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模板三篇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朗读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及绘画艺术的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教者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3、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探究新知。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知道学生朗读。
(自豪、骄傲的语气)3、提示这段是一个总起段。
4、学生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5、出示图片,学习建筑艺术。
6、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三绝”7、颐和园的长廊除了以上三绝的特点外,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理解中轴线。
8、认识过渡句9、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
10、学生反馈汇报。
1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思维拓展。
1、思考:颐和园的长廊是那么奇特,长廊上的画师那么精美,此时此刻,你想到谁?你想对他说点什么?2、写作金钥匙。
四、课堂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之美。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对长廊建筑精美的体会,激发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有关颐和园的长廊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杰克,瞧,他向我们打招呼呢。
最近他想来中国颐和园旅游,他知道我们正要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他就带着问题来向大家请教,这节课同学们要好好表现。
二、学习第一部分快来看杰克有问题了:请告诉我颐和园的长廊向世人展现了什么?生:自由读文,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过渡:这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段就是一个总起段。
(边板书:总)猜猜看课文接下来该给我们介绍什么呢?生:介绍颐和园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三、学习第二部分请告诉我长廊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文2——5段。
师:哪一句概况的告诉我们长廊的建筑艺术?用“——”画出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找出来,读一读。
理解为什么设计成“倒挂着的蝙蝠”。
看图师:“福到了”,什么福?生:“福气”“幸福”师:原来这造型不仅是倒挂的蝙蝠型,而且还有深刻的寓意呀。
这造型可真是——”绝”!(竖起大拇指说绝。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生:列数字和打比方。
汉语中的同音字“蝙蝠”和“福到了”中的fú。
A.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
生: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
出示图片生:从气候上看,冬天……夏天……师:从气候上看的确绝妙,真是冬暖夏凉呀!这位置还有什么绝妙的?生: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出示图片)师:这么说来,这个颐和园长廊的位置可真是——绝呀!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凉风习习”、“依山傍水”的含义。
结构绝师:这颐和园长廊的结构绝,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引导:这个长廊长728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廊啊。
这么长的廊居然没用一个钉子!(出示图片) 重点理解“斗拱结构”。
体会哪个字能让人体会到出乎人意料,意想不到。
(“竟”)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
感受“中轴线”的作用,理解什么是“中轴线”。
带上杰克一起去看一看这美丽的长廊吧?(出示图片)小结: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
杰克连连称赞长廊建筑艺术的绝妙!四、学习第三部分。
A.杰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长廊绘画艺术之美呢?自读6——8段,用“~~~”画出介绍长廊画的数量、由来、类型的词句。
B.让学生自由发言。
C.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
D.乾隆微服私访,回到紫禁城。
从哪个词语可以体会出他仍然怀念江南的美景?(留恋) 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他还没有玩够,没有欣赏够?(意犹未尽)E.长廊上的图画包含哪些内容?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F.杰克看完长廊上的画后,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说……G. 小结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长廊中的绘画奇。
这么精美的长廊,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视频观看长廊介绍。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和课题有什么联系?五、拓展延伸1. 请你当小导游,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廊与画吧!2.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3.让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这些文化古迹吧!小学三年级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模板三教学目的:1、了解长廊“三绝”,感受其高超精湛的建筑技艺,唤起民族自豪感;2、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课文精妙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3、通过简笔画,帮助学生把文字换化成画面,培养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第12课。
