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整理资料(湘大中文系10级适用,蒋金星老师的重点)考试比例:训诂学40%,文字学30%,音韵学30%。
1名词解释5分*5=25分2简答10分*3=30分(文字、音韵、训诂各一个)3论述题15分*1=15分(训诂)4默写《广韵》和《平水韵》的平入声10分左右5把古文字转化成简化汉字6分左右6标点老师说本题难度最大,古文200字左右14分左右注:1.对标点没有信心的同仁最好带铅笔和橡皮吧。
2.资料中加粗为老师所提供的重点,但不是全部重点,剩余重点要靠各位的聪明才智和多年的考场经验。
3.资料中有国际音标,去打印店打印的时候需要顺便带上国际音标安装包,我在乐园旁边小打印店里安装了,如果不想麻烦的可以过去直接打印,更不想麻烦的可以直接略过那一小节不看,我觉得老师也不会考。
我用人格保证没有任何商业目的。
第二讲音韵学概述一、音韵学基础知识1、三十六字母是怎么一回事(1)汉字的语音结构在唐代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汉字的字音可以分析为声母和韵母(包括声调)两部分。
(2)双声他们把声母相同的字归为一类,叫双声字,有多少群双声字就表示有多少个声母。
(3)字母音韵学家拿一个含有该声母的字代表该声母。
古人专门替这种声母的代表字起了个名称,这就是字母。
古人的“字母”,就是指声母的代表字。
(4)字母的最早创立者(唐代的和尚舍利唐代的和尚首温唐代的和尚神珙唐代少数民族和尚了义)唐末五代和尚守温1923年,刘半农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抄录该馆所藏的我国敦煌写本一个残卷,记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的三十字母表。
(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守温参照梵藏字母,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
(5)守温为什么能创制三十字母一方面,一般的和尚既无官场之逐,又无百姓之辛苦,可以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种学问。
另一方面,佛教经典都是印度传来的,他们使用的梵文是拼音文字。
守温既通晓双声叠韵,又对梵文字母有着深刻的理解。
(6)宋人三十六字母到了宋代,汉语声母又有了新的变化,音韵学家们根据当时语音实际情况,增加了“非、敷、奉、微、床、娘”六个字母,并对原有的个别字母加以调换,重新排列,就成了汉语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掌握三十六字母是学好音韵学的一个关键。
它代表了宋代的声母系统,它可上溯上古声母系统,下探近代以至现代普通话和方言的声母系统。
●其次,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给后代的语音分析和研究语音发展规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拼音字母的制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启发,近代的注音字母和现在的汉语拼音字母都与三十六字母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二、音韵学及其内容(重点在概念,考名词解释)(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的学科,它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
如果以研究内容为出发点,语音学可以进一步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特点)、试验语音学、应用语音学等。
(二)音韵学音韵学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是汉民族特有的学问,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古汉语音韵学也称为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语史上语音、特别是汉字字音情况及其发展演变系统的学科。
●由于古代汉语语音保存在文字中,所以音韵学实际是分析、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科学。
(三)音韵学的内容我国传统音韵学包括三部分:今音学、等韵学、古音学。
古音学古音又称上古音,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
今音学今音又称中古音,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的汉语语音系统。
等韵学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音原理。
●等韵学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韵图和门法。
●韵图是利用图表形式逐一表示一个个反切的读音。
对韵书来说,它把韵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简练明晰地表现出来,对于使用韵图的人来说,韵图是汉语音节拼合的练习表,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准确读出反切读音的目的。
等韵学的精华表现在韵图上。
北音学学者们还提出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建立一门“近代语音学”(有人主张称“北音学”。
)●《中原音韵》:周德清著,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
中原音韵指《中原音韵》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
●汉语音韵学就是今音学、等韵学、古音学及北音学这四个部门的总称。
第三讲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一)(根据韵书和反切分析音类)我国古代出现过不少音韵学著作,记载了若干种语音系统。
运输是古代音韵学著作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依据,东汉末年,人们的语音分析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创造出一种叫做“反切”的注音方法,随后就有人编写了韵书,以后历代都有韵书出现。
一、什么是韵书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
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尾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
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
