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心理学测试题

儿童心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儿童心理学》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儿童发展心理学2、遗传决定论3、跨文化研究4、幼儿期5、关键年龄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卢梭。

()3、陈鹤琴采用测验法研究儿童心理。

()4、1岁左右儿童能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自如。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指出生至青少年初期的人。

()9、0-1岁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对儿童的动作训练越早越好。

()12、格塞尔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等特点。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横向研究。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哪些?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何谓关键期?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有什么启发?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2、试述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4、指3-6、7岁。

5、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判对1分,改对1分)1、×,发展与儿童对调2、×,卢梭改成普莱尔3、×,测验法改成日记法4、×,1岁改成1.5岁5、×,情绪改成行为6、√7、√8、√9、×,乳儿改成新生儿10、√11、×,越前加并非12、√13、×,个性改成认知14、√15、×,横向改成纵向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从上到下(2分),由近及远(2分),由粗到细(2分)稍加阐述2分2、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物质基础(2分);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分);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2分);加以阐述2分。

3、新生儿期(0-1个月)(1分),乳儿期(1-3岁)(1分),幼儿期(3-6、7岁)(1分),学龄初期(6-11、12岁)(2分),少年期(11、12-14、15岁)(2分),青年早期(14、15-17、18岁)(1分)4、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该时期就称关键期。

(2分)联系教育实际谈启发(6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分),提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2分),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1分),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1分),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分)加以阐述6分2、2个月左右,儿童出现了手的抚摸动作(1分),4个月左右,儿童开始抓、碰面前的东西(1分),在6个月左右,开始形成母指与其它四指相对的抓握动作(3分),从此手眼,即触觉和视觉形成协调运动(1分),1岁左右,抓握动作接近完成(1分)。

儿童在学会翻身、坐起的动作后逐渐学会了爬行(1分),9个月左右又学会了扶物站立(1分),1岁左右儿童能扶物行走,是儿童学习行走的最佳时期(3分),1.5岁儿童能在平坦的路上行走自如(2分)。

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儿童心理学》第三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习惯化2、顺应3、客体永久性4、首因效应5、单词句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趋势是上下-前后-左右。

()2、对色形两维知觉的研究发现:形状抽象早于颜色抽象。

()3、视崖实验表明:乳儿就有大小知觉。

()4、双词句的特点是结构完整。

()5、具体形象思维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6、双词句的发展不具有普遍性。

()7、能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8、斯金纳在《言语行为》一书中提出强化在儿童言语获得中的重要作用。

()9、新生儿就能清不同距离上的客体。

()10、新生儿就能觉察光。

()11、幼儿最早能感知的图形是方形。

()12、乳儿对音乐声反应敏感。

()13、客体永久性是在前运算阶段出现的。

()14、4-4.5岁儿童能推测出说者的意图。

()15、强化说认为儿童言语的获得是对成人言语的临摹。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2、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1、试述儿童信息加工的策略。

2、请详述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同样的刺激反复呈现,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习惯化。

2、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3、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仍知道它是存在的。

4、记住一串信息中开始的部分。

5、出现在1-1.5岁,其特点是以词代句,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判对1分,改对1分)1、对2、对3、错,大小改成深度4、错,完整改成不完整5、错,小学生改成幼儿6、错,去掉不7、对8、对9、对11、错,方形改成圆形12、错,音乐声改成说话声13、错,前运算改成感知运动14、对15、错,强化改成模仿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向儿童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2分),教给儿童观察的程序与方法(2分),指导儿童整理、总结观察结果(2分),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品质(2分)2、思维获得了可逆性与守恒性,可逆性的出现是获得守恒性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形成的标志(4分),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是一种分类系统,群集运算有两种:类群集运算和系列化群集运算,但儿童进行的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群集还未构成形式逻辑(4分)3、(1)有意识记逐渐占优势(2分),(2)意义识记逐渐占优势(2分),(3)形象记忆占优势,抽象记忆迅速发展(2分),(4)逐渐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2分)。

4、婴儿缺乏观察力(2分),幼儿初步形成观察力,水平很低(2分),小学生的观察力得到迅速发展(2分),中学生的观察力已达到很高的水平(2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1、复述(1分),年龄大的儿童复述多于小的儿童;年龄大的儿童利用复述的记忆策略效果好于小的儿童(2分);组织:儿童把学过的材料加以序列化、模式化或范畴化的过程(1分)。

组块就是一种组织方式。

年幼儿童不会使用这种组合的策略,年长儿童会利用组块的策略构建更大的信息块,从而提高记忆效率(2分)。

元记忆:儿童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识。

(1分),年幼儿童没有形成元记忆能力,年长儿童形成了元记忆能力(1分)。

信息加工的水平(1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信息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年幼儿童倾向于浅水平加工,年长儿童可以进行深加工(2分)。

提取(1分),年龄较大的儿童比小的儿童更易提取信息,年龄大的儿童能利用提取线索帮助回忆,还会自发地使用想象和坚持的策略来帮助回忆(2分)。

2、(1)单词句(1-1.5岁)(2分),特点是以词代句,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2分)。

(2)双词句(1.5-2岁)(2分),特点是能说出由2-3个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没有语法结构,也称电报句(2分),双词句的发展先慢后急剧增长,具有普遍性(2分)。

(3)完整句(1分),2岁婴儿的话语大部分是完整句,3岁儿童基本上都是(2分 )。

句法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杂句再到复合句(1分)。

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儿童心理学》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替代强化2、智力3、自律道德4、认知疗法5、性别角色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2、根据身体结构与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称性别角色同一。

()3、幼儿害怕具体的东西。

()4、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埃里克森提出来的。

()5、儿童情绪的发展是从外显到内隐。

()6、儿童并非对所有的陌生人都会产生怯生。

()7、自我的分化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之一。

()8、儿童智力的发展先慢后快。

()9、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动机是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之一。

()10、男性比女性更喜欢、擅长交往。

()11、自我按至快乐原则行动。

()12、3岁儿童开始认识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

()13、儿童自发的微笑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

()14、早期依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是可逆的。

()15、女孩的攻击主要是身体形式,男孩主要是谩骂。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2、何谓依恋?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3、简述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

4、简述儿童交往的发展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1、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其产生突变的原因是什么?2、儿童的性别心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称替代强化。

2、智力是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

3、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

4、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的方法。

5、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判对1分,改对1分)1、对2、错,去掉同一3、对4、对5、对6、对7、错,小学生改成少年8、错,慢与快对调9、对10、错,男性与女性对调11、错,快乐改成现实12、错,3改513、对14、对15、错,女孩与男孩对调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1、(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1分),其特点是儿童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1分)。

相关主题