B
a
20
色称采用三十个色泽名称:嫩黄、黄、深黄、橙、大
红、红、桃红、玫瑰、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 湖蓝、艳蓝、深蓝、艳绿、绿、深绿、黄棕、红棕、 棕、深棕、橄榄、橄榄绿、草绿、灰、黑。
媒染剂
a
5
无机颜料
• 无机颜料中最早使用的是赭石,之后如《尚书》中所载“黑土、白土、 赤土、青土、黄土”逐渐开始使用,赤土如朱砂,黄土如石黄(分雄黄、 雌黄),青土如石青、石绿(即孔雀石),白土如垩土、铅粉、白云母 等,黑土主要是墨及黑色矿石。
a
6
各种矿物颜料
雄黄
赤铁矿
石青
a
朱砂
石绿
7
中国五色图
1.共轭体系与发色 2.取代基对发色的影响 3.金属原子与染料的发色。
a
18
影响结果
1. 分子共轭体系越大、π-π* 跃迁所需能量越小,λmax发生 红移而颜色发生蓝移(深色效应)。
2. 取代基的影响有几种情况: 3. 取代基的诱导、共轭作用:供电子基团发生p- π共轭,共
轭体系增大,颜色发生蓝移;吸电子基团对共轭体系的诱 导作用,也可降低激发能使颜色加深。 4. 取代基的位阻效应:与共轭体系的原子或基团处在同一平 面,发生深色效应;反之,发生浅色效应。 3. 金属原子的引入可使染料分子的共平面性增加,一般发生 深色效应。
•芳甲烷类染料 •菁系染料 •酞菁染料 •杂环类染料
a
22
•偶氮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 —N=N— 基团
NaO3S
NN
OH
酸性橙
a
23
•蒽醌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 O
O 基团或多环酮 。
O
OH
OH
O
茜素
a
24
•硝基和亚硝基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硝基或亚硝基
ONa
NO2
N aO 3S
NO2
黄色酸性染料
a
a
1
中国古代色彩技术
a
2
中国传统染料植物种类繁多
栀子
茜草
蓝草
红花
紫草
a
柞树 3
青出于蓝胜于蓝
蓝草→浸泡→水解→吲哚酚→吲哚酮→缩合 →蓝淀→酒糟→氢化酶→还原→吲哚酚→石 灰(提供碱性)→靛白隐色盐→靛蓝
a
4
除了利用植物的天然色泽,还能通过复 染、套染、媒染得到各种色彩变化
• 复染 • 套染 • 媒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