(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知道了在颐和园里,最的景致就是它那奇特的长廊,而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
在这一节课中,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颐和园的长廊看看,认真地研究那举世闻名的长廊。
(在课题中的“廊”字下画着重线。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中找出一个写出了长廊建筑特点的词,并在这个词下用圆点作标记。
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是哪个词?(生说:精美)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准备好,快速地默读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长廊的精美的?好,开始。
(生读)3、生说“三绝”,师板书:造型、位臵、结构。
划“绝”。
释:指水平或程度达到极点。
4、小结: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先从整体写出了颐和园长廊“精美”的特点,然后,又分别从造型、位臵、结构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这种结构是一种最常见的结构方式,谁记得?(生:总分结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步学习、研究颐和园长廊的“三绝”吧。
三、学“造型绝”1、请小朋友准备自由地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读完以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生读)2、生说(相机板书:全长728米)和体育老师一起认真目测过,728米就是两个从新华书店到学校门口的距离。
(用线条表示蝙蝠,划)3、用“因为……所以……”等因果关联词说“造型绝”,理解巩固这一层的主要内容。
四、学“位臵绝”1、指名读,思考:颐和园长廊的位臵怎样绝?2、生答相机画简笔画①方向标识,学科协同;②北面万寿山;③南面昆明湖)3、这样的位臵,让颐和园的长廊里冬暖夏凉,真是太舒服了!4、指导朗读。
①提出要求:就让我们用舒展的语调,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语气的提示,仔细看书,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②引读师:颐和园长廊建筑的第二绝是什么?(生读)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长廊的位臵吧。
它的北面紧靠什么山?(生读)南边面对的呢?(生读)这山、这湖调节了这里的气候,所以,这里的冬天——(生读)夏天呢?(生读)因此,就算夏天天气再热——(生读)师:凉风习习,轻轻吹去脸上的热汗,多么惬意!5、刚才读的是从气候上看。
那么,如果从环境上看,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又怎样呢?6、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引导想象一下昆明湖上的美景吧。
湖水清凌凌的,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一阵微风吹来,水波荡漾,在阳光下,湖面像是撒了一层闪亮的金子。
看,湖边的小树倒映在湖中,湖上的小桥倒映在湖中,流连忘返的游客的身影,也倒映在湖中!(稍停,生睁眼)7、美吗?(生答)所以,我们的课文才会这样描写呀。
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完吧。
(生齐读“从环境上看”至段末,师相机在“昆明湖”南北画水纹)8、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站在颐和园的长廊上,能看到两侧哪些不同的景色?小朋友都来想象一下,并且说给大家听。
当春风轻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小树——当盛夏来临,昆明湖中传来阵阵蛙鸣——当秋风吹来,落叶沙沙——当严冬已至,漫天飞雪——9、小结: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长廊行走时,你就能发现这些美景!五、学“结构绝”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颐和园长廊“结构绝”的特点。
长廊本身结构“绝”在哪儿?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标记你认为最绝的一句话。
(师范读,生标记)2、生交流,汇报3、释义“竟”:竟然,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理解“精湛技艺”师:这样精湛的艺术,这样灿烂的艺术,这样辉煌的艺术,是来自谁的双手?(生据原文回答)师:是的,来自我们的先辈,来自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真是为此自豪,为自已是个中国人而骄傲!4、指导朗读第4段最后两句(指名读;板:273间,一景一画;读后评析点拨)要点★“273间”:读数字发声要特别清晰;★读“一”字注意变调:yì景yí画;★最后10个字是诗一样的语言(板: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让我们用吟诵诗歌的方法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试后简评:抑扬顿挫)我们来把最后两句读三遍。
第一遍请一、二大组小朋友读;第二遍请三、四大组小朋友读;第三遍请全体小朋友一起读。
请大家注意老师语气的提示,仔细看书,读出自豪的感情。
◆(师引)颐和园长廊一景一画,让人感到——(生一、二组读)◆(师引)颐和园长廊变化和谐,让人感到——(生三、四组读)◆(师引)哎呀,颐和园长廊真像仙境一样!让人感到——(生齐读)5、长廊不仅本身“结构绝”,它在颐和园的整体结构中,还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
请小朋友一边思考,一边轻声地、自由地读这个段落。
(生读)释义▲“中轴线”、“平分”,指简笔画,看图明义;主旋律:文中指长廊是颐和园的最主要景点,游览颐和园,必游长廊;▲典范:(板)▲知名度:试问,稍微有一点园林知识的人,有谁会不知道颐和园的长廊呢?6、朗读展示:读出自豪之情六、总结多么奇妙的设计,多么精美的长廊,多么伟大的建筑啊!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研究,知道了长廊的造型、位臵、结构特点,让我们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把研究所得介绍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下课)板书设计:颐和园的廊与画三绝画奇举世罕见艺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