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境支付基本情况介绍

跨境支付基本情况介绍

跨境支付基本情况介绍一、跨境支付发展历程(一)初创期:1999 - 2004我国第三方支付开始于1999年,首信、环迅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于当年成立。

2004年底支付宝成立标志着行业初创期结束。

期间,第三方支付主要在做银行网关和一些便民增值业务,用户访问往往只能使用IE 浏览器,支付体验很差。

(二)发展期:2005 - 20112005年之后,国内一系列支付平台建立起来,第三方支付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不断尝试。

2005-2011年期间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黄金时期,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的态度发展很大改变,决定最终实施牌照制。

在2011年5月发放第一批牌照。

这个阶段最大的创新是支付宝发明快捷支付,成功率由原来的60%上下增长到快捷支付的90%以上,且有了良好的支付体验。

此时的支付平台架构模式称为账户支付模式,就是买卖双方必须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会员、建立新账户并充值,资金流从用户银行卡划转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银行账户,即现在的备付金账户,用户消费时从虚拟账户进行扣除,并不涉及到实体资金的划转。

该模式模仿了美国第三方支付PayPal。

(三)博弈期:2012 - 20162012-2016年期间是博弈期,支付公司跟监管方和传统金融的关系非常微妙。

监管态度摇摆不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先叫停二维码支付,最终又放开,让二维码支付变成移动支付体系的有效补充,也让中国的移动支付誉满全球。

这个阶段最大的创新是2013年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

它将货币基金份额包装为账户余额进行支付,余额宝支付实际包含两个子交易:货币基金份额赎回交易和余额支付交易,而余额支付交易流程与账户支付的处理流程是一致的。

在这个阶段,支付系统架构变成金融账户的支付模式,除了支付渠道、余额账户和清结算体系,T+0货基、理财等金融产品也被包装到了支付产品体系。

(四)成熟期:2017至今2017年至今,国家政策逐渐明晰,相关条例不断完善。

网联成立之后,所有线上支付全部要借助网联,同时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趋于固化,领头羊就是支付宝、微信、银联三大巨头,小型支付公司只能错位发展,要么待价而沽。

2017年以后,原来一直在默默发展的跨境支付引起了大家注意,并开始布局海外,由于国内业务已经快到天花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在积极进行海外布局,把中国领先的移动支付复制到全球。

二、跨境支付内涵跨境支付:(Cross-border Payment)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方面所发生的国际间债券债务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的行为。

如,中国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国外商家产品或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家产品时,由于币种的不一样,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金转换,最终完成交易,也就是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

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是指支付机构通过银行为电子商务(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交易双方提供跨境互联网支付所涉的外汇资金集中收付及相关结售汇服务。

三、跨境支付政策2013年10月,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批复》,(汇综发【2013】5号)简称5号文件,批准1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

2014年2月18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上海银联、通联、东方电子、快钱、盛付通等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取得了首批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资格。

2015年1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15】7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的试点,将跨境电商单笔限额由等值1万美元提升至5万美元。

根据规定,支付机构开展电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首先需要有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其次需要外汇管理局准许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批复文件。

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不需要外管局的批复,由各地央行分支机构发布相关文件即可。

四、申请跨境支外牌照条件支付机构申请试点开办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应向,所在地外汇分局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报告,载明申请人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组织机构设置、已开展的支付业务和拟申请开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种类有关备案,以及准备情况和工作计划等。

(二)业务运营方案,包括业务办理流程详细说明,资金汇兑和支付整个环节、客户实名制管理、交易真实性审核、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采集报送、备付金账户管理、业务风险控制等内容。

(三)《支付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四)与备付金开户银行的书面合作协议,包含备付金账户管理、支付指令管理、跨境收支申报管理、系统录入管理、数据核对等内容,且明确双方责任义务。

(五)内部操作规程,包括支付机构内部各部门业务分工、操作流程和要求等。

(六)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五、已取得跨境支付牌照的企业列表图一、已取得跨境支付牌照的企业名单六、跨境支付系统架构(一)主营业务以iPayLinks为例,介绍跨境支付主要业务。

iPayLinks 主要有三部分:分别为外卡收单、海外本地化支付、云钱包SAAS 服务。

1. 外卡收单业务外卡收单就是我们作为Visa 、MasterCard 等国外卡组织的代理,通过收单行帮他们将交易收集过来。

用户在iPayLinks接入的商户应用(手机或者网站)中下单支付,iPayLinks作为第三方收单机构接受收单,调用合作方的收单行,收单行收到交易以后,传给卡组织,卡组织再发给发卡行。