通过分析韵书的内部分类和反切用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部韵书的语音系统包括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韵,多少个声母,一韵内包含几个韵母,哪些是同音字。
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有所不同。
下面分别介绍中古和近代两种有代表性的韵书体例。
二、《广韵》编纂原理1、中古时期的韵书以《广韵》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三级分类法。
(1)第一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分出的单位是卷。
《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注文共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
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
(2)第二层分类以韵腹和韵尾为标准。
一卷之内,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就是“韵”。
●《广韵》分206韵,其中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每个韵以开头一个字作为该韵的名称,叫做“韵目”。
●如平声的“东、冬、锺、江”,上声的“送、宋、用、绛”等。
●韵基:把“韵腹+韵尾”看做一个单位,是传统音韵学以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这个单位可以叫做韵基。
(3)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字组,称为“小韵”,后人也管它叫“纽”。
●小韵和小韵之间,用圆圈隔开。
●全书共有3800多个小韵,每个小韵在开头的字下注明反切,是本小韵所有字的注音。
并注明该小韵所收的字数。
●小韵中的其他字则只作释义(韵书起到字典的作用),不再注音。
●但有又音的,则注明又切或“又音”,但这种“又音”只管这个被注的字本身,与同小韵的其他字无关。
2、《广韵》分析音韵的局限性这样的韵书直接提供的语言信息由三层:声调、韵、小韵。
它的欠缺是没有明确显示出介音和声母的类别。
完整的韵母由介音、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若要完全把韵母区别开,还应该把一韵之内的字再分更小的类,即把介音不同的字分为不同的类。
以介音、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为条件分出的小类叫做韵类。
此外,一个声母的字还可能因为某种细小的差别而分成两个声类。
韵类和声类的信息都包含在小韵的对立中,需要通过分析反切而间接地获得。
三、《韵略易通》不考四、古代韵书的编纂原理层级分类法,通过对汉字的层层分类揭示音节分析的结果。
现代人则通过这些分类而了解一部韵书的音系结构。
五、反切的系联1、什么是反切:2、反切的原理:把反切上字的声母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反切字的读音。
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被切字相同。
3、清陈澧《切韵考》用系联法,分析《广韵》的声类和韵类。
4、反切系联法反切对古人来说仅仅是一种注音的方法,对于现代音韵学来说则是研究古音的重要对象。
像《广韵》那样的韵书,没有把韵类和声母标石出来,对它的音系细节就必须做进一步分析,才能把声母和韵类都彻底区别清楚。
这一分析是通过分别“系联”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来实现,叫做“反切系联法”。
系联反切上字可以得到声类,系联反切下字可以得到韵类。
5、法切系联法的基础一是反切的基本原理。
二是古书里反切用字的任意性。
6、陈澧系联法的理论原则(四个)一是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一定是双声;二是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必定是叠韵;三是凡两个反切上字同类的,反切下字必定不同类(因为如果同类,就应该是同音字而不必分成另一小韵);四是凡两个反切下字同类的,反切上字必定不同类。
7、陈澧系联法的具体条例同用、互用、递用。
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
”(1)同用:冬,都宗切;当,都郎切;登,都滕切;的,都历切“同用”,就是几个被切字同用一个反切上字,“冬、当、登、的”反切上字同用一个“都”字,无疑为同声类。
(2)互用:当,都郎切;都,当孤切“互用”,就是两个被切字互为反切上字。
“当”、“都”互为反切上字,无疑为同声类。
博,补各切;补,博古切。
每对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同一声母。
(3)递用:冬,都宗切;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递用”,就是一个被切字的反切上字,又被递用为下一个反切的被切字。
“冬”、“都”、“当”递用为反切上字,应为同声类。
例子:西,先稽切;先,苏前切;苏,素姑切;素,桑故切;桑,息郎切“西、先、苏、素、桑、息”为递用,这些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相同的声母。
由此可见,凡是反切上字有“同用”、“互用”、“递用”关系的,必定属于同一类声母。
所以根据基本条例就可以系联出一大批声母相同的字来。
然而,也有些声母相同的字用这种方法却无法系联起来,于是,陈澧又制定了补充条例,以补基本条例之不足。
8、补充条例:两个“变例”补充条例:“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矣,然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
今考《广韵》一字两音者,互注切语。
其同一音之两切语,上二字声必同类。
今于切语上字不系联而实同类者,据此以定之。
”这就是说,有些不能直接系联的反切上字,可以根据“又音”、“互见”的反切间接系联。
一是在反切上字时,有的反切上字明明是同类,却与同用、互用、递用系联不起来。
就把《广韵》中此字下收的“又音”系联。
例子:多,得何切得,多则切都,当孤切当,都狼切都贡、多贡同韵,故“都”、“多”二字实为一类。
二是在系联反切上下字时,有的反切下字实为同类,却无由系联者,据“四声相承”情况定其韵母的分合。
9、陈澧的结论(1)声类结论:陈澧用系联法,把452个反切上字归为40声类。
●声类,指反切上字的分类。
它还不等于声母,一个声母有时可分成两个声类,这是因为反切下字中包括有介音(即“等”),有些声母不能与i 、u、ü某个介音结合。
例子:见[k] 有“古、公、过”等和“居、举、九”等两个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