外卡收单比国内第三方支付的收单流程要复杂一些,中间多了收单行和卡组织两个交互节点。

2. 海外本地化支付海外的本地化支付聚合。

iPayLinks通过接入海外本地化支付,包括美国Paypal 、日本Konbini(便利店)和Linepay 、英国Maestro 和Solo 、爱尔兰Laser 、法国Carte Bleue 、丹麦Dankort 、西班牙4B 、意大利CartaSi 、德国Giropay 和SofortBanking 、东南亚Mol 集团下的Molpoint 和Molpay 、印尼Unipin 、台湾Mycard 、越南VTCPay 、俄罗斯的Yandex 和Qiwi 、巴西Boleto 、中东的OneCard 和CashU 等。

进行海外本地化支付。

3. 云钱包SAAS 服务iPayLinks帮助海外零售企业和便利店提供二维码支付和钱包服务,把国内成熟O2O 移动支付的成功实践复制到国外。

(二)业务架构图二、跨境支付业务架构业务架构系统平台,主要有五大模块。

一是商户模块,包括虚拟账户、管理平台、多币种收银台、争议管理。

二是资金通道模块,包括接入的国内发卡行、国际卡组织、国内汇兑行、国际汇兑行、境外金融机构、人行外管,还有境内收单行、境外收单行以及汇率服务等机构。

三是业务模块,包括多币种账户托管、预付卡、资金收付、国际汇款、汇兑结算、风控监管等。

四是金融模块,包括跨境贷、外汇余额理财、海外消费信贷、海外代付工资、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

五是跨境核心清结算系统模块,该模块是跨境支付服务输出的大脑,包括支持多币种、多发卡行、多卡种清结算等。

(三)应用架构图三、跨境支付应用架构跨境支付与国内第三方支付在应用架构上有所区别,比如,汇兑损益核算是国内第三方支付所没有的。

跨境支付平台的应用架构主要分五层:第一层是接入层,包括开放API 、收银台、商务门户、钱包SAAS接入服务;第二层是业务平台,包括收单支付平台、账户托管、供应链金融、账单平台、收银台等;第三层是交易核心,包括支持各种交易类型的支付引擎,如,付款服务、充值服务、转账服务、提现服务、退款服务、预授权服务;第四层是基础服务层,包括汇率核算模块(对账中心、汇率核算、差错处理、成本核算)、资金渠道模块(渠道核心、渠道路由、渠道前置、主数据)、资金处理模块(账务核心、会计核心、清结算、备付金);第五层基础设施层,该层为各级上层服务提供基础支撑,包括该层主要是支撑上层业务,包括配置中心、调度中心、消息中心、缓存中心、文件存储、沟通平台、服务治理、流量控制、加解密、应用框架等基础中间件和设施。

(四)跨境支付运营技术整体架构跨境支付整体架构,主要有部署架构、业务架构、系统架构构成,如下图。

图四、跨境支付运营技术整体架构一是部署架构,包括动静分离,静态文件和交易功能分离,提高收银台等前端功能的用户体验;内外网络分离,按不同的业务进行网络隔离,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功能分离,用户相关的业务系统的功能和银行机构监督功能进行网络分离;数据库读写分析,分区分表,进行BD读写分离,对热表热账户进行分区分表优化。

二是业务架构,包括把业务的入口和出口进行分离,有效屏蔽外部依赖的变化;把运营职能进行分离,如风控、资金、商户等运营管理功能构建为独立可插拔的,保证运营平台灵活,同时降低测试工作量;抽取核心服务和支撑服务,如交易服务、汇率服务、认证服务、对账服务、渠道路由服务等基础服务进行抽象化,保证系统功能复用,提高新产品的研发效率;完善资金的对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有效降低业务差错率。

三是系统架构,以业务架构为基础,清晰定义服务分层;构建新技术规范,Java代码规范、数据库编写规范和SOP 操作流程,同时抽取公共服务和组件作为内部开发组件,提高开发的标准化和代码编写效率;优化交易链路,减少同步处理,提高系统吞吐率,同时缩短响应耗时;完善监控机制,从系统、网络等技术监控到业务监控到预警机制,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和完善,保证及时准确发现问题,降低商户投诉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